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朋友:
追求人生永遠快樂、幸福,是一切愚癡人們的終生奮斗的妄想目標。
物質世界有滿足人們欲愛、歡喜需求的一面,也有令人頭痛、惡心的一面,二者相伴共生如影隨形,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天然自成的事實 。
沒有誰會追求、喜悅“老、病、死” 苦的 ?然而,又有誰能逃得了呢?
正因如此,哪些解脫物質欲愛、喜樂的智慧聖人,才追求無為、清凈、寂寞的永恆長久之樂呢!
所以,欲想擺脫痛苦、煩惱困擾的有智人們,還是首先擺脫對現實生活幸福、享樂與貪婪吧!
第79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毗耶離,猕猴池側重閣講堂。爾時,有離車名摩诃男,日日游行,往詣佛所。時,彼離車作是念:“若我早詣世尊所者,世尊及我知識比丘皆悉禅思,我今當詣七庵羅樹阿耆毗外道所”。
即往詣彼富蘭那迦葉住處,時,富蘭那迦葉外道眾主,與五百外道前後圍繞,高聲嬉戲,論說俗事。時,富蘭那迦葉遙見離車摩诃男來,告其眷屬,令寂靜住,汝等默然:“是離車摩诃男是沙門瞿昙弟子,此是沙門瞿昙白衣弟子。毗耶離中最為上首,常樂靜寂,贊歎寂靜,彼所之詣寂靜之眾,是故汝等應當寂靜”。
時,摩诃男詣彼眾富蘭那所,與富蘭那共相問訊,相慰勞已卻坐一面。時,摩诃男語富蘭那言,我聞富蘭那為諸弟子說法: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世有此論,汝為審有此?為是外人相毀之言?世人所撰,為是法、為非法?頗有世人共論、難問、嫌責以不?
富蘭那迦葉言:實有此論,非世妄傳。我立此論,是如法論,我說此法,皆是順法,無有世人來共難問而呵責者。所以者何?摩诃男!我如是見、如是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時摩诃男聞富蘭那所說,心不喜樂,呵罵已,從坐起去,向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以向與富蘭那所論事,向佛廣說。
佛告離車摩诃男:彼富蘭那為出意語,不足記也。如是富蘭那愚癡不辨不善,非因而作是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所以者何,有因、有緣眾生有垢;有因、有緣眾生清淨。
摩诃男:何因、何緣眾生有垢?何因、何緣眾生清淨?摩诃男:若色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诃男:以色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眾生於色染著。染著故,系。系故,有惱。摩诃男:若受、想、行、識,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诃男:以識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眾生於識染著。染著故,系。系故,生惱。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有垢。
摩诃男:何因、何緣眾生清淨?摩诃男:若色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色而生厭離。摩诃男:以色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色,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诃男:若受、想、行、識,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識而生厭離。摩诃男:以受、想、行、識,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識。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清淨。時摩诃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而退。
第79經譯文:
某一時期,佛陀住在叫毗耶離的地方,猕猴池旁的重閣講堂。當時有一位遠道來訪的學者,名叫摩诃男。他乘車不間斷,日日兼程向佛住地走來。在快要接近佛住處時,來訪離車心想,若是過早到佛住所,恐怕驚動世尊與他的弟子比丘們坐禅,不防我順路去七庵羅樹,阿耆毗外道住所去看一看,聽聽他們的觀點和想法。
於是摩诃男就來到了外道富藍那迦葉住處。當外道首領與他的五百弟子,前呼後擁聚在一起有說有笑,戲論述說世間俗事。富藍那迦葉從遠處就看到了摩诃男離車向他的住處走來,趕忙告訴他的屬下弟子馬上肅靜,你們不要說話等待他的到來。富蘭那說:這個離車摩诃男是沙門(出家人)瞿昙(即佛的種姓)的白衣(在家)弟子,在毗耶離這一帶他堪為上首。他常樂寂靜,同時也贊歎寂靜,他目前正在向他所理想、寂靜人群中去參訪,所以你們應當保持寂靜。
當時摩诃男就來到了富藍那人眾住所相見,彼此問訊,寒暄過後,卻坐一面。摩诃男開始對富藍那說,我聽說你在為你的諸位弟子在說法。說什麼無因無緣眾生有垢,又說什麼無因無緣眾生清淨等學說,世間有此論調,你認真考察過嗎?還是外人相互攻擊你們的語言?還是世人杜撰的?是正確、還是錯誤?一定有相當多世人來和你辨論,向你提出質疑乃至批判吧!
富藍那說,確實有此理論,非世間妄傳。我建立此等理論,是如法的理論。我說此法都是順從世人的觀點,沒有世人來跟我辨論,更無斥責事發生。我的知見確立起來的學說,就是“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
爾時摩诃男聽富蘭那所說一番話,心中不喜歡,遂發出呵罵聲後從坐而起,向世尊住所而去。到已,頭面禮足,退坐一面,將以前與富蘭那辨論的事向世尊詳做說明。
佛告離車摩诃男說,富蘭那的觀點,只是隨便的說一說,你不要太記在心上,象富蘭那樣的人是愚癡的,他對不善法和非因說,沒有辨別能力,便做這樣學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所以我們說,“有因有緣眾生有垢,有因有緣眾生清淨”。
佛說摩诃男,是什麼因,什麼緣眾生有垢?又是什麼因,什麼緣眾生清淨?佛說摩诃男,因為色並非一向總是苦沒有樂的,如果沒有快樂伴隨生活,在沒有快樂的環境裡長期薰養,而失去快樂的人,他是不會因色而生起對快樂的追求的。佛說摩诃男,正因為色非一向是苦,有快樂相伴隨,歡樂長期薰養眾生的生活,不願離開歡樂的原故,所以眾生於色才深生染著之心,而念念不忘,所以才有系縛。有了系縛,故有惱恨;受、想、行、識其理與色一樣(略說)。佛說摩诃男,這就是有因有緣眾生有垢的基本道理。
佛說摩诃男:什麼因,什麼緣眾生清淨呢?如果色一向總是歡樂,沒苦,沒有痛苦相伴隨眾生的生活,沒有憂苦長相薰養,而要遠離苦的話,眾生就不會因色而生厭離。摩诃男:正因為“色”並非一向總是歡樂,有苦相伴隨。憂苦,長相薰養,而始終沒有離開過苦,所以才有眾生厭離於色,由於厭離,不歡樂。由於不歡樂,所以才有解脫。受、想、行、識非一向樂等說,同色識亦復如是。佛說摩诃男,這就是有因有緣眾生清淨的道理。當時摩诃男聞佛所說,歡喜禮佛而去。
感悟:佛家的人生觀,不是說生活沒有樂,客觀上講生活有苦也有樂。而眾生追逐的是樂,非苦。在追逐、執著快樂的同時痛苦如影隨形同時產生。越是執著歡樂,歡樂越少,而痛苦越多,直至樂盡苦滿,而純苦無樂。眾生愚癡無知,常迷不醒,方有佛陀指點迷津,而予渡脫。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浧槃。
一切佈已過,永超世恩愛。
列位朋友:讓我們沐浴在正法佛學的暖陽春風裡,輕松愉快地渡過每一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