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放生,是最快的積福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末學是從去年十月才開始較積極放生,之前也曾想過要放生,但不很積極,總是考慮很多,雖然已學佛、吃素5年多了,但只在3,4年前跟朋友去放過二次。

  去年十月中時,有一次在路邊看到有人在賣鳥,觀賞用的,才想起放生要隨緣,遇到了有緣就該做。從那天開始,我就很努力的在網絡上找適合放生的物種及地點。

  我以放生市場的水族類眾生及水族館、釣具行的活餌為主,從10月中至今,差不多平均每星期放生二次,最多時一星期曾放生5次,每次放生的金額有少有多,因為自已開公司,工作時間比較彈性,所有只要一有時間就去放生。

  以下是末學所體會到的放生所帶給我較為特別的感受:

  首先,放生帶來心裡上快樂。去年10月開始放生後,心裡不知怎麼就是覺得很愉悅,精神特別好,且持續了3-4天,睡眠時間也減少了一小時。每當放生完後,看到被放生的眾生能自在的回到他們的生活環境,心裡總會充滿快樂,源源不絕,人精神很飽滿。

  其次,真實的感受到動物皆有靈。二個星期前1/15,末學放生了3條大的淡水魚及一條小鲫魚,其中一條去買的時侯,魚攤已快收攤了,它正被攤主抓上來放在攤上,要讓他窒息而死,而末學剛好到達魚攤,將它買下。而這條魚在末學將他放入河裡時,它卻像海豚在表演一樣,整條魚不時躍出水面、在河面繞著游完一大圈後,還特別游到我的腳下,好像在道謝一樣,那時真的是可以強烈感到到他獲得重生的那種喜悅,而這時心裡起了一個念頭,怎麼其它3只不見了,不讓我知道一下你們是不是也會感恩我所做的,而就在這時,居然又有另一只魚也游出水面,游到末學的身邊,仿佛也感受到我的心念,在跟我說謝謝。之前也放過幾次魚。一般放下去後就游走了,有些會一直待在身邊。但都沒像這次這麼的特別。

  第三,放生能增加財運。末學本身從事的是電子業,公司才創立2年,賣的是消費性電子零組件,如果大家注意財經新聞的話,應該知道去年的11、12月的景氣其實很不好,周遭很多公司都在放無薪假,但末學的公司這兩個月接的訂單卻創新高,夠今年一整年用了,但工作的時間其實是變少了,因為我大部份的空閒時間都拿來放生。事實上,今年5到10月間公司的業績,因經濟下滑的影響,雖然還可以維持營運,但比起1-4月掉了很多。業績下降的這期間我所做的事並不是拼命拜訪客戶,開發新客戶或是打電話給客戶要訂單(這些是公司常用的提高業績手段)。

  而是平常如果公事都處理完後,沒事時,就是多讀幾遍無量壽經,多念佛、拜佛,多行善事(撿垃圾、捐血,移除路障,捐錢給慈善機構,改過等等,只要能想到的、能遇到的,末學都去做),10月起開始放生後,才發現放生真是快速累積福報的好方式。以前覺得了凡先生發願做三千件善事,實在是很不容易完成,但知道如何放生後,才覺得這是可行的。放生這4個月,自已利用上班時間空擋,也能救2-3千條的生命。而今年一月中時,在網絡搜尋放生的知識時,又發現可以參加放生的共修園地,要修福更是如虎添翼,現在沒時間的話 (其實親自放生是很辛苦的,一趟下來,少則3個小時,多則4至5個小時,且要上山下海,風吹雨淋),有一些錢也是可以隨喜放生。

  第四,能增長慈悲心。剛開始放生時,確實是為了求福報,但常放生後,因常出入市場,親臨殺戮第一線,對於眾生所受的苦,真有切身的感受。雖吃素5年了,現在卻還覺得有很重的腥味,食不下咽。

  總結這幾年改過行善的經歷,末學覺得所做的善事中,放生帶給我的法喜是最大的,感受也是最強烈,雖然只有短短四個月,有時也會有一些挫折,如所放的生命死亡,心生悲憫自責。記得第一次放12只紅蟳時,剪線時沒有經驗,兩只手都被夾的血流如注,靜下來思考才回憶以前未吃素時,愛吃螃蟹,放生就是重罪輕報。後來想一想,才恍然大悟,做放生這麼大的善事,被所救的物命所傷是值得的,如果沒做的話,那要遭什麼樣更嚴重的果報。

  雖然末學的習氣還很重,尚要忏悔改過的、要學的還很多,但末學也覺得改造命運的方程式不離忏悔改過、行善、吃素、放生、聽經明理、念佛是至精至真之理。持續努力的做,必能看到效果。對於放生護生末學也是會一直持續的做下去,與師兄共勉之!

 

上一篇:18種不用花錢的放生方法
下一篇:放生方法問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