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惠能禅師的持戒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惠能禅師在從黃梅接法之後,輾轉南行,在廣州法性寺跟從印宗法師剃度出家。出家之後,惠能禅師正式開始了弘法度眾的生活。在曹溪寶林寺住持期間,惠能禅師應韶州刺史的邀請為僧俗大眾講說《六祖壇經》。在為眾人講經期間,他為大眾傳了“自性五分法身香”。所謂“自性五分法身香”是指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等五種香。惠能禅師的“自性五分法身戒香”反映了惠能禅師對持戒的基本觀點。

  惠能禅師的這種持戒的觀點在《六祖壇經·忏悔品》中有詳細的解說。當時惠能禅師見到廣東韶州一帶的四方信徒都來聽經,於是便升大座告訴大眾說:“諸位善知識,這修行佛道的大事必須要從自性的覺悟中做起。在任何時候,念念中自淨己心,自己修其自行,見到自己的法身,見到自己的自心佛,自己度自己戒,這樣才算真正來到曹溪。你們既從遠方而來,一同在此會中,大家都共有法緣。現在各位各自胡跪下來,我要先為你們傳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次傳授‘無相忏悔’。”

  接著,惠能禅師便開始為大眾分別傳授“自性五分法身戒香”。經雲: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

  惠能禅師在這段經文中,詳細解釋了“自性五分法身戒香”的含義。惠能禅師認為第一種為戒香,即自心中無過失、無罪惡、無嫉賢妒能的心理,也沒有悭貪嗔恨的念頭,更沒有劫掠殺害的意圖,這就叫做“自性法身戒香”。第二種是定香,也就是說看到一切善惡境相之時,自心不會散亂,這就叫作“自性法身定香。第三種是慧香,是說自心無障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己的真如自性,不造作一切罪惡之事,雖是修行種種善事,但心中不執著所做的善行;尊敬長輩,體念下人,憐憫孤苦,救濟貧窮,這就叫作“自性法身慧香”。第四種是解脫香,是說自心在外境上無所攀緣,不想善、不想惡,安然自在,沒有掛礙,這就叫“自性法身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即自心對於善惡都無所攀緣,但也不可以沉落斷空頑守枯寂,應當廣泛參學多多聞法,認識自己的本心,通達諸佛的道法。與塵俗同處則待人接物時要同塵和光,至少要做到無我相無人相。從初發心一直到圓滿菩提時,真如自性毫不變易,這就叫作“自性法身解脫知見香”。惠能禅師認為,這“五分自性法身香”,都是在各人自己向內心自熏,千萬不要離自心自性而向外尋求。

  惠能禅師認為,“自性五分法身香”是自性法身上的五種功德法香。戒定慧三功德法香,是從因上立名;解脫、解脫知見兩功德法香,是從果上立名。“香”的意義,是以智慧火燒那抽象的無價真香,這是真實莊嚴佛身,這是真實供養如來。這五分香,皆從自性上說,皆從功德上修,也就是從自證自性法身來成就如如佛。若不能用這五分香向內心自熏,而僅僅在小善福德上向外求覓,那就不可能成佛了。

  在“解脫知見香”下,“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兩句,不可輕易讀過!禅門行人,悟前考功夫,悟後考見解。一不可落空亡空寂,即使內守悠閒,猶是法塵分別影事,非正真禅境界。二不可落孤陋寡聞,即須多研究教理以自求印證,廣行六度以自行考驗。所謂“達理”、“接物”,悟後事更須悲智雙運來圓滿自己的覺行也。

  由戒入定,由定生慧,通過智慧的觀照而見證自性的解脫,這就是成佛的基本道路,若不以這“自性五分法身香”向內心自熏,成佛就只能是空談而已。

  這五種功德法香,不是外在的,也不是禅師授予的,而是眾生從自己心裡修學而成的。所謂禅師授香,只是禅師對弟子起一個引導作用,實際上禅師沒有任何法香授予別人。真香並不是看得見的,可以點火的香,而是自性之中的香。明白這個道理,才算真正明白的惠能禅師的持戒觀點。(當代佛教網--禅宗網)

 

上一篇:善業、惡業、無記業
下一篇: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