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念佛人都想達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麼境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安法師

  念佛三昧怎麼理解?在《阿彌陀經》裡面會談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個表達。

  一心不亂,諸多的注經家又分為事一心不亂和理一心不亂。蕅益大師說,事一心不亂就是伏斷見思惑。伏住見思惑,可能是觀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斷見思惑,那就是阿羅漢的水平。但是,進而還有塵沙惑。要達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破一品無明的境界。破一品無明就是法身大士了,所證的是跟十方諸佛同一個東西了。

  所以,念佛三昧也有功夫淺深的差異。

  但總之,從哪下手呢?還是要從降伏、對治粗重的煩惱念頭開始。那降伏、對治,它不用其他方法(後面會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執持名號。執持名號,就是你的佛號從心裡念出來,耳根聽進去,能念的心和所念出的音聲產生一個緊密的關聯。

  你能念清楚聽清楚,你的心就在當下,叫念茲在茲。你的心跑了,你這個佛號是聽不清楚的。想到自己手上還有很多股票:怎麼今天是熊市啊,虧幾十萬哪!他的思想就到那上去了,你念佛是念不下去了,你再念阿彌陀佛,可能念成股票、股票。

  所以,一定是心聲相聯,這樣念久了,你的念頭才漸漸地澄清。

  慧遠大師講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專思寂想也,就是你的思和想都處在寂靜的狀態。因為我們的思和想,就是第六識和第七識都太活躍了,我們的心就是心猿意馬,就像孫悟空一樣的,一下子到天宮去,一下到地獄裡面去。所以這要把它攝住。

  蓮池大師站在唯識的角度,就談這個專思寂想怎麼下手。這個八識心王,心王有心所,在心王當中有八種識,你一定要把八識以及這個心所給它攝在一處 —— 制心一處。

  開始是用耳識,其實念佛也是作用於耳根的,但你聽到的那個聲音還不屬於聞性,還是屬於耳識的范圍。先用耳識聞這個佛名,然後用意識來專注憶念。

  你的第六識給它專念故,那就不會跑,就把六根攝在這個佛號當中。最難攝的,一個是耳根,一個是意根。擒賊先擒王,你的耳根就是自念自聽,意根為什麼專注憶念?如果萬一意根還攝不住,那就用記數法,念一句佛號記一,念一句佛號記二,這些都是幫助我們攝意根的。

  其他四根都好攝。眼根,你念佛的時候眼睛垂下來,不能東張西望,看看別人穿件衣服是不是時尚的衣服,還要分析一番,眼根不要去看這些。鼻根,不要到處亂嗅。舌根,你就拿舌去念佛。身根,你端正自己的身業。一般耳根和意根攝住了,眼鼻舌身都好攝住。

  那這個六根、六識都讓它不產生活動狀態,這樣你就去念,念念念,念之久了,叫念極而忘。而忘,就是我執、法執沒有了。我執、法執沒有了,第六識就脫落,不去分別它。

  其實我們眾生就是分別心太重,慢慢地就不分別,不分別美丑、善惡、誰好誰壞。吃飯也不要分別這個好吃、這個不好吃,好吃的就貪心,撐得肚子要摸著牆壁離開,看到不好吃的就皺眉頭。

  所以你看我們眾生貪瞋癡,就在吃一頓飯當中都體現無余。好吃的,貪心上來了;不好吃的,瞋恨心上來了;然後吃飽了就要睡覺,無明上來了,昏沉。

  第七識是末那識,它一般是不斷地去思量的,但如果第六識不跟它輸送思量的材料的話,它也會中止下來,這叫思寂,思惟就寂下來。

  第六識、第七識,這兩識是修行當中最重要的,要把住的。《華嚴經》釋迦牟尼佛成佛講: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智慧德相,唯有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他講妄想執著,就是指第六識、第七識,第六識的妄想就是分別,第七識就是執著。

  那這兩個淡下來,忘之不已,忘極而化,空性你能契入。而空也不執著空相,空空亦空。在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當你妄的那一面消解之後,那你的真如這一面就會彰顯出來。這樣,第七識、第八識都不“行”的話(不活動的話),原來我們的心,心意識裡面都是波翻浪卷的,有時候是萬丈波濤,又很渾濁,所以你的七識、八識不行,原來很湍急的濁水就成了靜止的水,原來八識的濃雲薄霧,這時候都一片晴空,萬裡無雲萬裡天。這時候我們本具的真如自性,一心,就彰顯出來。唯是一心,更無余法。這時候就契入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是什麼境界呢?那當然可以見到佛,也可以見到極樂世界的情形。蓮池大師有一段契入念佛三昧的表述,就是:你所有的妄想雜念都休止了,清淨一心,就是一心不亂現前了,那是“乃知匪離跬步,寶池湧四色之華。不出戶庭,金地繞七重之樹。處處彌陀說法,時時蓮蕊化生。珍禽與庶鳥偕音,瓊院共茆堂並彩”。

  那這個很美的語句。當下不離跬步,就在當下這個空間當中,實際上就是極樂世界。七寶池就湧出青黃赤白的四色蓮華,不離開這個庭院,當下就是黃金地,七重行樹遍布,到處能聽到阿彌陀佛說法。其實阿彌陀佛十劫以來都在講經說法,我們現在聽不到,你證得念佛三昧就能聽到阿彌陀佛現量地在講法,處處阿彌陀佛在說法。時時蓮蕊化生,就是在這個七寶池裡面,那個蓮華化生的菩薩,時時都湧現出來。

  從佛光裡面化成的種種百寶之鳥與這個世間的鳥,共同發出哀雅的音聲。極樂世界七寶的樓閣與我們這個世間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子共同放出奇異的光彩。那不是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就在一處嗎?

  所以講多維空間問題,重重世界的問題,平行世界的問題,實際上佛經以及修證的境界可以透顯一些信息。

  所以,念佛三昧透過能念之我和所念的佛號契入到三昧境界,這是念佛法門最終的歸宿。得念佛三昧,修淨土法門就到家了。

 

上一篇:《印光大師嘉言錄》
下一篇: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