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不破除剛強之惡習,將受諸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地藏經》

  此段經文是佛陀明文托孤,將彌勒菩薩成佛以前的娑婆眾生的救度任務,托付給地藏菩薩。

  我相信佛陀示現滅度,只是換了一種形態在繼續救度眾生,佛陀來為眾生而來,也為眾生而去;把娑婆的眾生交付由地藏菩薩教化救度,也是基於慈悲和救度因緣。

  佛陀累劫勤苦救度眾生,還有十分之一二並沒有獲得救度,顯然此階段的娑婆眾生,除了來救度眾生的就是剛強眾生了。若在人天角度,可能你我都是余下那些剛強難化的眾生,哪怕累劫面對佛陀無數次的救度,也依然是惡習難改;若換到小乘角度,當佛說余下那些眾生惡習難改,若我能改正惡習,能改正自己剛強的習性,就不再屬於被剩下的范疇,所以我當斷除種種惡習,從而成為佛菩薩救度的對象;若在大乘角度,因所救護眾生還有剛強的惡習,所以如何破除惡習?破除剛強的影響?

  思維到此,聞善能修、知惡能止、有過肯改的人,絕對是可以被佛菩薩成功救度的!我是否聞善肯修,從而破除惡習對心行的霸占?我是否知惡能止,肯面對真實不堪的自己,並不逃避不回的對惡說不?

  我是否發現過錯就能改正,令自己在持續修正的路上?一一對照發現自己做的都不好,所以我還處於剛強頑固的惡習眾生范疇!所以我需要地藏菩薩的救護,所以我和地藏菩薩有大因緣,因為我是他的救護對象。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诃薩!

  思維到此,此段經文都是對我而講,如果惡習頑固不能改正,不肯調服,一定是隨業流轉,墮落惡趣受苦也是不可回避的果報。誰想自己受苦呢?可現在又有誰不在承受各種煩惱痛苦呢?一定是不肯調服才隨業受報的!

  所以一切痛苦煩惱都是自作自受,遇到了善法不肯珍惜,不肯奉行,不肯付出自己的小小努力,卻都在祈求獲得巨大的利益,結果常常事與願違,所以惡道去得容易。隨後佛陀給出三條救度標准:能解脫是最好的,永離痛苦是居中的,遇到彌勒菩薩成佛被授記是稍差的。

  思維到此,這三條救度標准雖然地藏菩薩都可以滿足完成,但這三類結果裡是否有我呢?如果我想獲得其中之一,也要改變自己的惡習和頑固剛強的習性;如還順著自己的習氣走,還由著剛強的脾氣闖,就算無數次的遇到佛菩薩的救度,也依然還是輪回客地獄種。所以佛菩薩一定無數次對我施以援手,但由於我的緣故,令他們牽掛辛勞!我才是真正地惡人,才是這個娑婆的罪人,成為虛空法界的棄嬰是有原因的!

  思維到此,遇佛授記,最起碼要在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我能出現在他的周圍,並令佛歡喜,受佛法化,才會獲得佛陀的授記;可是授記也不代表就一定解脫痛苦了。彼時人壽八萬四千歲,福德自然快樂安適,我當做什麼事情能獲得此等果報利樂?

  永離諸苦,要依靠地藏菩薩才能在隨後的56億7600萬年間避免參與輪回,從天道墮落就一定會承受各種痛苦,而我是否能一心抱住地藏菩薩大腿,真正獲得永離的效果?這期法運只有1萬2千年,法運完畢,就不可能再聽聞到佛菩薩的聖號,更不可能知道稱念奉行供養贊歎等等的培福消業的方法,余下那麼漫長無佛法期間,我又當如何才能抱住地藏菩薩大腿?

  解脫,依然是實修和求生兩路可走,連惡習都改不得,談何實修解脫?頑固剛強解決不了,怎麼可能實修解脫?就算菩薩大力加持,我還是釋迦佛累劫救度所遺留下的奇葩之一,所以實修一路,萬萬不是我的菜。

  思維到此,果然只剩下求生極樂淨土的一條路可走!以現在的福德修持來看,五戒都做不圓滿,何談來世得人身持續修福?如果沒有持續修福,怎麼可能遇到佛陀出現世間,怎麼可能在佛陀的弘法利生中受益?就算想永離諸苦,也得是隨順佛菩薩教誨,改正錯誤,修持對應的法,才可得到!我現在依然頑固縱橫,怎麼獲得永離諸苦的利樂?

  我願此生就獲得解脫,不再遷延生死;我願此生捨報就往生極樂世界跟隨阿彌陀佛修持佛法。希望大家也能認清當下的局面,隨順佛菩薩教誨才能獲得佛法的利益。

  幻海迷局 人間天 17.11.6

 

上一篇:獻給找不到工作的人 放生印經找工作的感應
下一篇:人間天:想求諸福報,在佛門中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