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讀佛經能治病嗎?佛法如何治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同修甲:老師,讀誦《普賢行願品》有啥儀軌?如何回向,直接念就行嗎?

  老師:《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中的一品,就像《心經》是《般若經》的一小段一樣,所以沒有一般經文那樣的前後儀軌。如果你是初學,《普賢行願品》讀兩遍就可以暫時放下了,不必關注儀軌等等。

  同修甲:感恩老師。

  老師:不問為什麼嗎?

  同修甲:是啊,老師,為什麼?

  老師:對初學而言,“普賢十願”沒有入手的契機,就算我們讀了、學了、明白了,做不了。

  同修甲:我以為讀了能治病呢。

  老師:佛教治病的點在於你能“如說修行”去改變你自己,而不在於你到底讀了什麼。如果沒有落腳點,沒有入手的地方,讀也只是讀,有加持,但極其有限。

  同修甲:忏悔、改過,是佛教治病的方法嗎,老師?

  老師:不都是,你想一想,還有什麼?

  同修甲:行善,慈悲心。

  老師:不都是,你想一想,還有什麼?

  同修甲:消業,沒了。

  老師:你上面提到的都是針對自我的,只有“消業”是面對外力的。如果不提外力,只談自我,這個答案再豐富也不可能圓滿。

  學佛的本意是什麼?改過的本意是什麼?如之前我說,儒家講的“五常”,其實就是在各個環境都保持和諧。學佛到最後,改過到最後,也必然會達到和周遭和諧相處。只不過佛教講戒律,講更多的具體方法,讓我們和六道眾生和諧,最後回歸“一真法界”。

  同修甲:感恩老師開示。

  老師:和諧了,就不會有病了,懂了嗎?

  同修乙:老師,請問什麼是“一真法界”?

  老師:“一真法界”啊,就是《金剛經》裡提到的“一合相”。你學佛多久了?

  同修乙:老師,末學《金剛經》沒有讀懂。

  老師:如果你學佛不久,就當聽到一個名詞就好,沒必要了解他;如果你學了有十年了,我應該告訴你“一合相”是什麼,“一真法界”是什麼?

  同修乙:請老師開示。

  老師:佛在《法華經》裡說:“唯一佛乘,無二亦無三。”也就是從根本上來說,只有一路成佛的路子,沒有什麼凡夫、聖人的本質差別,也不存在人天乘、小乘、大乘的什麼隔閡。這些所謂的分別隔閡,只是為了行走方便而設立。就像樓梯,就像緩步台一樣,它是在樓宇裡,但它屬於三樓,還是屬於四樓呢?就是為了方便而設立的。

  佛陀的立意,菩薩的努力,最後的目標是:一切眾生究竟解脫。“究竟解脫”,在地藏菩薩看來,那就是二王發願裡的那個:這個眾生成佛了,他才是“究竟解脫”。所以才有阿難的:“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桓。”

  “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本是“一真”,“一真”裡包含了十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就是站在佛菩薩那個高度,毫無分別地看待十法界的運轉及一切;“一真法界”就是釋迦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隨即大悟而三歎奇哉:“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分別,不能證得。”

  所以十法界的所有眾生,本具如來德性,也就是在本性上沒差別。差別在哪裡?在所含有的妄想、分別和執著上!對此擁抱得越深,越處在輪回的底層。所以,十法界的聖凡分別從哪裡來?從所攜帶的妄想、執著、分別的不同而來,都沒了,就是佛。但“理可頓悟,事要漸修”,可不是我們聽說的:“言下大悟”,然後就如入無人之境了,這是不對的。事上的修行要次第地走,你急不來,也急不得。

  “一真法界”就是道理上可以大悟的東西,也就是所謂:沒有聖、沒有凡、沒有內、沒有外、沒有高下種種的分別,沒有這些,自然不會有牽絆糾纏,不會有煩惱痛苦。所以,“一真法界”也就代表著:究竟悟,究竟解脫。只不過,還是要強調:事須漸修,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出來。對當下的我們而言,這最重要的一步是去極樂,而不是開悟,不是見性,更不是什麼入菩提,顯智慧。

  如過你學佛有段時間,可能聽了這些能有收益;如果剛剛開始學,就當聽了一個名詞解釋就好。就像說完這些,我們應該想:我要去極樂才對!好像各位沒聽懂啊?!

  同修乙:感恩老師。

 

上一篇:讀誦佛經的十二個步驟你都知道嗎?
下一篇:海濤法師:征服不了的壞習慣,只是你還沒感受它帶給你的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