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談發願與回向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大師談發願

  須知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了脫生死。不可只發求世間富樂,不求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間災難,亦可消滅。(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一·復寧德晉居士書九)

  淨土法門,以真信切願念佛,決定求生西方淨土為宗旨。若念佛人不願求生西方淨土,即為違背佛教。譬如王子寄居他國,不信自是王子,但願終日乞食,不至餓死,便為志得意滿。其知見之下劣,能不令人憐憫乎!(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二·復楊宗慎居士書)

  念佛須生信發願,求生西方淨土,萬不可求來生福報。若求來生福報,即是破戒違法!以念佛法門,乃是教人求生西方、了生脫死的法門。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淨土,又要求來生,即是不遵佛教。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違法。若今生尚有修持,來生定有世福可享;但一享福,必定要造惡業(今之世道,亂至如此,多半是前生修癡福者,所釀成耳);既造惡業,則後來之苦報,不忍言說矣!(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復傳德師書)

  所謂修淨業者,唯在一心求生西方,不作此世來生一切人天福樂想耳。凡所持誦經咒,並一切種種功德,無論大小,皆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淨土,則心無二念,凡一切讀誦禮拜,及諸善行,皆成淨土助行。念佛之正行,再加以種種功德助之,則如船遇順風,又加高掛風帆,則一日千裡,速登彼岸矣。所忌者,心口不相應,則一切善行,只得現世虛名,無有了生脫死之實果矣。縱令來生得其人天福樂,則由享福故,必定大造惡業。及至命終,則永墮地獄,萬劫難出矣!哀哉!由是之故,諸佛諸祖,皆勸眾生求生西方淨土也。(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復馬香瑞居士書)

  現在浩劫當前,大家通要認真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縱得福報,也只暫時。福大則造業大,既造大業,必受大苦。若生西方,則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王悟塵居士書四)

  佛憫眾生迷昧自心,教令念佛求生西方者,以最愛惜眾生之本有佛性,恐其永遠迷失,故令生信發願、念佛求生西方,庶可親證此本具佛性。倘若不求生西方,但求消災及不失人身,猶如以無價之摩尼寶珠,換取一根糖吃。其人之愚癡可憐、不識好歹,為最第一矣!(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智正居士書三)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余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若以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則萬不漏一。

  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於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假使達摩大師現於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 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淨土,是為無上第一勝妙法門。當死盡偷心,一肩擔荷,決定可於現生俯謝五濁,高登九品。又當發大慈悲心,為一切相識者,說此法門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習,則自己功德愈加廣大矣!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皆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惟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願,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願為前導,念佛為正修。有以專求一心、不講信願,及注重開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棄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誤誤人也大矣!念佛之心,必須懇切至誠,如子憶母。縱有他境當前,終不能令此憶母之心,或有忘失。當念佛時,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谛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果依此說,決定往生。若或討巧,定成大拙,自誤誤人,害豈有極!(文鈔三編卷四·淨土法會課儀跋)

  欲生淨土,須先認清宗旨。普通修持,無不以開悟為希冀。而開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淨土宗旨,決不預期開悟(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若不注重信願,開悟亦難了脫生死;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往生即可成佛。(文鈔三編卷四·復方家范居士書)

  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不斷惑業,得出輪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國。末世眾生,根機陋劣,捨此法門,其何能淑!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非信何由發願,非願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證所信而滿所願。“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則蹶。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何以故?以煩惑未盡,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願既無,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務勝者,每每侈談自力,藐視佛力。不知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為恥。何獨於了生死一大事,並佛力亦不願受,喪心病狂,一至於此!淨宗行者,所當切戒。(文鈔續編卷下·淨土指要)

  至於修持法則,常當如子憶母,行住坐臥,語默周旋,一句佛號,綿綿密密,任何事緣,不令間斷。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能如是者,決定往生。又須心念仁恕,氣象渾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常思己過,莫論人非。等覺菩薩,二六時中,禮十方佛,忏除宿業。況在凡地,常當慚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縱有修持,皆屬魔業。如是之人,切勿親近,免致日久,與之俱化。直須守定宗旨,不隨經教,及善知識語言所轉,捨此別修也。此之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吾輩末學,何可立異,以取自誤誤人之罪愆乎。願深思之,願深思之!(文鈔續編卷下·淨土指要)

  今謂只此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八句,若能依而行之,為聖為賢,了生脫死,皆有余裕。佛法要妙,唯在乎誠。汝能始終守之以誠,則更無可言矣。(文鈔三編卷二·復周伯遒居士書十八)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之實義。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願,常不離心。則心與佛合,心與道合。現生即入聖流,臨終直登上品,庶可不負此生矣。(文鈔三編卷三復·康寄遙居士書一)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則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音納莫)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閒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出聲。宜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潔淨處,均須默念。默念功德一樣,出聲於儀式不合。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有聲,而旁人不聞。)心中默念。均須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文鈔續編卷上·一函遍復)

  修持淨土念佛法門,當以信願行為宗。信者,當笃信佛力。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攝受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定蒙接引。次信淨土法門,如永明禅師四料簡所言。較諸余法,其間大小難易得失,迥然不同。雖有余師稱贊余法,不為所動。乃至諸佛現前勸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轉,此乃真所謂信也。願者,願以此生誓往西方淨土。不取多生修習,於穢土中頭出頭沒,從迷入迷。復願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脫一切眾生。行者,真實依教起行。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則知念佛之法,當都攝六根。都攝六根之前,尤當先攝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裡聽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處,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聽、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經亦然。切莫一路看一邊分別,則獲益少而情想多。(文鈔三編卷四·淨土法門說要)

  信願念佛乃藥王中之藥王

  大覺世尊,名大醫王,普治眾生身心等病。所用之藥,其數無量,戒定慧三,攝盡無遺。以故此三,名為藥王。若能服之,即凡成聖。然藥雖美妙,修合實難。而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名為阿伽陀藥,萬病總治,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上中下三根,即生皆出苦輪;戒定慧三法,當念悉得具足。是知信願念佛一法,乃藥王中之藥王也!由茲夙夜翹勤,禮拜憶念,念茲在茲,即心即佛,則無邊利益,皆所成就。以如是因,感如是果。現生必得蒙佛接引,高預蓮池海會;將來必作藥樹王身,普治三界眾病。(增廣印光大師文鈔卷三·募建藥王篷序)

  阿彌陀佛,是大醫王,捨此不求,是謂癡狂。

  一句彌陀,阿伽陀藥,捨此不服,是為大錯。

  一句彌陀萬法王,五時八教盡含藏,

  行人但能專持念,定入如來不動堂!

  印光大師談回向發願

  回向發願心,謂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眾生,悉皆往生西方淨土;若有此心,功德無量。若只為己一人念,則心量狹小,功德亦狹小矣。譬如一燈,只一燈之明;若肯轉燃,則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燈,其明蓋不可喻矣,而本燈固無所損也。世人不知此義,故只知自私自利,不願人得其益。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念佛應當發志誠心,深信心,回向發願心(就是以自己的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眾生,悉數往生西方淨土)。如果能有此心,功德無量。若只為自己一個人念佛,心量就太狹小了。譬如一盞燈,只有一盞燈的光明。若肯用它去點燃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的燈,那光明就無可比擬了。而本來的那盞燈卻毫無損害。世人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只知道自私自利,不願意別人分享自己的利益。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三•復章道生居士書一)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作功德得人天福報之因,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盤之果。所作功德,生滅事也。回而向不生不滅之實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屬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眾生。即發願立誓,決定所趨之名詞耳。有三種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義。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此即回因向果之義。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此即回自向他之義。回向之義,大矣哉。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願,不生淨土,每難成就。若生淨土,無願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別有所期,亦必須又復回向淨土也。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二•復愚僧居士書)

  所謂回向,就是以自己所修的念誦的種種功德,如果任其所做,不去管它,就會隨著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得到各種人天福報。現在將所做的功德,得到人天福報的因,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於將來究竟成佛的果。不使之只得到人天福報而已。用一個“回”字,就能看出來,有決定不隨著世情走的意思;用一個“向”字,就可見有決定希望出離塵世的方向。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所作的功德是人天的因,回而向涅磐的果。所作的功德是有生有滅的事,回而向不生不滅的實相妙理。所做的功德,本來屬於自己的行為,回而向法界一切眾生。就是發願立誓,決定功德的趨向的名詞而已。回向有三種意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這就是回事向理的意義。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這就是回因向果的意義。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這就是回自向他的意義。回向的意義,很大啊!回向的方法雖然不一樣,然而一定是以回向淨土,作為唯一的,不二的妙法。因為其余的大願,不生到淨土,難以成就。如果往生淨土,什麼願望都能實現。所以,凡是所做的一切功德,即使有別的所求,也必須加上回向淨土。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二•復愚僧居士書)

  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淨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猶如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然須發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與徐福賢女士書)

  無論誦何經、持何咒,皆須念佛若干聲回向淨土,方合修淨業之宗旨。

  (增廣文鈔復周智茂居士書)

  無論誦經持咒,都要以恭敬為主。都要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西方淨土,這樣的利益就大了。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一•復楊慎予居士書)

  念佛回向,不能偏廢。回向就是信願的心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書四)

  必須發菩提心,誓願度眾生。所有修持所得到的功德,都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這樣就如同火上澆油,如同禾苗得雨。就與一切眾生都結了深厚的法緣,能快速的成就自己的大乘勝行。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是凡夫和二乘人,只利益自己的知見了。雖然也修妙行,所感得的果報卻很卑劣。至於日常生活中,所以一絲一毫的善行,以及誦經禮佛的種種善根,都以此功德,回向往生。這樣,一切行門就都是往生淨土的助行。猶如匯聚灰塵而成大地,匯聚河流而成大海,廣大淵深,誰能窮盡!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卷一•復徐福賢女士書)

  凡是誦經,持咒,禮拜,忏悔,以及救災,濟貧種種的慈善功德,都要回向往生西方淨土。千萬不能求來世的人天福報,一有這個念頭,便沒有往生的分了。而生死沒了,福報越大,造的業也就越大,再來世難免墮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若想再得人身,再遇到淨土法門這樣當生可以了脫生死的法門,就難如登天了。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為人現在生就了生死的。如果求來生的人天福報,就違背了佛的教誨。如同將一顆舉世無價的寶珠,換一塊糖吃,這不是很可惜嗎!愚人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求來世的福報,就與此無異。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一函遍復)

  每天的功課,都該一一回向給法界眾生。如果這個功課為了這件事,那個功課為了那件事,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但必須又有普遍回向的願,這樣才能跟三種回向相契合。三種回向是: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卷二•復永嘉某居士書九)

  病與魔都是由宿業所致,你只要至誠懇切的念佛,病自然會痊愈,魔自然遠離。如果你心不至誠,或者起了邪YIN等不正的念頭,你的心就會全體墮落到黑暗之中,所以招來魔鬼的攪繞。你應該在念完佛,回向的時候,為宿世的一切怨家回向,令他們都沾到你念佛的利益,超升善道。此外一概不理會,只至誠懇切的念佛,業障自然消除,福慧都得到增長。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卷二•復某居士書)

  要知道,淨土法門正是攝上等根基的人的。所以,善財童子已經證得等覺菩薩的果位,普賢菩薩還令他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以圓滿佛果。而且勸華藏世界的一切眾生,都如此修行。可見,回向往生淨土這個方法,是圓滿佛果的最後一著。世間有些狂人,不懂得淨土法門的道理,以為愚夫愚婦都能修習,就認為是小乘法而藐視淨土法門。不知道這是《華嚴經》中,一生成佛的從開始入門直到最終成就的第一法門。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卷三•樂清虹橋淨土堂序)

  我按《觀無量壽經》,淨業正因有三條。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種屬於世間的善法。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三種屬於戒善。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四種屬於慧善。前兩條,屬於大乘還是小乘,要因人而異,這一條只屬於大乘佛法。這十一件事,或者全部,或者一半,乃至只一件事做到了,並以深深的信願心,回向淨土,都可以往生淨土!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卷四•陳聖性貞女貞孝淨業記)

  不求病愈,志求往生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淨土。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絲毫別種的想念。

  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種想念,便與阿彌陀佛之心隔開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曉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輪回,唯有阿彌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輪回。

  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壽未盡,就會速好。若世壽已盡,即往生西方淨土。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壽數盡,便不得往生,無信願故;求往生,若壽未盡則速痊愈,壽盡則往生。往生西方淨土,好處說不盡,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過無數無量萬萬萬萬倍!若不求往生,來生得人身者萬中無一;而往生淨土,比得人身還容易。

  你切不可癡心妄想、貪生怕死,若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們在世間,猶如蛆在糞坑裡,囚在監牢裡,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淨土,如出糞坑監牢,到清淨安樂逍遙自在之家鄉,實為樂事,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遠在生死輪回中受苦,永無出苦之期了。

  你若能出聲念,則小聲念;不能出聲念,則心裡默念默聽。耳朵聽別人念佛,心中亦如此念。眼睛望著阿彌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像),心中想著阿彌陀佛。若有別種念起,當自責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種念頭,壞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說的念,決定會往生西方淨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永劫常受快樂,了無一絲一毫之苦事見聞,又何有此種之疾病苦惱乎?!

  身邊有干擾或心中起煩惱時,要曉得:“這是宿世惡業所使,要壞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遠受生死輪回之苦。而今我曉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隨他轉!”除念佛求往生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與佛心心相應,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記我語,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上一篇:教師之美在“四心”
下一篇:元音老人:正定是對境不惑,無出無入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