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是傳統節氣中的重要節氣“立秋”。立秋是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准備。
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俗話說“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天氣依然酷熱,暑氣難消。這段時間,地表熱量積累達到高峰,最熱的時候到了。七八月份正是副熱帶高壓加乾高壓內部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導致增溫。
立秋後,天氣逐漸轉為早晚較涼,但白天仍熱浪襲人。氣象專家表示,這是因為“立秋”之後,三伏天還沒到盡頭,暑氣尚未消失。
立秋是不是就意味著到秋天了?專家解釋說,按照氣候學上對秋季的界定,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於22℃才算進入了秋季的氣候。雖然立秋是秋季的開始,但此時的氣候依然炎熱多雨,繼續保持夏季的特點,而要想真正進入秋天,恐怕得等到9月份了。
一、立秋的養生之道
1.起居調養
所謂“早立秋冷飕飕”、“秋前秋後一場雨”。立秋首先帶來天氣變化,天氣將由熱轉涼,日夜濕差逐漸加大。此時,要注意適時添加衣被,尤其是夜間睡覺時腰腹要蓋被子,以防受涼。此外,還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人體與自然界的變化相適應,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
2.精神調養
立秋是秋天的天始,人體代謝與自然界一樣進入陽消陰長的狀態。此時,精神調養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要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
3.飲食調養
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飲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同時,立秋濕熱交蒸,飲食宜以健脾祛濕、益胃生津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蘿卜、蕃茄、冬瓜、沙葛、蓮藕、豆角、玉米、葡萄、梨、龍眼、水蜜桃、菠蘿、哈蜜瓜等。
二、立秋養生注意事項
1.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飲食不要過於生冷
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4.應忌過燥的食物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干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髒、心髒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髒”,不耐寒熱,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中醫認為肺和皮膚粘膜的關系非常密切,也就是說在秋季,干燥是傷害肺髒的一個主要原因。
此外呼吸道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秋季由於早晚比較涼、溫差比較大,干冷的空氣容易侵害和損傷粘膜導致呼吸道疾病。如果秋燥傷肺,則冬季來臨時易出現肺系疾病,所以秋季重點養肺不無道理。
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的食物。
5.警惕秋季心理疾病
在秋季,天干物燥,人們容易感到煩躁,情緒不太穩定,容易導致抑郁症等心理方面的疾病。一定要保持開朗的性情,讓自己快樂起來,多和別人交流,平心靜氣的對待每一件事,只有這樣才能預防自己進入抑郁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