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真正的“大喜"和“大樂",存在於當斷即斷的自我崇拜之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性的發揮作用,基本在兩種極致下圍困我們的自心。要麼自卑,要麼自負。大多數人的一生,很像是與自我周旋的“囚徒",忙碌且無為。終其一生的追求,回過頭看,總覺得掙不脫一種似是而非的圍困,因為,不解自心,不解生與死,最後,所追求的,所忙碌的,所傾其一生的努力,終歸還是會以“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寂然落幕。

  我們常感,自我的情緒很多變,遇事遇人遇境,不是糾結不堪,就是咆哮憤慨,大悲、大怒基本屬於我們每天的心情伴侶,但,細數歲月中的回憶,基本很少有“大喜",“大樂"的身影。即便想褒獎自我,屬於潇灑走一回的一生,卻真實少有,能笑傲紅塵般的“典故"。

  不是我們沒有可以喜樂的資本,而是我們太過於給自我開啟一種盲目崇拜的模式,而不懂得酌情微調。自我的崇拜模式,會把我們的思維和心量,只調試在與膜拜自我、高度認可自我同赫茲的“頻道"上。這種模式,並不具有轉化煩惱的功能,它只會順應自我的膨脹,而一再的給自我認可與可以再膨脹的理由。我們所厭惡的,會被本能的排斥,而且還會被冠以更多個厭惡的理由,而使得我們的嗔恨心增長。我們喜愛的,在這種自我崇拜的模式下,又會把這種喜愛無限放大化,而且給自己更多個可以和必須占有喜愛物的理由,以此來擴張我們的貪心。我們的傲慢心理,也會同樣在基於自我的高度認可下,而覺得高人一等。疑惑的內心,也同樣適從於自我崇拜模式下,我們只認可自我的知見,因此,外界不同的輿論只要違背我所有的主觀意識先入為主的觀念時,那麼我以外的任何想法都值得懷疑和予以否定……因此就會有了固執己見。

  倘若,人與人相處時,大家都在開啟這種屬於每個人自己版本的崇拜模式時,芸芸眾生相,市井生活圖就活靈活現的顯現了。和諧,可能是因為,彼此間未侵犯到那個不能逾越的崇拜“雷區"。這種景象中,多半會有,世間八法中的“利、譽、稱、樂"。之所以大家在互相惠利,互相稱贊、互相美言中,才能樂呵呵的體現祥和,這裡既如上述順序的排列一樣,彼此給了屬於各自崇拜模式中,該有的恭維與吹噓,因此這種虛榮的內心,彼此得到了滿足,才會有所謂的“笑一笑"與和諧。這裡的樂也並非是一種“大喜"與“大樂"。

  當不和諧的場景出現時,紛爭、吵鬧、排擠、打壓、誹謗等等,這種常見的人我是非。是因為,我們彼此間的自我崇拜,受到了侵犯,我們沒有聽見順耳的虛言,反而是被忠言所逆耳,“衰、毀、譏"像“燙手的山芋"一般,被我們急於排斥與推脫,因而,自我的偶像效應似乎受到侵犯,而讓我們有了苦的感覺。

  一旦開啟自我的崇拜模式,那麼我們基本都不會太快樂,而且久而久之會有種情緒分裂的感覺。因為這種機械化的崇拜模式,並不具有轉化我們煩惱情緒的能力,它只會讓我們更像“囚徒"一般圍困在自我欣賞的單向運行中,因為盲目,所以不會逆襲我們的煩惱。倘若,大家在彼此的相處中,都在啟動這種模式,那麼我們除了更多的固執己見,並不能有互通與包容,乃至忍讓與割捨。所以,只會平添更多的情緒沖突,與矛盾激化。而且,自我崇拜的這種模式,遇強則弱,遇弱則強,因此就會有極度的自負,與極度的自卑。

  當今社會中,人與人的很多沖突與細小矛盾化的升級,大多是因為這種自我崇拜模式的作梗。所以,我們感歎當今,人心不古時,其實應該反思我們更多僵硬化的心理及情緒運作模式。這種極度的固執己見,就會缺少彼此互通與適應的空間。僵硬化的心理、僵硬化的情緒、在僵硬化的自我崇拜模式下,讓我們彼此只會增加更多的不信任與不安全感,從而互相防備,互相欺詐等等惡性循環。彼此間的內心,少了太多“柔情似水"般的溫暖。

  所以,在佛法的修持中,我們強調菩提心的重要性,以及自他交換的修持方法。在生活中,提倡義工的積極性,倡導義工精神的帶動性。其實這些,都是在讓我們學會微調我們的自我崇拜模式。學會付出,學會關注他人的重要性,從而能轉化我們的過度自我關注,進而調試我們的盲目崇拜傾向,這種努力之後的更大的受益者,還是我們自己。因為一個人,只有感同身受自我以外其他眾生的喜怒哀樂,那麼回過頭來,對於狹隘的自我需求,才能釋然,從而才能更好的學會轉化自我的煩惱情緒。所以說,真正的“大喜"和“大樂",存在於當斷即斷的自我崇拜之後。

 

上一篇:嘎瑪仁波切:懂得欣賞,為狹隘的自我解圍
下一篇:淨空法師:怎麼治好的?信心治好的,念頭治好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