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口業警示集56(第八章學會說話 五恰當好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口業警示集

  第八章 學會說話

  五 恰當好處

  ○總是說很多毫無意義的話,會產生很多貪嗔癡等錯亂之心。說話應謹慎,而且不能太多。該說的一字不漏,不該說的一句不說,要學會“言適當”。 (夏壩仁波切講授《欲求解脫勇士之心寶》)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①;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②。知者③不失人,亦不失言。”

  【譯白】孔子說:“可以說話但不和他說,就失人了;不必說話卻說了,就失言了。唯有智者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四書五經·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

  注:①失人:失去朋友。 ②失言:因不注意而說出不適當或不應說的話。 ③知者:知,通智;知者,即智者。

  ○孔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①。”更是告訴我們說話的時機要拿捏好外,也當察言觀色;該說話的時候要說;不該說話之時,當三緘其口。說與不說之間,需要極大的智慧與勇氣,要學習能適時的說出一句“得體的話”,能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並且時時提醒自己,說話當厚道,要有口德。 (見炳法師《說話的藝術》《中台山》月刊72期)

  注:①孔子說:“還未輪到他說話的時候就忙著發言,這叫做急躁;有人向他提出問題,他偏不肯直說,這叫做隱瞞;不觀察他人的臉色,就妄發議論,這叫瞎眼。”(演蓮法師《安士全書》譯白)

  ○俗語言:“點到為止,游刃有余,寧可不夠,不要過頭。”在言說中,要能知應對進退,一切適中合宜,則為人處世方能圓滿,俗谛圓融。 (見旆法師《立言與人生》,《中台山》月刊72期)

  ○周威烈王十八年,晉國大夫魏斯攻克了中山國(今直隸定州),並派兒子子擊去駐守。魏斯是派樂羊去攻打中山,打下中山之後,便把它封給了自己的兒子子擊。

  魏斯問他的屬下說:“我是個怎麼樣的主子?”眾人都答道“是仁君”。但有個叫任座的人卻說:“您取得中山之後,不把它封給弟弟,而封給兒子,怎麼是仁君呢?”魏斯聽後,勃然大怒。任座見狀,急忙離席而去。魏斯接著又問翟璜,翟璜回答說“是仁君”。魏斯問道:“憑什麼說我是仁君呢?”翟璜答道:“只有主子仁德,屬下才敢直言無隱,適才任座說話就毫無隱諱,由此便可以知道主子是仁君。”魏斯聽了,極為高興,便讓翟璜召回任座,並親自趨前迎接,待為上賓。

  翟璜與魏斯的這段對話,讓人不禁想起唐朝長孫皇後與唐太宗的一段佳話,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天,唐太宗下了朝,回到後宮,怒氣沖沖地自言自語道:“真該殺掉這個莊稼漢。”長孫皇後問道:“是誰啊?”太宗道:“魏征這老兒,總是當廷讓我難堪。”皇後轉身進內屋,片刻後,身著禮服,出現在太宗面前。太宗吃驚地問皇後到底是怎麼回事?長孫皇後答道:“臣妾聽聞說,君主英明,臣下就正直,如今魏征耿直敢谏(jiàn見),正是因為陛下英明啊!所以要很鄭重的向明君道賀。”太宗終於由瞋而喜。

  話,人人會說,但是否說得恰當,能否達到說話的效果,就非人人所能了。所以說話的學問很大,要懂得“時然後言①”,以及“不失言”、“不失人”的道理。若要能把話說到人的心坎裡,產生共鳴、感動的力量,就更需要學會說話的藝術了。 (方璞《鑒往知來─說話的藝術》,《明倫月刊》416期)

  注:①時然後言:出自《論語》,意為當說則說。

 

上一篇:呷絨多吉上師:《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52)我們怎樣面對最後一天呢?
下一篇:口業警示集57(第八章學會說話 六時節因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