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峨眉山金頂捨身崖又有一位游客縱身一躍,殒命萬丈深淵。據稱,不到十天時間,已有兩人先後跳下。捨身崖為何成為跳崖“聖地”?縱身一跳是否就能斷除煩惱?佛門又如何看待跳崖這種行為?鳳凰網佛教禮請峨眉山大佛禅院通訊員宗宜法師,回應上述問題。
峨眉山金頂(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峨眉山佛教)
峨眉山金頂(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峨眉山佛教)
近日,一名畢業大學生從峨眉山金頂捨身崖一躍而下,結束了短暫的人生......不到十天時間,已有兩人先後跳下,一位24歲,一位21歲。背後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捨身崖跳下真的能解決輕生者的煩惱嗎?
峨眉金頂向來是朝拜峨眉山的終點,達到圓滿。日出、雲海、佛光和聖燈吸引著古往今來的無數游客,千百年來都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說,據說從捨身崖跳下可以得道成仙。這裡绮麗絕美的風景,美的讓人有跳下去飛翔的沖動,崖下的雲海,遠處落入眼簾盡是層巒疊嶂的山峰,山海峰浪,一望無際。人都有追求在天空翱翔的願景,何況江山如畫、大地似錦,再遇上了人生不愉快,很容易在這裡沖動。不過,這種選擇卻是一條不歸路。人生不如意事常有,遇到了我們沒有辦法去面對的,可以選擇別的路,選擇一條更有未來的路,總比選擇不歸路好!
我們中國的文化《孝經》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就是重視此身。所以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也是這個意思,街上正在建築的高房子,牆邊是不能走的。這就是中國儒家的戒,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一個道理。
愛惜自己的身體就是孝順父母,因為父母看到子女病痛也會痛苦。正所謂身有傷怡親憂,德有傷怡親羞。
在佛教裡,惡有“惡”、“大惡”、“惡中惡”三種,其中自殺亦教人殺是為大惡。在佛教的不殺生戒中,自殺與殺他是同樣的罪。《梵網經》也說,凡生者皆為我父、我母,故殺生即殺父、殺母。准此而言,自殺亦無異殺父、殺母。再如《大智度論》說,無論如何勤修福德,若未遵守不殺之戒,也就失去其中的意義。
自殺是對生命意義無知的表現,有的人以為自殺是不怕死的勇者,其實那是被苦逼迫到絕路,已經超過死亡的恐懼,他以為一死就能解決生的痛苦,因而作出的愚蠢行為。
峨眉山又叫大光明山,光明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覺悟,就是清淨,就是能量,就是指明方向和智慧。當我們有了煩惱來到峨眉山,更應該去感受中國的佛教文化,感受普賢菩薩的行願精神,如普賢菩薩第八大願“常隨佛學”,以佛為學習的榜樣,對佛的教法要依教奉行,誠心憶佛,從因至果,引得心智,隨之而學,常常如此,始終不變。
人生的意義是活的精彩,挫折困難,不也是精彩之處?如果不知道苦,哪裡知道甜是有多幸福。不體會苦,怎麼會懂得珍惜甜。正如我們要登上金頂看美景,也須經歷曲折山路,一路前行,上到山頂才更能體會來之不易的美。人需要臨近懸崖,才會敬畏。有了敬畏之心,才會更努力去珍惜。
[責任編輯: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