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道證法師:念念求生淨土,念念清淨自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念求生淨土 念念清淨自在

  道證法師

  臨命終時,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是在那一個舒服的時候,無論是三十歲,或八十歲,總是活這一生最老又最累那天,所以只能努力的練習不管在任何痛苦的時候,都要能夠正念分明,因為師父這樣子的教導末學,所以末學就試著練習,在每一個困頓的時候念佛,信佛語:‘假使大火滿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一個‘忍’力沒有成就的凡夫,歷經了種種的折騰,雖知是應得的業報,也有難撐的時刻;也有不能安詳微笑的時候,但是只要鼓起深深的信願,一定能夠回到極樂的淨土。蕅益大師語意深遠的強調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憑持名之深淺。’這一條路,就是一條不斷地鼓起信願的路,一條化苦痛為光華的路!

  處在逼迫身心的苦苦中,假如不面向光明,加強信願,隨時放下內心憂惱——往生於淨土,那麼免不了要‘枉死於娑婆’!真的,好好反省自己內心,當不自覺地失去‘求生淨土’的願心時,便是偷偷在冒著一些‘求死於苦海’的煩惱妄想,讓自己活在烏煙瘴氣中,用患得患失、氣惱,埋怨和不滿來懲罰自己,催自己趕快枉死娑婆!有人以為天天求生淨土實在太消極了,其實末學自己幾年下來發現要念念求生淨土,念念清淨自在,實在需要很強大的內力,積極讓佛力化空內心的垃圾,把一切惡業煩惱的破布爛紙都投入阿彌陀佛的‘改造機’裡,變成一尊尊莊嚴慈悲的佛!有位念佛人很誠懇地描述他的心路——‘我的心總趨向三種惡,千方百計尋找借口,為的是往三惡道那方去,大悲的阿彌陀佛攔住了我,如斯低頭拜托我:‘為什麼要往地獄去?為什麼不往淨土走?’不說緣由便不讓我撲進火裡……’這也正是末學的寫照,無始以來習慣往返於三惡道,現在一念不覺還是會‘求死娑婆’地往那裡沖去,屢屢賴大悲的阿彌陀佛攔住我,低頭拜托我遠離火燒的地獄,牽著我生還淨土。

  多年末謀面的老朋友每關懷托問起末學狀況,末學總覺得有一首老婦人的心詩最能寫出末學情形:‘我是鬼的女兒,鬼的母親,慚愧地念佛;我是佛的女兒,佛的母親,感恩歡喜地念佛!’這顆心可以生出許多小鬼(惡念頭),豈不是鬼的母親!?當覺到又成了佛的母親時,趕緊慚愧地念佛,咦!這方才還生出小鬼的心,在佛慈加被下覺醒,竟又生出佛來,變成了佛的母親,在感恩中歡喜念佛!不必等到臨終才生淨土,如今便可往生——‘在睜眼開眼的剎那,便是此土和彼土的界’。末學很訝異一位不識多少字的才市翁,能寫出這句話,確實,‘睜眼’——隨境界團團轉時,便是痛苦的‘此土’,開眼念佛回光返照心田,便是清淨的‘彼土’。活著時便赫奕歡喜,往生淨土的人,便是習慣極樂氣氛的人,也是習慣接受佛慈接引的人,臨終時也會自然地牽上佛的接引金手,由西方蓮花裡探頭出來,歌詠聖境的美妙。佛慈早已安排好了殊勝的教學陣容,讓我們由念佛巧入無念,由往生巧證無生無滅,證得佛果。明白了此理,信得過佛慈悲的願力,即使勉強想憂愁,也編不出什麼理由來,只好往生淨土了!

  把心念由煩惱那裡扭一下,跳到清淨佛國,稱念阿彌陀佛,便是握上了佛的接引金手!就像只一扭電視機的選台開關,便會出現完全不一樣的電視節目,便有完全不同的景觀。也許有人喜歡選‘枉死娑婆’的悲劇,而末學一雙眼看過太多苦痛的悲劇,也吃不少苦頭了,無論如何也要選‘往生淨土’!現在往生淨土,臨終也往生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轉載)

  本文實為轉載,不代表個人觀點,專注分享,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持續放生者,受佛菩薩、天地一切神仙贊歎護佑,功德無量,必然有求必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一切重罪悉解脫,成就不可思議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我所犯的一切邪YIN重罪;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願一切冤親債主及其六親眷屬離苦得樂,福慧增進;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上一篇:中國第一所放生池在哪?杭州西湖曾為放生池
下一篇:人間天:什麼是不落三惡道的保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