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五台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五台的五峰,即是如來五智,亦是五方佛五智如來的表征。所以五台山密意亦即金剛峰頂,即是金剛法界宮,亦是五方佛的淨土。這也是文殊菩薩頂上現起五髻五智的標幟,同時,亦表征大聖文殊具足如來五眼,圓證三世諸佛之究竟。在虛空一樣浩瀚的甘露大海的中間有一枝堅定信心的蓮花盛開著,在這朵盛開的蓮花上面有代表一切諸法的智慧身-文殊菩薩,其身色橘黃,手中執持寶劍和經函而宣講佛法,利益無邊眾生並賜與無漏的安樂。”
五台山文殊菩薩聖像
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覺母智難量;右持利劍煩惱斷,左執青蓮德相彰;
孔雀神獅供乘馭,毒龍猛獸伏清涼; 童形五髻知權現,本是如來歡喜藏。
在《處胎經》中文殊也說:“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為菩薩。”在過去世,文殊曾為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但是因為一個世界只能有一位法王教化,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文殊只好權居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之位。文殊菩薩是諸佛菩薩智慧的總集,許多經典中記載,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的諸位佛陀都曾在文殊菩薩面前發過願。關按照藏傳佛教的觀點,文殊菩薩於釋迦牟尼佛涅槃44年後降生於五台山,這是非常可靠的。拉薩的藏歷中也有釋迦牟尼佛涅槃日、文殊菩薩降生日。
據《五台山志》記載,文殊菩薩降生於五台山的羅睺羅寺。《文殊般泥洹經》說:文殊誕生的時候,家裡面的房屋,變化得好象蓮花,從他母親的右脅出生,身體是紫金顏色,一落地就能說話,好象天童子一樣,有七寶鑲成的傘蓋,隨即遮蔭在上面。”因為降生時有十種瑞相,所以名為妙吉祥。文殊菩薩的化身在藏地、漢地是非常多的,比如漢地的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藏地的麥彭仁波切、無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師,以及國王赤松德贊都是文殊菩薩的化現。
文殊菩薩降生十種瑞相(宣化上人)
文殊師利菩薩是位非常特殊的菩薩,當他降生時,有十種祥瑞發生,此即分別出他是不同於其他之菩薩。什麼是文殊師利菩薩降生時,所顯現的十種祥瑞?
(一)光明滿室:這光明比任何燈光都亮,代表菩薩的大智慧。
(二)甘露盈庭:甘露淨水是極為不可思議的,可治世間上種種疾病。人如果能喝到它,無論什麼生老病死苦,對人毫無威脅。
(三)地湧七珍:七珍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為什麼珍寶湧現?因為文殊菩薩已修成極究竟圓滿的六度萬行,所以他到那裡,皆感應珠寶珍玉從地出現。
(四)神開伏藏:文殊菩薩的大神通力使得地裂而暴露出地底下隱伏的寶藏。此與第三之地湧七珍不同,這裡是地裂而顯露出寶藏來。
(五)雞生鳳子:此項吉事比前面的神開伏藏更不尋常。其實雞只生雞子,可是因為文殊菩薩的出生是一件非常特殊之事,所以母雞孵出鳳凰來。(鳳凰,神鳥也。)
(六)豬生龍豚:此項吉瑞比雞生鳳子更希奇罕見。你若已覺得太不可思議,且再看下面幾項。
(七)馬產麒麟:麒麟,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此獸溫馴祥和之至,呂氏春秋雲:‘刳獸食胎,麒麟不來。’管子封禅雲:‘鳳凰麒麟不來,則嘉谷不生。’
(八)牛生白澤:白澤,神獸名,能言語。它是一種非常稀有且吉祥之神獸,不像牛,也不像馬。
(九)倉變金粟:你們想這是不是很奇異,有些人認為這太奇異了,故不相信。若你不信,乃是因為你不明白。若你不明白,毫無疑問的,你以前一定沒有聽過這些事情,所以你怎能相信?不過,這世界是那麼大,我們所見所聞極為有限,因此我們若未聽過一些希異的現象,並不足為奇!當這些粟殼轉變成金粟後,即不能再當食物吃。但是,只需少許的金粟,就可換成大批的食物。
(十)象具六牙:我們知道大象通常只有兩只象牙。不過,當文殊菩薩出生時,大象全現出六只象牙來,你說這是不是很希異? 一位優婆塞問:‘為什麼象具六牙?’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六牙代表六度,大象代表萬行。
五台山黛螺頂
五台山在密義上,即是文殊菩薩自身;五台宛若文殊菩薩的五髻,也代表著諸佛如來的五種佛智。
蓮師傳中說:五台的五峰,即是如來五智,亦是五方佛五智如來的表征。所以五台山密意亦即金剛峰頂,即是金剛法界宮,亦是五方佛的淨土。這也是文殊菩薩頂上現起五髻五智的標幟,同時,亦表征大聖文殊具足如來五眼,圓證三世諸佛之究竟。” 五台山曾有一百零七處聖跡,有的已無明顯的蹤跡,一些已被歷史湮沒,還有一些新建的寺院。此山又名清涼山。從山腳下環繞一周約六十二公裡。古德們說:五個台是報身的五蘊清淨為五種智能而自現五方佛。中台是毗盧遮那佛,乃身的化現;東台是意自現的不動佛;南台為功德所現的寶生佛;西台是長壽佛,系口的化現;北台系事業的化現不空成就佛。若論化身淨土,中台是殊勝的文殊童子道場;東台乃智能文殊道場,主息法;南台道場主增法;西台系獅吼文殊道場,主懷業;北台是無垢文殊道場,主誅法。修法者可根據自修的不同本尊或息、增、懷、誅四大事業選擇相應的地點,可獲得快速的加持。
而隋文帝更曾因感應下诏在五台山的五峰山頂上建寺,供奉五種文殊的化身,即:
東台一望海寺一聰明文殊菩薩南台一普濟寺一智慧文殊菩薩
西台一法雷寺一獅子文殊菩薩北台一靈應寺一無垢文殊菩薩
中台一演教寺一孺童文殊菩薩恆年獻祭至今不絕。
佛陀在《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告訴金剛密跡主菩薩說:“我滅度後,於此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游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而《華嚴經。菩薩住處品》也宣說文殊菩薩住於東北方的清涼山,領導著一萬名大菩薩精進修行。《清涼山志》上記載,東漢明帝時,已有迦葉摩騰來到此山建立靈鹫寺;而且自北魏孝文帝游中台時創建了大孚靈鹫寺後,至盛唐時山中的寺院已有三百六十座。歷代以來有許多修行人在此成就,來自印度、中國西藏的朝禮者,更是絡繹不絕,菩薩化現聖跡更是不可計數。
五台山也是為世界三大金剛座之一
成佛之前皆要坐於此處入金剛三摩地,摧毀三界的煩惱障和所知障而大徹大悟,由於入金剛定的緣故,此地稱為金剛座。五台山是中國四大名山與佛教聖地之首,而且與藏傳佛教關系甚深,其各聖跡皆為藏漢佛子共尊的朝聖聖地。修建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時,就是以桑喜所得的五台山寺廟圖為模本,才將之建成為印、漢、藏三式合一的建築。在桑耶寺初建的壁畫上也畫了《華嚴經》的內容
在五台山東台附近,所謂清涼大屍陀林中,曾經有持明者西日桑哈、邬金第二佛蓮花生大士、智者加納思札、大班智達布瑪莫札、大譯師貝若扎那等大成就者在此入甚深禅定。特別是善財童子於此首次拜見文殊菩薩並發菩提心,而後依止一百一十位善知識,最終由文殊菩薩加持,真實見到猶如大海般的普賢壇城,宣說普賢行願。大成就者們如觀音、普賢、大勢至、無垢稱、善財等地上菩薩及眷屬與文殊菩薩在此辯經,發種種神變。
大圓滿的祖師布瑪莫扎以虹光身長住於此,直至此劫壞空。十六羅漢、佛護尊者、清涼國師等大德也曾在此修行。為了一切如母的苦難眾生消除業障,積累福慧資糧,我們該精進努力朝拜三寶事業的顯現--聖地、聖像、塔寺等。
五百位阿羅漢常住清涼山
自古至今,發生過三次顯應的事跡——
其一,隋朝開皇初年,有五百位清淨的僧眾,棲居在中台山麓修習禅定,常有天龍八部諸天人前來供養,過了夏天,這五百位僧眾卻又隱去了蹤影。
其二,唐朝貞觀年間,慈恩法師在名剎華嚴寺傳授菩薩戒法,當時突然來了五百位比丘發心來求戒,聞受戒法以後歡喜而去。
其三,明朝永樂辛巳年間,永樂皇帝頒下了御制佛名曲經,無意間約有千余位僧眾不知從何方而來,接受了皇帝設齋供養以後,散入林泉山谷之中,從此不再出現。
另外,傳說佛陀的親子,亦即密行第一的羅睺羅尊者,也曾化跡在五台山上。
所以在五台山上有一首《贊肉身羅睺》的詩:
羅睺尊者化身來,十二年中在母胎。
昔日王宮修密行,今時凡室作嬰孩。
瑞嚴肉髻同千聖,相好真容現五台。
能與眾生無限福,世人鹹共捨珍財。
朝聖觀一切為文殊化身
某西藏大師遠由西藏到五台山朝聖文殊大士。在到達五台境內後,大師見人即拜。由於大師當時已大有名氣,此舉令他的隨行弟子十分困窘,一直勸止不絕。大師後來遇上了一個補鞋匠。鞋匠面前有一盤洗鞋用的污水,臭味薰天,大師卻安然對鞋匠禮拜。鞋匠把一污鞋裝著洗鞋水給大師飲用,大師顯得十分高興,照飲如儀如嘗甘露。此時眾弟子按捺不住了,顯得十分不安,大師卻突然為其弟子強灌了一口污水。在弟子再張眼看時,面前的鞋匠早已變化成為文殊師利了,再看四周,在他眼中所有的人都就是文殊的化身!
西藏人在傳統上有一個習慣,在踏入五台山境時,會買下第一位前來兜售東西的人之貨品,不論自己是否需要!此舉源出於種種文殊化現的故事,故藏人在朝山期間,不論甚麽人,他們都尊為文殊之人間化現而恭敬對待,絕少拒絕他人的要求!
清涼聖境
五台山除了有著名的大寺十座外,還有殊聖之地介紹:
文殊與維摩對談處
據《人唐求法巡禮記》卷三:“從(西)台西下坂,行五六裡,近谷有文殊與維摩對談處。兩個大巖,相對高起,一南一北,高各三丈許。巖上皆平,皆有大石座。相傳雲:文殊師利菩薩共維摩相對見談之處。其兩座中間,於下石上有師子蹄印,踏人石面,深一寸許”。
金剛窟
從台懷鎮沿東台路旁的小道至五郎廟繼續前行約一百米的祖師塔旁有一個金剛窟,是佛與佛子的密壇。迦葉佛時,羅薩王將金銀寫成的三藏顯密經續以自己身上的寶貝裝飾後伏藏於此。以後印度的持明大成就者佛護尊者(中觀應成派初祖佛教息結派的創始人印度高僧“帕當巴桑吉”尊者,梵名“佛陀波利”,印度人稱“嘎瑪拉稀拉”,也是是藏地歷史上有名“頓漸之爭”的印度高僧“蓮花戒”,在漢地又為達摩祖師。詳見相關博文)在此虹化。
《清涼山志》載:“此窟為萬聖(一萬尊佛)之密宅,神、樂、曲、藏等經書收藏於此”。本來是五台山最神秘之處,有窟無寺。唐永淳二年(683),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及密法傳入五台山時,受文殊接引,隱入金剛窟至今不返。大歷二年(767),無著禅師至五台山傳播牛頭禅時,受文殊指點,入化般若寺,留下“前三三與後三三”的神密公案。在此虹化。布瑪莫扎祖師以無死虹身於娑婆世界未壞之時常住於此,每100年化身一次到藏地弘揚無上大圓滿。唐大歷年間,溫州元著禅師得一老翁指點,始在此建造寺院,分上下兩院,有一尊五台山最重的(七千斤)銅藥師佛,還有文殊銅像,普賢石像。因疑老翁為文殊化身,遂命名寺院為般若寺,意為“智慧”,也即文殊洞。按祗洹圖雲,祗洹內有天樂一部,七寶所成,箋日,又按靈跡記雲,此樂是楞伽山羅剎鬼王所造,將獻迦葉佛,以為供養,迦葉佛滅後,文殊師利將往清涼山金剛庫中,釋迦佛出時。卻將至祗洹,一十二年。文殊師利還將入清涼山金剛窟內。又有銀箜篌,有銀天人,坐七寶花上,彈此箜篌。又有迦葉佛時金紙銀書大毗奈耶藏銀紙金書修多羅藏。其後有名的高僧如無著、法照等都曾在金剛窟見到文殊化現的種種神異之事。可惜,蜚聲中外的上述二寺一窟在1970年7月被林彪一伙炸毀,興建了“林彪行宮”,還名之曰:“茅蓬山莊”。現在只留下一座祖師虹身塔.
那羅延洞
最有加持力的羅延窟位於東台的東北面,沿小徑約兩百米左右。夏天頗為涼快,洞內的水是冰冰的,內有龍王的化身。金剛手菩薩與文殊菩薩曾於此探討佛法。晉美彭措法王在此親見文殊菩薩,並著述了“文殊大圓滿”。《廣清涼傳》卷下載:“那羅延洞者,在東台東側,洞門向東,深二丈余,..,然深不可測,時有冷風拂面,傳雲:此洞與金剛窟皆大聖之所宅也。”敦煌遺書《五台山贊》雲“佛子北台東腳那羅延,彌覆盤徊曲連,有一天女名三昧,積米如山供聖賢”。
上善財洞
上善財洞乃文殊菩薩與善財童子見面的地方,具有大加持。出上善財洞後邊的一個小門50米就是屍陀林這是第三代大圓滿祖師西日桑哈虹化成就的地方。 所謂清涼大屍陀林中,曾經有持明者西日桑哈、邬金第二佛蓮花生大士、智者加納思札、大班智達布瑪莫札、大譯師貝若扎那等大成就者在此入甚深禅定。特別是善財童子於此首次拜見文殊菩薩並發菩提心,而後依止一百一十位善知識,最終由文殊菩薩加持,真實見到猶如大海般的普賢壇城,宣說普賢行願。大成就者們如觀音、普賢、大勢至、無垢稱、善財等地上菩薩及眷屬與文殊菩薩在此辯經,發種種神變。下善財洞寺院後方有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的紀念塔。上師法王如意寶就在此五台山聖地造《忠言心之明點》,在法王傳記裡也講到法王來此屍陀林,有七位神奇的兒童來聽法。
佛母洞
清朝之乾隆皇帝的國師章嘉大師,便在漢地五台山佛母洞中(注:五台山佛母洞爲金剛瑜伽母聖地之一)證悟了這種境界。在他出洞後,所見到的世界已俨然是莊嚴的清淨空行淨土!他雖然當時仍然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身處我們同樣身處的世界中,但其所體驗到的這個世界與我們所見到的是完全兩碼子事。
清涼寺
清涼石:據說上面無論坐多少人也坐不滿,系古代龍王供養菩薩的寶座。在清涼谷嶺西畔,厚六尺五寸,圍四丈七尺,面方平正,自然文藻。或能容多人不隘。古者嘗有頭陀趺坐其上,為眾說法,梵音琅琅,異狀圍繞,望之悚怖,近之即失。後人目其所坐之石,曰曼殊床
大白佛塔
應右繞此塔.頂禮三寶時,應邊拜邊持咒“剛秋森拉香擦洛納摩曼字西日耶納嘛色西日耶納嘛俄達瑪西日耶梭哈”。順時針右繞塔寺等聖地時應誦經行咒“納摩達廈抵扎嘎拉薩瓦熱列納扎雅雅納嘛扎到卡四扎到卡薩瓦巴邦貝(be)薛達讷 梭哈”,或持百字明亦可。
大白塔處是五台山的中心標志。大塔是阿育王所造八萬四千塔之一有本師本釋迦牟尼佛捨利,小塔紀念五台山佛教文殊菩薩。大小二塔,名冠全山。大塔全稱“釋迦文佛真身捨利寶塔”,明建。塔頂覆蓋有銅質塔剎。整個塔的外部用白灰覆抹,故俗稱大白塔。而佛陀的真身捨利更在無憂王時,就傳說已在此建立捨利塔。所以五台山上有阿育王塔,其贊誦為:如來真塔育王明,分布閻浮八萬城。震旦五峰添聖化,滿朝七日放光明。雲霄感得樓台觀,寶剎標題善住名。無限梵香諸道俗,龍華三會必同住。可見得五台山聖地,也是佛陀真身與諸聖者所歡喜之地。《古清涼傳》中載:“大孚寺北四裡,有王子燒身寺,其處,先有阿育王古塔,至北齊初年,第三王子,於此處求文殊師利,競不得見,乃於塔前,燒身供養,因此置寺焉”。
白塔邊佛陀腳印
佛陀之腳印 足下平滿,沒有凹處。足下輪形,千輻輪狀.當年羅漢攝摩騰尊者以神通觀出內有捨利子,是最重要的聖跡。大白塔上方南面有一個佛的腳印,是佛准備圓寂時留下的一個腳印,腳跟上有千幅法 L的吉祥圖案,幫助將來朝拜的人清淨業障、往生淨土。這是唐朝時名顯(譯音)的高僧將印度的腳印圖描給皇帝供奉朝拜,明朝大德明啟(譯音)化緣後刻於石頭上供奉於白塔的。
文殊菩薩的發塔
白塔東面有個門,出門後三十米左右系文殊菩薩的發塔。相傳文殊菩薩顯聖遺留的金發就在其中。在台懷鎮塔院寺內,有一個小佛塔稱為“文殊發塔”,其由來特別殊勝,深受藏傳佛教僧俗所尊崇。在北魏年間,五台山的大孚靈鹫寺(中國佛教史上第二最早之佛寺)逢春三月會舉行大型的“無遮齋會”。所謂“無遮”,即任何人等皆可參與盛會之意。有一次,一個貧婦帶同一個小孩,手抱嬰孩,尾隨一狗來到赴齋。在排隊經過登記布施供養的接待處時,貧婦由於無財可施,便切下一截頭發作供品。知客並未把這份骯髒的頭發放在眼內,隨手就把它丟在一旁了。貧婦向知客僧說:“我趕赴另一地方,請先把齋食予我”,這時雖未到派齋時分,知客僧也行個方便,給了一個飯盒予婦人。婦人卻說:“我還有一個小孩要喂呢!”僧人便又多發了一個飯盒。婦人又要求:“還有我抱著的娃娃!”,僧人又再送多了一個飯盒。婦人卻仍表現得不滿足,要求僧人為她的狗也准備一份,僧人沉住氣也就照辦了,哪知婦人仍說:“我肚還有一個孩子呀!”,僧人這時就忍不住了,發脾氣罵貧婦浪費僧食、貪得無厭。此時,婦人吟了二段偈文:“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三界無著處,致使阿師嫌!眾生學平等,心隨萬境波,百骸俱捨盡,其如憎愛何!”,然後化成文殊大士,狗兒變成綠毛白身雪獅子,嬰兒與小童化為天上的童子,全部騰空而消失了,在場的人紛紛下跪禮拜。剛才發脾氣的知客僧此時知道自己因著分別心而有眼不識泰山,即時因羞慚而痛欲自挖雙眼忏罪,卻被眾人阻止了。最後他在塔院寺(當時塔院寺與靈鹫寺為主院與分院關系)立塔,把婦人供施的頭發供放塔內,並在石板上雕刻了貧婦與眷變化升空之景像立碑,以警後人。此碑現仍保存下來,在圓照寺可以看到。
靈鹫山菩薩頂
中台的山腳向上有靈鹫山菩薩頂,乃緣起第一寺,加持力特別大。漢朝,明帝於即位七年神變月的一天夢見金色神人,有三尋(尋、弓,兩臂張開的距離)高,此系大支那眾生善根因緣的成熟。明帝派宰相王適找尋神人,迎來了印度的羅漢摩騰與班智達竺法蘭。二位尊者在印度以神通觀出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開啟的因緣即將成熟,於是應明帝之請,攜帶一尊佛像、大小乘經典、一缽佛捨利,於火兔年冬月抵達漢土。國王見到佛像與金色神人完全一樣,生大歡喜,請教二尊者:漢地有高僧大德長住否?尊者答:有,在五台山,文殊菩薩永遠長住傳法,但業障輕的人看的見,其余的人比較難。第二年,二尊者赴五台山,用神通看見阿育王塔(現在的大白塔),對明帝說:聖地的核心像印度的靈鹫山,造一座寺院對未來很好。國王生起了真實的信心,修建了一個得信靈鹫神殿,現在叫菩薩頂。
飛來佛塔
顯通寺北七裡許的塔兒溝,有座寺院叫寶華寺.寺的前院,有座燃燈佛母塔,,高約丈余,為藏式瓶形塔,四角均有小塔,座基四周有石雕魚、龍、象、馬、牛、羊等形象。相傳這座塔的塔基在西藏,塔身在西寧塔兒寺,塔尖是飛來塔兒溝的。很久以前,有位上了年歲的老人,直進塔兒溝,那時這裡只有六、七戶人家。這位老人挨家挨戶地說:“今天中午,有座塔尖要落到這裡,大家趕快把貴重物品搬出去,以防房倒來不及。” 大家都說這位老人是個瘋子,因為塔類是不會飛的,誰見過會飛的塔尖呀.這位老人急得團團轉。他看見一個六歲小孩地好裡玩耍,他走過去二話沒說,拍了一下孩子的腦袋,小孩就乖乖地跟他走了。這一下,把全溝的人轟動了,都跑出來追趕。人們趕到他跟前,剛要揪住打他,突然天昏地暗,當面不見人,大風刮得呼呼直響。只聽見轟隆一聲人們都被震得目瞪口呆。轉瞬間,風停雲散,太陽又照在頭頂上了,卻見一座大銅塔法和四個小塔尖搖搖擺擺飛到佛母塔上,同時又看見幾處房屋震塌。人們這才明白過來,老人是為了救大家的性命啊!當回過頭來再找老人時,已無影無蹤不行去向..傳說,那位老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為了防止塔尖再飛到別的地方去,人們在正殿裡用楠木雕塑一尊文殊菩薩,這樣就能鎖住塔尖。因為塔尖是西藏飛來的,所以人們就叫它為西藏飛來塔。
清涼聖境
蓮師傳中關於五個台頂聖地介紹
蓮華生大士一路上見到五台峰頂,歲積堅冰,飛雲清涼毫無炎暑。而五峰聳出,頂上並無林木,宛若壘土成台一般,十分奇特莊嚴。這時,上首童子忽然看到地上一朵宛若寶蓮的花,歡喜地告訴蓮華生大士說:“這是金芙蓉花,只有五台山上才有生長,其他地方則沒有,可以說是陸上的蓮華生了。”
蓮華生大士仔細地觀察金芙蓉花,確實珍貴殊勝,端嚴無上,宛如清淨佛智一般。
蓮華生大士問道:“除了金芙蓉花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殊勝的花呢?”。
“五台山上特有的名花共有八種,就宛如法界胎藏的八瓣寶蓮一般。五台山的菊花,晝開夜合殊勝無比,是第一種名花;而金芙蓉可稱為陸上寶蓮。另有宛如天注花雨、雲流妙香的百枝花及零苓香花;還有能驅眾邪,所謂“神诃諸怖遠,僧定百魔休;一夜生靈草,猶令鬼見愁”的鬼見愁花;五百羅漢在中台結夏安居,遺留下缽囊所幻化的缽囊花;具足吉祥的大吉玉仙花;具有天地靈氣的天花等八種。這是因為大聖加持,才有這些殊勝的名花。”
“除了這些名花之外,尚有哪些靈物呢?”
“名花之外,當然有異草。如雞足草、菩薩線草、瞢草,都是奇特無比。五台山上更有二十五種珍貴的藥草,極為靈效,如茯苓、長松、黃耆、黃精、天麻、百合等等,更有天然靈秀的鐘乳藥石。所以就是凡夫俗子,長住此地,也能長壽自在的。”
“五台山除了外相所顯現的五峰之外,其內義為何呢?”
“五台的五峰,即是如來五智,亦是五方佛五智如來的表征。所以五台山密意亦即金剛峰頂,即是金剛法界宮,亦是五方佛的淨土。這也是文殊菩薩頂上現起五髻五智的標幟,同時,亦表征大聖文殊具足如來五眼,圓證三世諸佛之究竟。”
蓮華生大士與諸童子,雖然漫步游歷,但神通威力,依舊不可思議,所以往來登頂無比自在。他們登上東台之時,只見峰頂入於雲霄,宛如鳌背一般。安立峰頂,心澄氣爽;東望明霞,猶如明鏡,如觀大海。所以中國宋朝的宰相張商英曾經詠贊東台說:
迢迢雲水陟峰巒,漸覺天低宇宙寬。
東北分明觀大海,西南咫尺望長安。
圓光化現珠千顆,旭日初升火一團。
風雨每從巖下起,那羅洞裡有龍蟠。
登上了南台時,只見山峰聳峭,煙光凝翠,而細草雜花千巒彌滿,宛若鋪上錦鍛一般。
“南台宛若錦繡,所以又名為錦繡峰。這裡在大聖的加持下,可說是‘臨池為鳥皆稱佛,虎狼獅子念彌陀’。而金芙蓉花在此長得最可愛了。”童子們笑嘻嘻地摘下了一朵宛若心蓮的金芙蓉花,供養蓮華生大士。這座南台真可說是:
披雲蹑雪上南台,北望清涼眼豁開,
一片煙霞籠紫府,萬年松徑鎖莓苔。
人游靈境涉溪去,我訪真容蹋頂來。
前後三三知者少,衲僧到此甚徘徊。
“西台又名掛月峰,每當月將西沉時,月墜峰巅,宛若懸鏡一般,所以才有此名。此峰山上泉水極多而甘美,宛如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童子們向蓮華生大士介紹西台之後,又掬起北台的八功德水,供養蓮華生大士;大士嘗之,確實甘美。難怪有詩贊道:
寶台高峻近穹蒼,獅子遺蹤八水旁。
五色雲中游上界,九重天外看西方。
三時雨灑龍宮冷,一夜風飄月桂香。
土石尚能消罪障,何勞菩薩放神光。
北台是五峰中最高之處,從山下仰望,峰巅宛若上摩七星斗勺一般。當蓮華生大士一行游歷到半山之時,忽然風雲雷雨,齊鳴驟下;他們感覺十分有趣,而驟然升頂,見頂上卻是晴空萬裡。原來此處即為龍王的宮殿,龍王特地朝禮蓮華生大士。
在峰頂之上,東望海氣,北眺漠煙,使人頓生無常悲淒之感。上首童子說道:“在此山頂,俯仰大觀世界,更覺此生微茫虛幻,只有一心精進修證佛智,才是惟一的路徑。”蓮華生大士深有同感。所以有詩詠贊北台說:
北台高峻碧崔嵬,多少游人到便回。
怕見目前生地獄,愁聞耳畔發風雷。
七星每夜沾峰頂,六出長年積澗杯。
若遇黑龍奮霹雳,人間妄念自然灰。
蓮華生大士登在中台之上,只見到巅巒雄廣曠闊,而翠綠雲霭浮空,十分美麗。
童子說:“中台有五條溪流發源於此。南面遠眺晉陽,北面俯視沙漠,十分壯闊莊嚴。”中台如此的被贊誦著:
中台岌岌最堪觀,四面林峰擁翠巒。
萬壑松聲心地響,數條山色骨毛寒。
重重燕水東南闊,漠漠黃沙西北寬。
總信文殊歸向者,大家高步白雲端。
“其實五台山的清涼世界是大聖文殊菩薩遍化神通示現世間的。大聖或現大身遍滿法界,或現小身密於微塵,都是為圓滿教化眾生成佛啊!”童子如實地導引蓮華生大士體解五台的聖境,就如同詩中所言:
五頂嵯峨按太虛,就中偏稱我師居。
毒龍池畔雲生燥,猛虎巖前客過疏。
冰雪滿山銀點綴,香花遍地錦鋪舒。
展開坐具長三尺,已占山河五百余。
這無邊的法界,其實即是文殊菩薩的法座罷了。
“大聖正在金剛窟中等候著您,我們現在回去禮拜吧!”眾童子們引領著蓮華生大士來到了金剛窟外,從外相中只是隱然有光明溢出,並無法看出有何異相。但在文殊菩薩的秘密加持之下,豁然進入了這座萬聖所居的秘密淨土,廣大莊嚴宛如金剛法界宮一般。
這時大聖文殊菩薩正端坐在獅王寶座之上說:“善來心子!我已經等你很久了。你隨同這些頑皮的童子們,遍歷五峰,到底有什麼心得呢?”蓮華生大士所化現的梵天王向文殊頂禮並回答道:“大聖!我十分歡喜自在,並體悟到內密的自身,外顯的五台山乃至一切法界,都是諸佛五智自然的流露。為了大悲周遍法界,所以您寓悲於智,示現了不可思議的緣起教化。
(轉載)
本文實為轉載,不代表個人觀點,專注分享,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持續放生者,受佛菩薩、天地一切神仙贊歎護佑,功德無量,必然有求必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成就不可思議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我所犯的一切邪YIN重罪;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願一切冤親債主及其六親眷屬離苦得樂,福慧增進;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