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第十八願善導釋》075 教念彌陀專復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教念彌陀專復專

  “教念彌陀專復專”,“教”就是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開示,對我們的教導,甚至是對我們的敕命。

  “念”就是稱名念佛,也就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在《觀經》中,以定善和散善來引導眾生歸入專念彌陀名號;以阿彌陀佛的本願來講的話,就是專稱阿彌陀佛的正覺名號。

  阿彌陀佛成正覺,成就了什麼?就是成就了這句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名號,來作為十方眾生往生的正因、正行、正定業。

  玄奘大師所翻譯的《阿彌陀經》就說,這句名號是:

  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

  而鸠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阿彌陀經》說這句名號具有什麼樣的功能呢?就以光明來顯示說: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彌陀光明。

  在《觀經》裡就顯明彌陀光明的功能而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善導大師將《阿彌陀經》《觀經》的這兩句經文融合而說: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這個“要法”也就是說,念彌陀專復專的念佛人,都永遠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當中。

  同時,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所謂“法界藏身”,就是十方法界一切諸佛的功德,完全具備在阿彌陀佛一佛當中,無有絲毫遺漏。所以,只要專稱彌陀一佛,等同稱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謂“舉一全收,無欠無余”。

  對此最能貼切顯示的,就是這首偈語:

  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

  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以上幾段法語,徹底顯示出“教念彌陀專復專”的這句彌陀名號的殊勝與超絕。

  “專復專”大意有三

  “專復專”大意有三:

  1.顯示二重廢立;

  2.顯示一行、一心;

  3.顯示釋迦牟尼佛的殷勤勸喻。

  1.顯示二重廢立

  二重廢立就是雜正、助定的廢立。

  捨雜歸正

  “教念彌陀專復專”,第一個“專”,就是要專於正行而捨雜行。捨雜行就是捨其余八萬四千法門,專取五種正行為往生之因,這是第一重、第一個“專”的廢立。

  捨助歸定

  第二重、第二個“專”,就是擱助行、專正定業。因為正行有五種,除了專稱彌陀佛名之外的其他四種,是為了助成專稱彌陀佛名,如果能夠專稱彌陀佛名的話,即使沒修其他正行,也已足夠往生了。這是二重雜正、助定的廢立。

  2.顯示一行、一心

  “專復專”,第一個“專”,是專於稱念彌陀佛名一行;第二個“專”,是專於對“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的一心。所以,第一個“專”是專修一行,第二個“專”是成為一心:也就是成為專一行、一心的意思。專就是一,既然是一的話,就不是二,也就是說,不要有二心。要一行,要一心;不要二行、三行地雜行,不要三心二意。總的來講,就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永不改變。改變的話,就去修雜行了,對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的信心隨之也就變了。

  同時,這個“專”也是“橫超”的意思,超勝萬法,橫超生死大海,橫超涅槃界,速成菩提道。

  “專復專”就是《阿彌陀經》“一心不亂”的意思。“一心”就是不二,不二就是專;“不亂”就是不雜亂,不雜亂也是專。所以,“專復專”就是“一心不亂”。

  不論定散,皆是念佛三昧

  《阿彌陀經》的“一心不亂”,無所謂定散的一心,因為既然已是專念彌陀佛名,不管定心也好,散心也好,都是往生的正定業。

  但如果要強論功夫上的一心的話,那是屬於定的一心還是散的一心呢?當然是散的一心。也就是說,我們即使念佛的時候依然有妄想雜念,但是我們都專一地念這句彌陀名號,永不改變,這叫散的一心。這種一心的念佛,不管定散,都可稱為“念佛三昧”,因為是正定業,必定往生故。

  3.顯示佛之殷勤勸喻

  釋迦牟尼佛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我們“念彌陀專復專”,要專而又專,“你要專,不要雜”,說一次恐怕我們沒有聽進去,又說第二次、第三次,甚至N次。如經文所言之意:若一日,要專念,若二日,也要專念,乃至若七日、若七年、若七十年,都要盡形壽地專念彌陀佛名。

  所以,“專復專”就是一再地、不斷地提示我們要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而不要二行、三行地雜行,不要三心二意。

 

上一篇:憨山大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說
下一篇:達磨大師:悟性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