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生於古印度,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國春秋時期,約與中國的孔子同一個時代,是一個國家的王太子。太子認為,國王做得再好,只能救他一國,不能救天下,不能救一切眾生,所以他國王不做,他去出家修行,去當覺悟眾生的老師。釋迦太子出家後曾在雪山修習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麥,餓得不成人形,最終認為這種苦行並不是究竟解脫的辦法,於是接受了一個牧羊女用雜米和著羊奶熬成的奶粥,恢復了體力,這就是我們後世臘八粥的由來。
雖說臘八節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但在中國最早提倡吃臘八粥的人據載可能是朱元璋。朱元璋小時曾做過和尚,並且在他沒出家前給地主放牛時,因為肚子餓,挖過鼠洞裡的雜糧煮粥充饑,所以當皇帝後,每逢臘八節,他都會用雜糧煮臘八粥,一方面是為了敬佛,一方面表示不忘昔日的貧窮而有所奮發,可能也喻意苦盡甘來,修行成佛。
不過到了清朝,滿族皇帝過臘八節完全只是為了喜悅祥和了,所以每年到了臘月初八雍和宮內都會十分熱鬧,寺中的喇嘛要從臘月初一這一天就開始張羅搭棚壘灶,要事先在後面的萬福樓前及其他地點支好六口大鍋,等到臘月初七黎明時,就要往大鍋裡放好各色作料,兌上泉水,一直熬,並且在熬粥時,寺中喇嘛還要同時念經祈福,據說這個臘八粥要一直熬24個小時,直到臘月初八拂曉時分方可以出鍋。
臘八粥分為六鍋,第一鍋最為精良,裡面有各色上等雜糧、各種干果、果脯、奶油、酥油、砂糖、蜂蜜等,但熬好後誰也不能吃,用來供佛。第二鍋程色稍遜,但也很不錯,獻給皇帝,第三鍋給王公大臣、大喇嘛,第四鍋文武百官用,第五鍋給寺內小喇嘛,第六鍋施捨附近老百姓。所以據載,每到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方圓十裡之外的人都可以聞到雍和宮的臘八粥香。
【附錄】:
【《雍和宮,講解文》】
雍和宮座落在北京市的北二環路傍,西臨孔廟與國子監,占地面積約6.6 萬平方米,它是北京現存規模最大的一座藏傳格魯派皇家寺院.
雍和宮曾是乾隆皇帝的出生地,他不僅具有皇家寺院的氣派,現在更以深厚的藏傳佛教文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片雍和宮地區在明代叫太保街,這裡曾是明朝太監們的官房。到了清代康熙皇帝把此地分封給了他的皇四子胤祯,因為胤祯是和碩雍親王,所以此地也稱為雍王府。在胤祯繼皇位後,雍王府變成了潛龍邸,雍正下旨將雍王府括建為行宮,並賜名為雍和宮。
【雍和宮中軸主體建築簡介一覽】:
雍和宮中路的中軸主體建築:1、天王殿、2、雍和宮殿、3、永佑殿、4、法輪殿、5、萬福閣。
一到雍和宮,首先看到是一個琉琉大牌樓,上寫四個大字,“十地圓通”,由此進入裡面,首先的就是牌樓院(又稱寶坊院),這個大院位於雍和宮的最南部。我們就是由這個院落開始,由南向北參觀。
首先進入昭泰門,往北就是【1、天王殿】,又稱雍和門,此殿原為王府的【宮門】,後改建為天王殿,內供有彌勒菩薩和四大天王塑像。
【2、雍和宮殿】,原為王府的【銀安殿】,現在相當於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殿上懸刻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所題"雍和宮"。殿內供有三世佛相及十八羅漢像。大殿前院中兩庑是"四學殿"。殿前東西有配樓,東為①溫度孫殿(密宗殿),西為②擦尼特殿(講經殿)。
雍和宮北為【3、永佑殿】,原為王府的正寢殿,永佑殿在王府時代,【是雍親王的書房和寢殿】,殿內正中供有三尊白檀木雕佛像。殿前有東西配殿,分別為③額椅殿(醫學殿)和④寧阿殿(數學殿)。此四殿總稱為四學殿。
出永佑殿後門,即入【4、法輪殿】,法輪殿為僧人們平時舉行佛教法事的場所,也是雍和宮裡面最寬大的殿宇。殿頂四邊各有懸山頂天窗,殿頂及天窗頂各建有一藏族風格的镏金寶塔。殿內正中供奉一尊高6.1米的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銅坐像,像背後有紫檀木雕成的五百羅漢山。【戒台樓】位於法輪殿西側,系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為迎六世班禅進京為己祝壽、受戒而建;【班禅樓】位於法輪殿東側,最初是供奉藥師佛的法壇稱藥師樓,六世班禅進京時以此處為住所,樓因之得名。
法輪殿之北是【5、萬福閣】,是雍和宮寺廟建築群中北端最高的建築。正中懸雕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書"萬福閣"。閣內供奉一地上18米、地下8米,總高26米的木雕邁達拉佛(彌勒菩薩)站像,他是由整棵白檀木雕刻而成。
【萬福閣東西兩側】分別為【永康閣】和【延綏閣】,中間以懸空閣道式飛廊相連通。
【《雍和宮,重點詳細介紹》】:
【第三世章嘉活佛】
說到這裡要提一下這位著名的乾隆皇帝的密友,第三世章嘉活佛。
這位章嘉活佛一生頻具傳奇色彩,並且他在康乾盛世中起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蒙藏地區曾有四大活佛,他們分別是班禅、達賴分管前、後藏;還有章嘉活佛分管內蒙;還有一位大活佛哲布尊丹吧分管外蒙古。
這位章嘉活佛的前世,老章嘉活佛,曾是雍正皇帝的老師,而在老章嘉圓寂後,他的轉世靈童小章嘉活佛在青海郭隆寺被指認,但這位章嘉小活佛在他七歲時,因為他所主持的寺院參加了反對清王朝的叛亂而遭到清軍圍剿,年幼的小活佛被幾名近侍僧人保護著躲到了附近的山洞裡,雍正皇帝得知後,下命令要將小活佛找到並護送到北京,清軍接旨後四處貼出布告,限時交出小活佛,否則將村莊寺院蕩平。聞到此訊,躲到山洞裡的僧人哭作一團,認為不論下山、不下山都只有一死,在此情況下,小活佛不願連累別人,挺身而出,毅然走下山來。並且見到清軍毫無懼色對答如流,這引起了清軍大將的驚異,同時也非常喜歡上這個小活佛,他們將小活佛護送到京後,雍正皇帝召見他時,見到這位小活佛彬彬有禮,十分天真可愛,也不由得將他抱在了懷裡。
雍正皇帝給小活佛很多特殊的賞賜,最主要的是命小活佛與他的皇四子弘歷(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一同學習。
因為章嘉活佛與乾隆皇帝自幼同窗,自小就建立起了純真、深厚的友誼,所以在他們成年後,各自登上了政、教高位後,便終生合作,配合默契。章嘉活佛一生參與解決了當時的許多民族、宗教問題,往往是受命於危難之時,所以在他的身份和努力下,當時清朝出現了空前民族大團結的局面,這也為今日民族大團結的格局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時京城的百姓對這位章嘉活佛的崇信也到了驚人的程度,史料記載,當時京城百姓們,看到章嘉活佛的馬車過來,都爭相把手絹鋪在地上,讓車輪從上面滾過,以此作為福運雲雲。
【景點】
我們現在看到的雍和宮的主體建築是:牌樓——辇道——昭泰門——銅獸——天王殿——銅鼎——碑亭——須彌山——雍和宮——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
我們現在穿過十地圓通的牌樓,就到了寶坊院,院內牌樓上的題額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筆。
再往前就是雍和門,它原是雍親王府的大門,後改為天王殿。於天王殿兩側是鐘鼓樓。所謂暮鼓晨鐘。每敲鐘108下,寓意去除人生一百零八種煩惱,得一身清淨。在大鐘上面刻有很多經咒,可以驅邪,得福。在那邊鼓樓下,有一口大鍋,這口鍋是臘月初八僧眾們煮粥供佛用的,後面會有詳細講解。
【天王殿】
下面我們將要進入的大殿叫天王殿,一進天王殿,迎面可以看到一個笑容可掬的胖佛爺,一看到他就想到了樂觀、豁達,他就是彌勒佛。
彌勒號為阿逸多,這是梵文,譯成中文意思是慈氏,大慈大悲。據佛經記載,彌勒菩薩是釋迦佛的侯補佛,又稱補處大士,據說他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示現成佛,所以又稱為未來佛。
我們看到的這一尊大肚彌勒佛的形象有一個來歷。相傳在五代時期,有一位布袋和尚來到浙江奉化一帶,但誰也不知道他的來歷,據說他長相很胖,笑口常開,並且常用竹杖挑著一個大布袋四處化緣,並且還有一些神異的傳說,所以人們都稱他為布袋和尚。據說當年有人家問布袋和尚,說,師父,什麼是佛法?胖佛爺就把布袋往地下一放,叫人家放下,人家明白了,說師父,放下以後該怎麼辦,胖和尚又把布袋背起。一個是放下,一個是放下後再提起來,放下是心中看破煩惱,放下了無牽掛;提起來是為社會大眾奉獻服務,沒有私心,平等奉獻。胖菩薩總是開懷大笑,一進佛門我們首先看到這位佛爺,就要學習這位佛爺笑面迎人,看破、放下,大慈大悲、滿面春風的襟懷,菩薩說,入佛門,首先要學他,要麼入不得佛門。彌勒菩薩的肚子很大,表示佛門的大肚能容,他背著一個大布袋也是包容的意思,人家供養他的東西,不論貴賤,不分好丑,一律平等,一律放入布袋。這位布袋和尚很有些靈異事跡,但村裡的人們也沒多多見怪,最後,布袋和尚在圓寂前自己說出一個偈子:“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大家這才知道,他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真的很後悔當初沒有好好供養人家。
在彌勒菩薩四邊是四大天王相。
這邊東方持國天王,手裡拿著一把琴。相傳佛在世時,曾有一個琴師出家,出家後非常用功晝夜念經,連念經的聲音都沙啞了,佛知道後,就跟他說,你會造琴吧,他說會。那佛說琴弦太緊會怎樣,回答說會斷;那太松呢,回答說會彈不出聲。這個琴弦的道理就教給我們,無論你學佛法也好,還是出去辦事、管理事務,都要張弛有度,就像這個琴弦一樣,不可太緊也不可太松。
這邊的南方增長天王,手執寶劍,表示快刀斬亂麻,慧劍斷煩惱。
西方廣目天王手裡拿一個龍一個珠。龍代表世間世物千變萬化,珠代表在這變化多端中有個不變的智慧,凡事要用智慧把它看得清楚,要心中有定力,才能應付自如。
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傘蓋,是表示在多聞廣學的同時,要有選擇,心中不受污染,尤其是當今網絡、報刊、雜志、電視等等造成的蠱惑污染四處充斥,要學會擋起一把大傘遮蔽心中污染。
四大天王腳下踩踏妖魔鬼怪,象征一切邪惡和欲念都被戰敗。當然這裡也有另一種說法,劍代表風(鋒),琴代表調,傘代表雨,蛇代表順,祈求世界風調雨順。
在天王殿北有有一位年青將軍相,身著甲胄,手執金剛降魔杵,此尊菩薩是佛門的總護法,他叫韋馱菩薩。據說他發願在賢劫中為佛護法,護持我們賢劫中千佛的佛法,然後最後一個成佛,韋馱菩薩成佛時聖號為樓至佛。
【景點】
在兩傍的殿宇是密宗殿,是喇嘛們學習密宗的場所。講經殿是研究佛學理論的地方。藥師殿是喇嘛們學習藏醫的地方。西藏的藏藥在世界上非常出名,藏醫也自成一系統。時輪殿是研究天文、歷法、計算的地方。
【銀安殿,大雄寶殿】
再往前的正殿就是雍和宮大殿,原為雍王府的銀安殿,現在是雍和宮的大雄寶殿。殿內正中供奉的是過去燃燈古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三世佛。為什麼要供過去世的燃燈佛呢,因為佛門中注重尊師重道,孝敬父母,要飲水思源,釋迦成佛了,不會忘了曾教他的老師,所以,要供奉過去世的燃燈古佛。
【釋迦牟尼佛祖的故事】
下面我們講一下中央這尊,他老人家就是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生於古印度,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國春秋時期,約與中國的孔子同一個時代。他出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是一個國家的王太子,在太子出生時,他的父王曾請世外高人為太子看相,相師說,此子相貌非凡,如果在家則是轉輪聖王,如果出家則會成為醒悟眾生迷惑的聖者佛陀。太子的爸爸聽後又喜又怕,國王很害怕小太子以後會選擇第二個可能——去出家。就動用腦筋讓太子在最美好的環境裡長大,並延請各種名師來為太子教學。據記載,釋迦牟尼在少年時代就已文武兼備,才華蓋世,為此更為老國王所鐘愛,老國王為他在宮中放置了無數的僕人和美女侍候,最後還為太子迎娶了鄰國天臂國美如天仙的公主耶輸陀羅,但也這一切也沒能擋住太子一顆出離的心。
一天,太子出宮游玩,在城外,分別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頓時覺得人命無常,想到人縱然活到八、九十歲高壽,榮華富貴也是如同過眼煙雲,轉瞬即逝。縱然我做得轉輪聖王,也不可能不變老,也不可能不生病,最後大限一到,那些大臣,妃子和兒女以及所有的珍寶都不可能再跟著帶走。所有的這些都是抓不住的,有生有滅,變化無常,不能永恆的常久保持。為此他認為這個世間很苦,他要找到一個不生不滅的究竟。而且,太子認為,國王做得再好,只能救他一國,不能救天下,不能救一切眾生,他國王不做,他去當老師。
於是,回城後,就在半夜時分,太子背著他的父王逾城出家。出家後曾在雪山修習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麥,餓得不成人形,最終認為這種苦行並不是究竟解脫的辦法,於是接受了一個牧羊女用雜米和著羊奶熬成的奶粥,恢復了體力,這就是我們後世臘八粥的由來。恢復體力後,太子便找到一顆菩提樹座下來結草打坐,並發誓願,如果我不成正覺決不起此坐。果然他在幾天內陸續證得了六種神通,這也惹得天上大魔王波旬的極大的不安,他先用魔軍威嚇,看到不成,又來軟的,派出他的三個妖艷的女兒前去誘惑佛但也不奏效,最終,太子在第七天的早晨看到初升的太陽而大徹大悟成就覺行圓滿的佛陀。
釋迦成佛後,講經三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在他八十一歲那年,於娑羅樹下示寂入滅。佛陀一生以師道教化世間,佛的學生稱為佛門弟子,佛有四眾弟子,其中出家的二眾,男眾叫比丘,女眾叫比丘尼。在家二眾男的叫男居士,女性叫女居士,所謂居士就是在家帶發修行的人。佛只認為自己是老師,他和眾生是平等的。佛不是創世的神,也不是最高的上帝,而是對大千世界,對宇宙時空如實明了的覺悟者,藏族人尊稱佛祖為導師。
【臘八粥】
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行的磨難,便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所以說臘八節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在中國最早提倡吃臘八粥的人據載可能是朱元璋,朱元璋小時曾做過和尚,並且在他沒出家前給地主放牛時,因為肚子餓,挖過鼠洞裡的雜糧煮粥充饑,所以當皇帝後,每逢臘八都會煮雜糧臘八粥,一方面是為了敬佛,一方面表示不忘昔日的貧窮而有所奮發。
不過到了清朝,滿族皇帝過臘八節完全只是為了喜悅祥和了,所以每年到了臘月初八雍和宮內都會十分熱鬧,寺中的喇嘛要從臘月初一這一天就開始張羅搭棚壘灶,要事先在後面的萬福樓前及其他地點支好六口大鍋,等到臘月初七黎明時,就要往大鍋裡放好各色作料,兌上泉水,一直熬,並且在熬粥時,寺中喇嘛還要同時念經祈福,據說這個臘八粥要一直熬24個小時,直到臘月初八拂曉時分方可以出鍋。
臘八粥分為六鍋,第一鍋最為精良,裡面有各色上等雜糧、各種干果、果脯、奶油、酥油、砂糖、蜂蜜等,但熬好後誰也不能吃,用來供佛。第二鍋程色稍遜,但也很不錯,獻給皇帝,第三鍋給王公大臣、大喇嘛,第四鍋文武百官用,第五鍋給寺內小喇嘛,第六鍋施捨附近老百姓。所以據載,每到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方圓十裡之外的人都可以聞到雍和宮的臘八粥香。
【宗咯巴大師】
進入法輪殿,殿內正中供奉一尊有6米高的宗喀巴大師聖像,他是西藏黃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在西藏被譽為佛陀第二,相傳他是大智文殊菩薩的化身。因為他在西藏實行了重要的宗教改革,使一度彌漫在西藏佛教界的不良風氣一舉改觀,又因他頭戴黃帽,所以他所創立的教派格魯派又被稱為黃教。
在羅漢山前,可以看到有一個魚龍變化盆,裡面刻有波濤,波濤中有一個孩子,一條魚和一條龍,喻以魚龍變化,滿族孩子生下來第三天要洗浴,叫洗三,相傳乾隆皇帝生下來就是用這個盆洗三的,所以說摸摸這個盆會很有福氣。
【萬福閣】
我們再往後看,就是雍和宮的萬福閣,這是雍和宮最高大的建築,也是在雍和宮中,位於最後、最裡面的主體建築。因為這裡供有一萬尊佛相,所以乾隆皇帝借萬佛之音命其名為萬福閣。這裡所供的是一尊彌勒佛的巨像。
我們看這尊佛相非常高大,他通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埋入8米,是用一整棵白檀香木雕成,這顆巨大的白檀香木是七世達賴為報達乾隆皇帝為其平定藏王的叛亂特意從尼泊爾買來,並命人歷時三年,用冬季旱船的方法運送到京的。什麼叫冬季旱船呢,就是因為這顆木頭太大,螺馬無法去馱,只有在冬天,走一程打一個井,再潑水,讓井水變成冰,再在冰上滑動輸送而來的,可想而知,這尊大佛的來之不易。
並且,當年建造時,他是先建大佛後蓋的殿宇,否則根本沒有這麼大的門可以進,所以我們看雍和宮後面的這組建築形制有些特殊,這種建制在北京乃至全國都很難找。
【永康閣】
永康閣,位於萬福閣東側,這裡原是乾隆皇帝為其母親修建的佛堂。
【延綏閣】
在萬福閣西側,就是延綏閣,延綏閣裡面是花開見佛,為什麼把他放在主體的西面位置?這也有講究,是相應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延綏閣如果轉動裡面的機關就可以使蓮花開放,會看到蓮花裡面端座著一尊佛像,這裡是依據佛經經典,建造的極樂世界,花開見佛的境界。
佛門修習淨土宗的人,一生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人都會發出一個美好的祈求願望,就是在今生的末了,希望能永遠脫離輪回苦海,蒙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誓願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說這們這裡是個五濁惡世,污濁到極點,西方極樂是清淨光明、法喜充滿的極為祥和的世界,所以我們才求佛發願:“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這個花開見佛,求生淨土的延綏閣,他所在的位置,是位於雍和宮的最裡邊的中軸主體建築,所以淨空老法師說,淨土宗是最後的一個密室,最深的一個層次,是最高的哲學,只是我們一般人都沒發現。
好,雍和宮我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請大家繼續參觀。
【附錄】:
【《老法師:淨土宗是最後的一個密室,最深的一個層次,沒發現》】
淨宗跟密宗都是修清淨心,密宗就可以用惡的方法,他的清淨心高,淨土就不敢,淨土要遠離。所以淨土能普度一切眾生,密宗不行。不是密宗根性你要去學密宗的話,章嘉大師告訴我,密宗兩條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上不了天堂就墮地獄,沒有中間,險道!淨土是遠離惡業,它是一個很平安的道路。那是一條很危險的道路,上去了好,上不去就墮下地獄。我跟老師三年,他沒傳給我密法。為什麼?條件不夠,真正傳密法是顯法裡頭開悟了才能修。到以後我才曉得,密什麼時候修?密是一定要修,不修不能成佛。為什麼?你要參加這個考驗,沒有通過這個考驗成就不了。密宗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才可以,那叫初學,正式呢?正式是初地菩薩。你看看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才修。我們對密宗贊歎、佩服,不敢嘗試。密宗吃肉,吃肉真把牠度到善道,不一定是往生,他真有這個能力,度牠到人道來或者度牠到天道,沒有白吃牠,我們行嗎?你不能幫牠到人道、到善道的話,牠怨恨你,那就結怨,冤冤相報。這個我們做不到的,他那是真實的慈悲,真正的清淨平等覺。所以這個我們知道我們就會對他非常尊敬,不敢嘗試,要不是老師指導我們不曉得。
我跟章嘉大師三年,章嘉大師重復再重復,總重復幾十遍,四個字,戒律重要。因為我那個時候對於,那時候學哲學,把佛經當哲學來看待,受方老師的影響,所以對戒律不重視,重視裡面哲學這部分。而且那時候老師告訴我,佛教十個宗派,最高哲學在相宗跟性宗,包括禅宗。而且他告訴我,性宗跟禅宗都難,那要上上根人,中等根的人學法相,他指我的路子是法相唯識,他說這個東西好像爬樓梯一樣,你上一級就提升一個層次。所以我們是從學術走進門來的,到以後發現,以為它跟哲學關系不大的,原來那是最高的哲學,我們沒發現。好像我們只看到大門,大門口,沒有登堂入室,到後面才看到登堂入室,淨土宗是最後的一個密室,最深的一個層次,沒發現。但是方老師到晚年完全不一樣,晚年他入境界了,入境界他就走了,七十九歲走的,非常可惜,他要能多活十年,對於台灣的佛教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集) 2011/9/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老法師的恩師之一,民國章嘉大師轶事》】
【章嘉大師,持戒精嚴】(作者):智展居士
章嘉大師(1890─1957),生於青海省大通縣,是藏族人。在蒙藏地區,當地人不稱他為“大師”,而尊他為“呼圖克圖”。“呼圖克圖”是蒙古語,譯為中文有“明心見性”、“生死自在”之意。本文所介紹的章嘉大師,其實是章嘉呼圖克圖第十九世。據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弟子名曰“尊達”,是證得阿羅漢果的聖人。由於尊達長者發願度眾,因此壽命盡後,便隨緣示現,弘化十方。第一世到第三世都降生在印度,第四世到第十二世則轉生到西藏,而從第十三世到第十九世則示跡於青海。章嘉大師即是蒙藏諸多佛教信眾心目中的“再來人”,也是他們信仰的導師。
從清末到民國,章嘉大師均受到當政者的普遍推崇,八年抗戰期間,更因號召蒙藏人民加入抗戰建國大計,而被封為“護國大師”(榮譽與嘉瓦、班禅相等)。民國三十七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三十八年隨政-府來台後,於四十一年當選為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在台八年期間,大師對於戰後初期佛教在台灣的弘傳、流布,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成就,便是與日本政-府交涉,將玄奘大師靈骨(頂骨)迎回台灣供養(於今南投日月潭玄奘寺)。
在那個佛教慘淡經營的年代,一位密宗高僧能受到國內缁素共同的景仰,其行誼必然有過人之處。以下,本文將透過幾位大德對於大師的點滴描述,來窺探其不凡之所以然。
慈祥和藹不驕不慢
陳志赓居士在《懷念章嘉大師》一文中,曾將大師之所以堪為修行者的典范,歸因於他具備了如下特質:一、“生活儉樸”;二、“待人慈祥和藹”;三、“戒律行持極嚴”;四、“博學勤修,精通漢滿回藏文字”。
關於章嘉大師的“慈祥和藹”,道源老法師曾留下深刻印象(見《對於章嘉大師之認識》一文):“中國佛教會第二屆改選,(章嘉)大師聯任理事長,我則被選為理事。……在會場上,第一次得睹大師之面。看見大師之面貌莊嚴,態度雍容,舉止大方,談吐溫雅,適與我想象中之大師相反。蓋凡一般人,鮮有不被環境轉易者;如做官者則有做官者的架子,為師者則有為師者的威嚴,是皆於不知不覺中養成的一種習氣。大師在蒙古,其地位之高,無與比擬;在政-府乃是總統府的資政,在他的環境中,一定會養成一種貢高我慢的習氣的。而今則大不然,非有大善根大修養者,曷克如是?這是我對於大師見面之後的認識。”
持戒極嚴一絲不苟
至於章嘉大師的修持工夫,道源老法師對他在“持戒”上的嚴謹,亦推崇備至:
“四十四年夏天,中國佛教會組織一個弘法團,由(章嘉)大師領導,往中南部弘法。……於(六月)六日下午,先到台北十普寺。是日晚,由大師備辦素齋,與諸團員餞行。但是大師自己不吃!我才知道大師是‘過午不食’的!不但是‘過午不食’,而且是‘日中一食’!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了!在我的想象中,喇嘛是吃肉的!而大師不是普通的喇嘛,乃是‘特別的大喇嘛’,而且是‘喇嘛官’!他的生活,一定是養尊處優,早已官僚化了,那裡知道他能以‘隨緣不變’,確守出家人的本分,而這樣精嚴戒律呢!
“出發之後,每到一個地方,皆有盛大的歡迎。大師坐在小汽車內,前面是音樂隊開道;音樂是步行的,小汽車亦步行化了。兩邊的人群,還要爭著看活佛,於是小汽車被包圍得一點風也沒有了。差不多像一個蒸籠!與大師同車的人,皆熱不可耐,亦下車去步行了。獨大師處之泰然!且從來沒有看見大師出過汗!若無定力,曷克如此!?
“此行最苦的事再莫過於‘吃齋’了!上二十多樣菜,坐兩三個鐘頭,結果沒有飯吃。中午沒有飯,大師固然沒有吃;可是下午有飯,大師也不吃了。一天如是,天天皆然;從來也沒看見大師吃過什麼點心。不有定力,焉能如此!?”
重視禮制中規中矩
章嘉大師雖為方外之人,但對於中國儒家所宣揚的“倫理”卻相當重視。林競居士在《章嘉大師和我的因緣》一文中就曾說,他最欽佩大師的地方,就在於大師禮節的周到,以及良好的禮教修養。
前文曾引道源老法師的文章,彰顯章嘉大師的不凡行誼,道老在文中所記述的一件事,似乎也可以印證大師對於禮制的講求:“到了日月潭,住在龍湖閣樓上。南投縣議長蔡鐵龍先生,請大師去看看准備修建‘三藏塔寺’的基地。大家都在等著出發,而大師忽然不去了!我去問大師,大師說:‘他們叫我去‘破土’,佛教會尚未決議,我如何能去破土呢?’我說:‘沒有聽說請大師去破土呀!’大師說:‘門口不是貼著很大的標語嗎?’
“我出來一看,果然貼著大張紅紙,寫的是‘請章嘉活佛舉行三藏塔寺破土典禮’。
“於是我問蔡議長:‘佛教會尚未決議,你們怎麼可以請大師舉行破土典禮呢?’蔡議長說:‘這是鄉公所隨便寫的。’於是由蔡議長負責,只是去看看地勢好不好,決不是去破土,大師才起身出發。由是可見大師做事,是如何的細心,如何的認真,如何的尊重佛教會了。”
章嘉大師曾任菩提樹雜志社名譽社長,與當時的社長李雪廬老居士,都致力於淨土法門的弘揚。陳志赓居士在《懷念章嘉大師》文中歸納大師的修持與弘法精神時就曾提到:“大師以不離娑婆而登極樂世界為修行之觀念,廣度眾生,使無地獄之苦,而有西方之樂。”可見,大師雖為密宗導師,然值此末法時代,亦勸人發願生西,了生脫死,究竟圓滿佛果。
大師於民國四十六年三月四日示寂入滅,享年69歲。因病(胃癌)赴日就醫期間(四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至四十六年一月十五日),即預留遺命,交辦後事。往生後,遺體於北投進行荼毘,火化當中,有不可思議之瑞相出現。陳志赓居士文載:“靈龛在北投火化時,正值陰雨蒙黯,日輪無光。而火焰透上雲層,現蓮花狀,光彩奪目,異香飄聞十裡外。有粵籍林君見聞於士林鎮,言之鑿鑿。”火化後,撿出捨利數千顆,捨利花若干株,皆為定慧熏修功深之明證。
綜合前文所述,可知“大師”之名絕非來自於崇隆的地位,或不可測的“聖人轉世”之說,而是奠基在踏實穩健的修行,和益世度眾的廣大悲心。章嘉大師雖已往生多年,然而展讀其行誼、事跡,依然為修行人留下了足堪效法的范式(文中引文部分,參見菩提樹雜志第五十三期)。
【老法師談恩師——章嘉大師(摘要匯集)】
【老法師:章嘉大師圓寂燒出捨利一萬多顆。震撼!讓人看了沒話講】
佛法的修學要做到才算數,所以信受奉行,受是受持,就真做到,叫真干,那算數。不是真干,你說我懂得很多,佛說你不懂。不要說佛說,章嘉大師那一關就通不過,他說你沒懂。懂了,你哪有不做的道理!譬如念佛,這佛號功德你不懂,你要真懂了,你肯浪費一秒鐘時間嗎?我這一秒鐘,我要修跟佛同樣的善根福德,我怎麼會跟你講閒話?還有哪個比這個更重要的!所以真正懂得了,你的佛號就不中斷。我跟章嘉大師三年,雖然不是天天在一起,一個禮拜見一次面,可是我很小心觀察他,他教給我們,他是不是真干?他真干,他口裡頭金剛持,應該是念咒。無論在什麼時候碰到他,他都在念,他沒有休息,他嘴唇動,沒有聲音。跟我們說話的時候,他念誦就放下來跟我們談話,話一談完之後,他就接上了。我們跟他談話,他在聽,他口裡頭念。我這一生就見到這麼一個人,那真是我們今天講的分秒必爭。
大師圓寂燒出捨利一萬多顆,在台灣做出最大的震撼。因為在世的時候,一般人沒瞧得起他,認為他是政治和尚,一萬多顆捨利出現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敢講話了。多少人後悔,有機會親近他沒有接觸他,包括忏雲法師。忏雲法師,這是真正大德,可惜沒有機會親近,以為他是政治和尚。大的,像綠豆那麼大的捨利兩千多顆,像米粒那麼大的有七、八千顆,還有捨利花,這個讓人看了沒話講。你接觸他,他那個磁場非常柔和,進入他居住的大門,你就感覺得磁場不一樣。所以我禮拜天不到別的地方去,到他那裡去享受他的磁場,我們中國人講氛圍。——摘自淨土大經科注-第540集
【老法師:我的老師,章嘉大師】
“我的老師——章嘉大師,非常慈悲。我跟他三年,每一次下課,我去告假的時候,他老人家很慈悲都送我到門口,輕輕地點醒我一句——‘戒律很重要’。我聽的卻是耳邊風。到大師圓寂的時候,火化是在北投,建了一個小塔,我們在塔邊搭了一個帳棚,守了三天三夜。我認真做了一次深深地反省:我跟大師三年,他究竟教了我些什麼?這一反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戒律很重要’這一句,因為這一句他至少給我說了幾千遍。我就想到假如不是真正的重要,他不會這麼多次的提醒我,我實在是冥頑不靈,不能體會其中的奧秘!這一認真反省,於是乎就有一點覺悟,才發現到佛所制定的戒律跟我們世間的禮節,跟世間的法律不一樣。為什麼呢?說我們世間之禮,佛家的戒律相當儒家的禮,儒家講禮,夏、商、周三代有新有革就不相同。當然每一個國家的禮也不相同,古今之禮都不一樣。我們過去把戒律看作是儒家的禮,所以不能接受,現在我們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到底明白了什麼?這才發現佛家的戒律是‘凡聖’的標准。換句話說,這個標准是永遠不變的,我們要從凡夫升華到聖人的境界,那就一定要重視品德的修學,這是高水准的道德理念、道德行持,不是我們世間一般的禮貌能夠涵蓋的。”
【老法師:從初識章嘉大師,到埔裡茅蓬,到李炳南老居士的講經班】
“在我接觸經典不到一個月,我就認識了章嘉大師,這是中國密宗的一位大德,這個人非常慈悲。於是我佛法就跟章嘉大師學,跟他學,可是我的目的還是偏重在哲學上。我跟他老人家三年,實在講我的佛學根底就是那三年奠定的。他也是訓練「定」的方法,但是他知道我們年輕人的毛病,跟我們講古時候那套方法,我們一定不能接受。他用什麼方法訓練我?他規定我每個星期要跟他見一次面,就是星期天,那個時候我有工作,星期天一定要跟他見一次面,時間兩個小時。他那個客廳很小,不大,客人就是我一個,他別的客人不見,單獨我一個,給我講佛法。而且兩個鐘點,真正跟我講佛法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十分鐘,一般差不多講話的時間五分鐘,但是要坐在那個地方,他的眼睛看著我的眼睛要看兩個鐘點。以後就曉得了,這個訓練定。我提出一個問題請教他老人家,他不說話,就看著我,看半個鐘點才說一句話、兩句話。我就注意,注意什麼?注意聽,注意半個鐘點才聽到一句、兩句。我一生當中親近很多善知識,這個老人用的方法巧妙,換句話說,完全被他那個氣分攝受。所以每個星期到他那裡修兩個鐘點定功,修定功。但是他給我的開示雖然簡短,有力量,聽了之後一生都不會忘記,的確有受用,跟其他的法師、大德們交談完全不相同,用這個方法。
三年之後,他老人家圓寂了,我對佛法生了信心,認為這一門值得一生去修學。所以我就把工作辭掉去出家,專門學這個東西。辭掉之後,朱鏡宙老居士(這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學者)介紹我認識了忏雲法師。忏雲法師在埔裡住茅蓬,我跟他住了半年,在那裡真的修福,每天拜佛拜八百拜,一天拜八百拜,拜了半年;在他茅蓬裡面做工,做苦工。所以我出家修學的過程,古人是五年,我只做了五個月,我修了五個月。以後忏雲法師告訴我,他勸我發心講經,他說你是個講經的材料,要發心去講經。講經去跟誰學?最好就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李老居士正好在那個時候在台中開了一個經學班,訓練專門講經的學生。所以我就離開茅蓬去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參加他的講經班。
剛剛去的時候,心裡面還很惶恐、害怕,講經這個事情太難了,我們怎麼可以?結果頭一天到那個班裡面一看,我的信心就生了。看到什麼情形?老居士那個班上訓練的學生有二十幾個人,大概二十二、三個人的樣子,是個小班。裡面年齡最大的是林看治居士,是個女居士,六十歲,她什麼程度?小學沒有畢業。我看到小學沒有畢業六十歲的人都能學,那我沒問題,我勇氣馬上就生了,一看到她就生了。林看治實在是了不起,她現在還在,大概快九十歲了。她真的學成了,而且講經的法緣很好,寫得也很不錯,都是在那個時候學會的。六十歲,小學沒有畢業,都可以出來學講經,真是不可思議!再一調查我們那些同學的程度,大學沒有畢業的一個,高中畢業的大概兩、三個,初中畢業的是一半,小學畢業的是一半。這樣的程度,李炳南老居士居然把他們訓練出來,各個都能上講台能言善道,這個了不起!所以他老人家講,只要你肯發心,沒有學不會的,沒有學不出來的,就怕你不肯發心,那就沒法子。
所以他帶我去看他那個班,我就有信心了,我說這個行,我沒有問題,可以學。我在他那個班上學的進度很快,我的頭腦比較靈活一點,而且還受了一點基本訓練,跟章嘉大師受過他三年的訓練,一個星期雖然兩個小時,也非常難得,不容易了,在忏雲法師那邊五個月的訓練,還有點基礎,頭腦還靈活。我跟他學那時候的進度是一個月學一部經,我在沒有出家之前,在台中住了一年三個月,就是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
《無量壽經》 (第一集)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01
【老法師:章嘉大師教我修三樣東西改造命運】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老人,他大我三十九歲,我那年二十六歲,他老人家六十五歲,他看的人多了。我這個人,除了有一點小聰明之外,命裡沒有財富、沒有地位,就是貧賤,叫花子命。還有一點善根,難得這一點,懂得尊師重道、孝順父母,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都相信。
所以他幫助我,教我修三樣東西,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教我這個,這是改造命運。財布施沒有錢,每個月自己這一點工資,連生活都相當困難,哪有錢布施?他問我說: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還可以。一塊錢可不可以?一塊錢還行。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首先要有布施的意願,有這個念頭。以後常常到寺廟去借經書看,不是搞別的,寺廟有經書,這外頭買不到。看到寺廟裡面印經書,拿個小本子來募捐,我們出五毛、一塊都行,我們從這裡做起。放生,我初學佛的時候就是放生、印經,真的愈施愈多,一點都不假!以後跟李老師學經教,再出來講經,講經是屬於法布施。
大概我講了十一、二年,有一次遇到甘珠活佛,這人都不在了,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在藏傳他地位也很高。有一次他告訴我,他說:淨空法師,你過來,我有話告訴你。我說「佛爺,什麼話?」我跟他很熟。他說:我們在背後都在批評你。我說:批評我什麼?他說:你人很聰明,也是個好人,很可惜你的命很苦,短命。我說:這些當面可以說,我知道很清楚,我不會把這個放在心上。他說:你這幾年講經功德很大,你的命運都轉變了。我說:真的嗎?「真的,你壽命很長,福報很大。」我也沒有求福報,我也沒有求壽命,真的。他跟我說這些話第二年他就往生,我沒想到他往生那麼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集)2010/4/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01
【老法師:章嘉大師說,清朝亡國就亡在扶鸾,聽鬼神,不聽聖賢人】
清朝亡國就亡在扶鸾,聽鬼神,不聽聖賢人,聽鬼神就亡國了。這些話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我是有一次向他老人家請教,就是扶鸾,扶鸾這個東西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他就把這段歷史告訴我。中國從漢朝把佛教引進到中國來之後,中國教學就兩個系統,一個是傳統的儒家的教學,宰相管。宰相是現在的總理,總理底下有一個部門,教育部,在從前不是叫教育部,叫禮部,禮部就是教育部,管教育的。佛教教育跟道家的教育,皇上親自抓,這個不歸宰相管,皇上親自管,所以佛跟道在民間發展超過儒家就太多了。道的道觀、佛家的寺院,可以建宮殿式的,為什麼?皇帝的老師。其他的不可以,孔子的大成殿也可以比照皇宮來建築。這是皇家對儒釋道特別尊重,以聖人為老師,老師居住的地方當然跟皇宮一樣,你能看得到。
佛教是不是宗教教育?說老實話,佛教不是宗教教育,與宗教風馬牛不相干。但是事實上我們必須承認,佛教現在淪落到宗教裡面去了,你不能不說它是宗教。佛教變成宗教,這時間多久?我們細心去研究、去觀察,不超過三百年,清朝中葉以後才變質的,大概變得不成樣子的時候應該是慈禧太後,這我們有理由相信。滿清是少數入主中國,少數民族,入關也不過是二十萬軍隊,統治中國這麼大的地方,這麼多的族群,他靠什麼?靠中國傳統文化。他告訴人民,孔子說的、佛說的、聖人說的,中國人就聽。他沒有說他自己說的,他如果說自己說的,誰聽他的?滿清在開國的時候,對中國傳統的學術,儒釋道三家,他認真學習,宮廷裡面經常邀請三家的學者大德到宮廷裡面去上課、講學,皇帝領著嫔妃、文武大臣聽課。他們的講義,儒的講義、道的講義,都保存在《四庫全書》裡面,你到《四庫全書》裡面去查,皇宮裡面每一天講學他講些什麼東西,你能看得到。這是帝王聰明,帝王真學。真正認真學習的,雍正,雍正對於儒釋道真可謂是精通,真下功夫。在佛法上,高僧大德,他跟高僧大德相比絕不遜色,宗門教下,顯密圓融,實在是了不起!這個制度太好了,可是到慈禧太後,這個制度她就廢掉,我們相信可能這些高僧大德講的東西,很多是慈禧太後的毛病,她聽了不舒服,就干脆別說了。宮廷裡面上課是慈禧把它廢除的。她很迷信,她搞駕乩扶鸾,國家大事請神,聽神明指示,亡了國。國家要興,聽於民,聽聽老百姓說些什麼,國家會興旺;國家要將亡國的時候聽於神,聽神明,國家就亡國。
扶鸾小事,為什麼?他不是佛菩薩來的,是鬼神冒充的,鬼神也有小通,小神通,小事情他說得很准,近的事情他也講得很准。大事、時間久遠一點,幾年之後的事情,他就胡說八道,反正你也找不到他。所以扶鸾這些事情、鬼神這些事情現在很多,靈媒我們常常都遇到,外國也有。用什麼心態去對待他?佛經上有句話說,吉凶禍福問你的良心就行了,不要去問外人,也不要去問鬼神、不要去問佛菩薩,問自己的起心動念。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善的,與道德相應、與倫理相應、與因果相應,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你不就都清楚了嗎?何必要去問人?更不必去問鬼神。
在現前這個時代,由於也是算是眾生的共業,共業不善,所以感得亂世。亂了多久?如果從曾國藩先生那個時候看起,到現在兩百年了。曾國藩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書念得很好,不敢說他是聖人,賢人當之無愧,聖賢君子,道德、文章都為現代人景仰。他的家訓、家書,可以說還是現代人修身、齊家、處世的很好的典范。他在世的時候,很感慨念書人沒有得到實學,藉念書之名考取科舉,還是自私自利,沒有真正為國家、為人民服務。所以世風日下,比過去康干盛世,那個距離就差得太遠,明顯的衰退,常常在言語文字上顯出這種無可奈何的一種悲歎。所以我說,前一百年,從慈禧太後執政,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就疏忽了,可以說是沒有重視。上行下效。清朝亡了之後,到今天又一百年了,這一百年不是說衰,已經完全捨棄了,我們現在社會不要它了。疏忽到遺棄,就感得今天社會動亂,連我們居住的地球都出現嚴重的災難。
現代的人,我們論福報是一代不如一代,我們自己要知道。為什麼說一代不如一代?他不修了,只知道享福,自己不知道修福,你命裡有多大福報你會享盡,享盡之後怎麼辦?我沒有福報,學佛沒出家之前我在忏雲法師茅蓬住過五個半月,做義工。茅蓬裡面一共五個人,三位是法師,還有一個老居士七十歲,朱鏡宙老居士,我跟他們住茅蓬那一年是三十歲,只有我一個年輕人。所以這茅蓬裡面所有一切工作我一個人做,包括煮兩餐飯,茅蓬都是過午不食,所以晚上不要燒飯。在山上沒有水電,山上有泉水,距離不算太遠,我們想了一個方法,砍竹子,把竹子裡頭的竹節打通,就像管子一樣去接水,從山上泉水接到我們茅蓬。但是有時候水就斷掉,斷掉什麼原因?大概有野獸把我們的管子搞斷了,所以我們必須隔個一、二天都要上山去檢查,這水管,竹子接的。那時候物質非常貧乏,沒有現在塑膠的管子,那個時候還沒有,沒有用塑膠的東西,塑膠袋這個都沒有,現在就方便多了。
每天去撿柴火,山上樹葉、樹枝落下來的很多,撿柴火,自己種菜,過原始鄉村的生活。住在山上,燒灶,我做廚房。我年輕,好在這些事情從小都學過。山上沒有燈,沒有電燈,點蠟燭、點油燈,晚上八點鐘睡覺,早晨兩點鐘起床。起床之後大家做早課,大概一個半小時,拜佛為主。
【《老法師:這三樣東西,傅鐵山大主教說,超過十萬警察》】
因果教育重要!佛經裡面因果教育很多,我們過去因為對佛經因果教育也是疏忽了,都采取道教的,《感應篇》、《陰骘文》是道教的。《玉歷寶鈔》,我們做的地獄變相圖是依《玉歷寶鈔》做的。這個圖畫成之後,我就忽然想到,佛一生所講的因果一定講得很透徹,我就找了三個同學,花了兩個星期,把《大藏經》查一查,找出來了,二十五部經論,確實講的因果比道家的講得詳細。道家講的,果講得很好,但是因有很多它忽略了。佛法裡頭因講得很清楚,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果報,講得非常清楚,所以把它統統抄出來編了一本書《諸經佛說地獄集要》,我把它編成一部。以後再有這個緣分畫「地獄變相圖」,就用這部經來畫,不要再用《玉歷寶鈔》,現在流通的是道教的《玉歷寶鈔》。因果教育好!懂得因果,一生不但不敢做壞事,壞的念頭都不敢動,這個對於我們修學提升自己的境界幫助太大了!所以聖賢教誨,倫理道德教人「羞於作惡」,做壞事不好意思;因果教你「不敢作惡」。你要曉得中國這個社會是聖賢社會、聖賢政治靠什麼?靠這個教育,儒釋道這三種普世教育,所有中國人都要學。所以在從前硬設備,你看看祠堂教倫理,孔廟教道德,城隍廟教因果,這三種設施就把人民管好了。現在如果不要這個東西,十萬警察都管不好。這三樣東西,說超過十萬警察,這個話是傅鐵山大主教講的。他跟我是好朋友,我送他一張地獄變相圖,二分之一的。他看到非常歡喜,我告訴他這個東西抵得一萬名警察;他把桌子一拍,不止!十萬。所以因果教育產生的作用不可思議。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九0集) 2010/11/9
【老法師:覓真妄了不可得,覓邪正也了不可得,覓染淨不可得,覓善惡也不可得】
這一段,讓我們先把量子科學家他們所說的一句話,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普朗克博士,這個人是愛因斯坦的老師,名師出高徒,有這麼個好的學生。他說他對於原子研究最後的結論,世界上沒有物質這個東西,這愛因斯坦的老師說的,沒有物質。「所有物質都是來源於一股令原子運動和維持緊密一體的力量,我們必須認定這個力量的背後是意識和心智,心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科學家這段話跟這段文是非常相近,幾乎佛在三千年前說的,跟現代量子學家所說的是一樁事情。
這就是此地所講的一毛一塵之微點。一毛一塵很小,這一毛一塵從哪來的?一毛,我們這汗毛,一根汗毛,一個微點就是微塵,它從哪裡來的?它是心識累積產生的幻相,這就是一毛一塵的微點,微點就是今天量子學家所說的量子,這微點是量子,也叫小光子。這小光子從哪裡來的?科學家告訴我們,無中生有;佛告訴我們,從實際理體而顯。實際理體是自性、是體性,是從體性裡變現出來的。這個幻相跟理體相即不二。這句話不好懂,上面加個「妙」字,就是說妙理、妙相,理妙、相也妙。妙字是什麼個意思?代表這個東西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你也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無,它像閃電一樣,它亮了一下;你說它有,它立刻就消失,就再不見了,這稱之為妙。理妙,事也妙,體妙,相也妙,這叫妙理相即不二,這才是窮微,這兩個字,窮就是我們講的追根究柢,徹底了解它,微就是指這個事理,這個事理太精微。
這裡頭注意什麼?注意是「一一」這兩個字,妙就妙在此地。一一是怎麼回事情?一毛裡頭一一微點,一塵裡頭一一微點。這個意思諸位要聽懂。這個微點其實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裡頭的一念就是一個微點,一一微點,我們這一彈指裡頭有三十二億百千個微點,科學家講小光子。現在科學用秒做單位,秒的時間長,比彈指長,一秒鐘如果我們彈指彈五次,一秒鐘彈五次,那一秒鐘有多少個微點?一千六百兆,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這一一兩個字就是講這樁事情,一秒鐘裡頭一千六百兆。每一個微點都是圓明具德,換句話說,每一個微點裡頭,我們今天用科學來說,能量、信息、物質全是圓滿的。圓滿到什麼個樣子?跟遍法界虛空界沒兩樣,一一微點裡面都有世界。
我們在前面讀過,普賢菩薩能入這個世界,能到微點裡面的世界去參學,我們這個世界沒縮小,微點裡面的世界沒放大,大小不二,你入進去的感觀跟現在完全相同。那我們得要問,我們今天這個宇宙是微點裡面的宇宙還是微點外面的大宇宙?給諸位說,說真話,不一不二。這經上說得好,相即相入,我們必須把分別執著這個妄念放下,你才能夠見到。為什麼?有分別、有執著,你有嚴重的妄想,妄想障礙你見性。
實相是什麼?「相而無相,無相而相,故曰極妙」。所有現象,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實際上這個相就在我們面前,特別明顯你感覺到的,我們每天看電視,每天用電腦來接收網路信息,這是現在人幾乎每天都不能離開的,這個東西跟經上講的道理一個道理。屏幕就是微點,屏幕裡面所有的現象也是微點,微點裡頭有圓滿的屏幕,屏幕上有圓滿的微點,相即無相,你能在這裡看到嗎?無相而相,這兩句話不就是在我們面前嗎?你能夠在這裡看出來之後,你就悟入華嚴境界。什麼是《華嚴經》?這個屏幕裡的顯相就是大方廣佛華嚴,你電腦上那個屏幕顯示的也是大方廣佛華嚴,不一不二,這叫極妙。
真能把實相看清楚,恭喜你,你清淨心現前,換句話說,你清淨心照見萬物,一塵不染。為什麼?萬物無自性,萬物沒有染淨,萬物沒有生滅,萬物沒有善惡,哪來的染污!就像六祖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起心動念認為它染污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以為染就染,你以為淨就淨?沒有。屏幕上無論出現什麼樣的畫面,是非、染淨、善惡,都不存在!這些是非染淨善惡,究竟怎麼回事情?大乘經上一句話給你解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的一首偈子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時候,我們就能體會得古來祖師大德所說的,覓真妄了不可得,覓邪正也了不可得,覓染淨不可得,覓善惡也不可得。恭喜你,你得到清淨平等覺。得到清淨平等覺就叫成佛,成佛才是窮微極妙,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四五集) 2011/1/21 澳洲淨宗學院
【《老法師開示:要是任意的批評,很可能產生誤會,錯怪了諸佛如來》】
所以,世界即使造作五逆十惡的眾生,他那個世界是不好,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他世界還不壞,什麼原因?「護念得安住」,佛的願力。佛知道這些造作惡業的眾生是一時糊塗、一時迷惑,他會回頭、他能回頭。那現在為什麼不能回頭?緣不具足。緣不具足也說明他沒有這個福報,眾生如果真的有福報,善緣一定成熟。善緣不成熟,惡緣現前,惡緣,眾生要受罪,是不是好事情?好事情。什麼好事情?惡緣惡報替眾生消業障,業障消除,善根就發現,善緣就現前。惡,確實沒有什麼不好。
你把全盤、全局都看清楚了,你就知道了。那個惡報是眾生造作惡業應當接受懲罰,接受懲罰之後他後悔了,忏除業障。所以,三惡道是他自己變現出來的,是消他的業障。業障消除了,他就離開三惡道到三善道。三善道的時候,善根逐漸逐漸增長,能夠接受善法,佛菩薩就來教他了,就來了。所以,當他受苦受難的時候,佛菩薩也在旁邊冥冥當中照顧,這個苦難你還是能受得了。你受苦難的時候肯定後悔,知道過去所作所為錯了,跟一切眾生結的冤業,這個時候才明了。什麼樣的因結什麼樣的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所以諸佛護念有護念的大道。
我們學佛的同學要有智慧,要有高度的警覺,千萬不要以為我學佛已經很虔誠了,為什麼我現在遭遇這麼多困難?這個裡頭起一念怨天尤人的念頭,你就犯了大錯,為什麼?你所受的這些苦難是你的業障現前,正是業障在報,一個心裡不服,好了,這報不了了;不但報不了,又更加重了罪業,這樣的人多,真正覺悟的人不多。真正覺悟的人,說老實話,業障消得很快,智慧福德增長的也很快,業障消了,智慧福德就現前!佛菩薩往往給我們做增上緣。換句話說,為我們制造一些機緣替我們消業障。只有真正學佛的人,真正心思細密的人,觀察入微的人覺察到了。這個時候歡歡喜喜逆來順受,沒有一絲毫怨天尤人的心。
自己真正覺悟、真正明了,忏除以往的過失,從今而後希望做到不辜負一切眾生,一個眾生都不辜負。看一切眾生好的一面,絕對不要把一切眾生不善的地方放在心上,眾生造作的不善未必是真的不善,這怎麼說?因為眾生裡面有諸佛菩薩示現在當中,他那個種種不善,他是別有用意度一類眾生,作斯示現!我們怎麼知道?我們要是任意的批評,很可能產生誤會,錯怪了諸佛如來。諸佛如來用這個手段度那一類的眾生,我們不曉得。這些事情初學的同學最容易犯,所以功夫不能得力,道業不能成就,佛祖的話沒有真的接受。
真的我們要記住這一生當中遇到善知識,百千萬劫難遭遇,我遇到了決定不能捨棄。沒有智慧的人、善根淺薄的人很容易迷失,為什麼?你遇到善知識了,你有冤親債主,你那些冤親債主肯定阻撓你,在你面前造謠生事、毀謗善友,讓你信心喪失離開,繼續搞六道輪回、繼續搞三惡道,你上當了。這樁事情古聖先賢教誨裡面講的很多很多,每一個修行人都要親身經歷。連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有「降魔」這一個節目。魔是什麼?財色名食睡,來誘惑你,你稍稍一動心被它牽跑了,遠離善知識,立刻墮落;禁不起誘惑而墮落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只要你知過能改,改過自新,中國諺語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總要記住「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要肯定人性本善,人人都有佛性,要肯定這個大前提、大原則,要能夠體諒他迷惑顛倒,迷失方向。我們無量劫中,數不清的次數犯了過失,在學佛的路上進進退退,佛菩薩原諒我們,僧團原諒我們。我們能不能像佛菩薩、能不能像過去僧團大眾接納這些犯過的人、犯錯的人?要接納。不接納怎麼能報佛恩?怎麼能報僧團大眾之恩?所以,人不怕有過失,古人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要創造機會幫助他改過。這是佛心,這是聖賢人的心,我們要學習,這就是佛的願力、佛的護念。
——節錄自《華嚴經12-17-910集》 2002/1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共一集) 檔名:29-27-0001
【老法師:我們認為最好的、最高的,是佛門裡頭接引眾生小廣告】
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是從圓教初住開始,初住菩薩是吉祥雲比丘,而初住菩薩的時候,吉祥雲比丘教給他什麼法門?念佛法門。所以,明心見性的菩薩,沒有一個不念佛的,可見得念佛法門之殊勝。
我們自己過去真是無知,我剛剛學佛的時候也是瞧不起念佛法門,以為這是老太婆教。我們這樣聰明,有這樣的智慧,怎麼去學這個法門?到以後經典看多了,才生慚愧心。我們認為最好的、最高的,是佛門裡頭接引眾生小廣告,撒廣告的,我們所看不起的,原來是佛法裡精華之所在。我們看走了眼,不識貨,真正的寶貝不認識,把假的當作真的,把釋迦牟尼佛權巧方便的法當作真實法,真實法不認識。
這麼多年,總算是搞清楚了,很慶幸,真正是難得。早一生搞清楚了,我也早一生到西方世界作菩薩去了,也不會到此地來了。這一生搞清楚了,那就決定不會空過了。
——老法師《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大書法家啟功老人,與雍和宮的深厚佛緣》】
我三歲時家裡讓我到雍和宮按嚴格的儀式磕頭接受灌頂禮,正式歸依了喇嘛教,從此我成了一個記名的小喇嘛(後來還接受過班禅大師的灌頂)。我歸依的師傅叫白普仁,是熱合人。他給我起的法號叫“察格多爾札布”。察格多爾是一個佛的徽號,札布是保佑的意思。喇嘛教是由蓮華生引入的藏傳密教,所謂“密”,當然屬於不可宣布的神秘的宗派,後來宗喀巴又對它進行了改革,於是有紅教、黃教之別:原有的稱紅教,改革後的稱黃教。我歸依的是黃教,隨師傅學過很多經咒,至今我還能背下很多。
我記憶中師傅的功德主要有兩件。一是他多年堅持廣結善緣,募集善款,在雍和宮前殿鑄造了藏傳黃教的祖師宗喀巴的銅像。這尊佛像至今還供奉在那裡,供人朝拜。二是在雍和宮修了一個大悲道場,它是為超度亡魂、普渡眾生而設立的,要念七七四十九天的大悲咒,喇嘛、居士都可以參加,我當時還很小,也坐在後面跟著念,有些很長的咒我不會念,但很多短一點的咒我都能跟著念下來。一邊念咒,一邊還要煉藥,這是為普濟世人的。我師傅先用笸籮把糌粑面搖成指頭尖大小的糌粑球,再放在朱砂粉中繼續搖,使它們掛上一層紅皮,有如現在的糖衣,然後把它們用瓶子裝起,分三層供奉起來,外面用傘蓋蓋上。這是黃教的方法,紅教則是掛一層黑衣。那四十九天,我師傅每天晚上就睡在設道場的大殿旁的一個過道裡,一大早就准時去念咒,一部大悲咒不知要念多少遍。因為這些藥都是在密咒中煉成的,所以自有它的“靈異”。那時我還小,有些現象還不知怎麼解釋,但確實是我親自所見所聞:有一天,趕上下雪,我在潔白的雪上走,忽然看到雪地上有許多小紅丸,這是誰撒的呢?有一位為道場管賬的先生,一天在他的梅花盆裡忽然發現一粒紅藥丸,就順手揀起,放在碗裡,繼續寫賬,過一會兒,又在梅花盆裡發現一粒,就這樣,一上午發現了好幾粒。等四十九天功德圓滿後,剛揭開傘蓋,一看,滿地都是小紅丸,大家都說別揭了,三天以後再說吧。那些地上的小紅丸大家都分了一些,我也得了一些。這些藥自有它們的“法力”(藥效),特別是對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我小時候還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溥雪齋那一房的,有一位叫載廉(音)的,他的二兒媳有一段時間神經有點不正常,顛顛倒倒的,他們就把我師傅請來。師傅拿一根白線,一頭放在一碗水裡,上面蓋上一張紙;一頭拈在自己手裡,然後開始念咒。念完,揭開紙一看,水變黑了,讓那位二兒媳喝下去,居然就好了。
我道行不高,對於宗教的一些神秘現象不知該如何闡釋,也不想卷入是否是偽科學的爭論。反正這是我的一些親眼、親耳的見聞,至於怎樣解釋,我目前很難說得清,但我想總有它內在的道理。其實,我覺得這些現象再神秘,終究是宗教中表面性的小問題。往大了說,對一個人,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修養,我從佛教和我師傅那裡,學到了人應該以慈悲為懷,悲天憫人,關切眾生;以博愛為懷,與人為善,寬宏大度;以超脫為懷,面對現世,脫離苦難。
記得我二十多歲時,曾祖母有病,讓我到雍和宮找“喇嘛爺”求藥。當時正是夜裡,一個人去,本來會很害怕,但我看到一座座莊嚴的廟宇靜靜地矗立在月光之下,清風徐來,樹影婆娑,不知怎地,忽然想起《西廂記》張生的兩句唱詞:“梵王宮殿月輪高,碧琉璃瑞煙籠罩”。眼前的景色,周圍的世界,確實如此,既莊嚴神秘,又溫馨清爽,人間是值得贊美的,生活應加以珍惜。我心裡不但一點不害怕,而且充滿了禅悟後難以名狀的愉悅感,這種感覺只有產生於對宗教的體驗。對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正確處理好宗教問題大大有利於國家的安定,人民的團結,民族的和睦。
總之,自從歸依雍和宮後,我和雍和宮就結下不解之緣。我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到雍和宮去拜佛。在白師傅圓寂很久後的某一年,我去拜佛,見到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喇嘛,他還認得我,說:“你不是白師傅的徒弟嗎?”直到今年,兩條腿實在行動不便才沒去,但仍然委托我身邊最親信的人替我去。現在雍和宮內有我題寫的一幅匾額和一幅長聯。匾額的題詞是“大福德相”,長聯的題詞是“超二十七重天以上,度百千萬億劫之中”,這都寄托了我對雍和宮的一份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