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路窄”,也確實很有即視感,兩個人一碰頭一見面,原來是兩個冤家對頭。
1.為什麼冤家容易遇到呢?為什麼我們容易遇到債主呢?
這個事情說來簡單,還是因為共業招感。我有這樣的業力,他也有這樣的業力,我們憑借相同的業力被招感到一起了;再深一層,我因為宿世以來傷害他,他也在宿世裡傷害我,我們互相傷害,所以這個業力是相同的,只不過是雙方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今天你是施暴者,轉過天來你就是被施暴者。
當我們發現自己總遇到不順的事情,總遇到債主,總有仇人的時候,需要我們仔細思維一下了:莫非他們是奔我來的?並不是這樣,而是因為大家都有共同的業力,所以來到了一個較為相同的環境場所,遇到對方的幾率自然更高,形成了冤家路窄的即視感。
若我們被有宿怨的賊人圍繞,這是相當凶險的事情了。宿怨這是注定了被追討傷害的根本業因;而對方淪落為賊人,已經沒有道德可言,沒有基礎的善惡觀念的約束了;又處在一大群如此情形的賊人的圍繞環伺之下,這個局面若不得到改變,被傷害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或許很多人不會覺得現實情況會如此凶險,所以過去佛陀舉過一個例子:一個人被虎狼追趕,慌不擇路,發現有棵樹,下邊有一條籐,他抓住籐條垂在懸崖下,避開虎狼的追趕,慶幸自己遇到籐,當他向下看,發現下面是波濤洶湧的水面,有三條毒龍蜿蜒在下,正在等著伺機毒害他;他害怕就緊緊的抓住了籐,但發現更凶險的事情,有一黑一白的兩只老鼠在輪流嗑咬著這條救命的籐,眼看這條籐就被咬斷了,他就搖晃籐想把老鼠趕走,但老鼠並沒有離開的意思,此時因為搖晃,樹上的蜂巢滴落了一滴蜜糖,正好他嘗到了這滴蜜糖,然後就沉浸在吃到蜜糖的快樂裡了。
孤獨的路人就是我們自己了,因為這生死路是沒有誰能一直陪伴的;
那前方的猛虎就是每個人面臨的死亡威脅,為了逃避顯而易見的危險,往往會選擇修改自己的行動方向;
身後方出現的群狼就是老病的苦惱糾纏,被病苦和衰老追趕逼迫;
波濤洶湧的深淵代表苦難的輪回;
三條毒龍就是貪嗔癡這三毒;
黑白的一對老鼠代表日月的交替;
滴落的蜜糖代表偶然遇到的短暫的快樂。
當我們跌落這個懸崖,只抓握這條壽命的籐索,什麼時候壽命被日月無常的交替侵蝕完畢,壽命終了又要墮落生死苦海,由三毒侵染,入三惡道去,只是我們對此沒有提前的覺知,覺得發生的事故都是他人的事情,乃至就算是他人的真實案例,也是相視一笑輕輕走過;可終究虎狼逼迫下壽命終了,我們那個籐條又能承受多久的日月交替呢?
所以趁籐條還在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張嘴等著滴落蜜糖在嘴裡,那麼日月的逼迫自然會被我們視而不見的;所以當我們接受到來自無常的通知,往往充耳不聞,好像沒見到一樣;但終究有一天我們會和無常真正的面對面,並沒有辦法阻擋的四目相對,那時候我們又當如何呢?
2.生死輪回的主體
有人說學佛就是求來世,這種提法確實也沒少聽聞。我曾經遇到一個同事和其他人聊天的時候說到自己之前幾年也曾經很虔誠的信佛學佛,也積極的參與放生和寺院的法事等等,可他已經多年不再學佛了,他也如此說“學佛就是求來世”。我不想反駁什麼,但我希望各位能知道生死不僅是一副皮囊的獲得和失去,還有那個流經無數劫還在輪回的苦難靈魂。
你我終究要面對神識這個輪回的真正主體,說靈魂是偏平民化的,佛教說的神識是非常多的,從眼識到意識這就有六個了;然後是末那識、阿賴耶識、安摩羅識(安摩羅識包含如來藏性的三個階段)加在一起共十一個識了,在輪回的層面幾乎就是前八識的內容,還沒條件談及安摩羅識。安摩羅識就是清淨的阿賴耶識,安摩羅識染污就是阿賴耶識,所以學佛到後期必須學習白淨法,要學習那種沒有染污性的法,可在到此階段前還是阿賴耶識當家作主。
阿賴耶識記憶蘊藏了從最開始到現在的所有所有的事情,任何的細節都儲存在阿賴耶識的倉庫裡,比如我們走路,道磚下有幾個小蟲子,我經過此路踩踏這塊道板磚,意識和末那識是沒有能力知道的,但阿賴耶識會記得我踩到了他們,如此的事情都會記得,更何況曾經怒目相對刀斧相向的局面了?更是被清晰完整的記錄在案。所以當我們遇到某人會害怕、會開心、會喜歡、會厭煩,並不是我們的意識和末那識有能力知道原因,而是阿賴耶識把這個記憶調動出來,我們才感受到彼時的一絲情緒。
若我們覺得周圍好多人都是壞人,很抱歉,從共業招感的原理來說,你也不是什麼好餅!就算現在你是一個看上去所謂的善人,但你過去干過的壞事並不會因為你輪轉生死而被磨滅,就像我們借來了別人的錢,不能說我忘記借錢這事就可以不去償還。而輪回的主體並非是肉體,在這次輪回裡這副皮囊拖欠下的債務,就要在領受下次生死時一一償還,不想償還、不願償還、不肯償還、不承認債務,這都是如借錢不還,然後說自己忘記了就是沒有過一樣。
所以怨賊的圍繞就是我們現在的局面,每個遇到的人、每個遇到的動物、每個遇到的眾生,都與我們有過宿世接觸的前緣。那時遇到是否也如現在一樣,只是角色互換了呢?是否那時我也是一個沒有道德底線、沒有善惡認識的惡人賊人,以打家、劫捨、剪徑、攔路、殺人、越貨,為生呢?可能那時我亦如此時的彼。
如能這樣認識,怨賊的圍繞就是自己業力現前,就是又一翻的輪回重演,又一次的劇情鋪陳,若我們當初能學佛、能慈悲對他,我也不至於又重新淪落輪回和眾生怨仇以對了。所以在這樣沒完沒了的重復之下,如果想從這種循環裡解脫出來,必然要斷開某一環節,讓這個循環不能再繼續伸展,而只能是輪回的主體、某事件的雙方中的一方才有資格去放下、去修改、去斷掉這種循環。
3.剪斷業力牽引
我們學佛了,這個事情就應該由我們先邁出這一步,就當由我們開始真正的和宿世的債務做一個清算,哪怕沒有手段完全解決,能解決其中一部分也是好的。
我們出現在輪回裡,若我們拖欠了他人的,我們當及時償還;若他人拖欠了我的,就不要再去追討了,也不需要對方千辛萬苦地來償還了。這樣一來,我們主動放棄追討債務,就斷掉了一半的業力牽引,如果還能主動地償還債務,能償還一份就是減少了一分的業力牽引,如此來算,就算業力再大、債務再多,也有希望得以清償。
如果各位同修也希望能早些出輪回,剪斷這些業力牽引,這是出輪回的重要助力,拖拽的業力越少,出輪回的路就越順暢,實修是如此,求生極樂也是如此。
所以持戒作為實修的基礎被不斷地反復地提,你持戒了就不能做傷害眾生的事情了,所持的戒律越高對自我和他人的保護就越高,為什麼呢?減少惡緣,避免形成業力,容易修行,障礙可以很少;如果實修不落實清淨戒律,在戒律上有巨大的明顯缺失,即是對自他的保護有巨大的缺失,很容易在這方面形成業力,形成對他人的傷害,隨後形成對自我的糾纏捆綁和干擾。
往生也是如此,只不過要求沒有那麼高,眾生可以有干擾有糾纏,只要你的信和願足夠強大,就可以輕松往生極樂,從此出輪回去;但如果信得不扎實、願是不真切,干擾一來就倒台了,莫說往生極樂,以現在人的普遍業力來說,就連去個善道都是不現實的。
所以我們學習《普門品》,稱念觀世音菩薩,也要懂得,我要停止對他人的追討了,不管過去他欠下了我多少,對我施加了多少的傷害,從這一刻起統統不要了,不需要他來償還,也不需要他來對我忏悔道歉,不需要他來尋求我的諒解。我從當下這一刻諒解了一切曾經傷害過我的眾生,不管他們現在身處何方、何地、以什麼面貌形態。
也希望各位同修若有緣看到了也能這樣思維、能這樣想、能這樣去做,過去的債務,我欠下的承諾償還;別人欠我的,我通通不要了,以免我在接受對方還債的同時又各種愚癡作祟造作出其他的業力,因為我沒有智慧把握隨後的事情走向,所以這類事情不來就最好了。
但各位是否真的想這一生就出輪回?是否有手段方法和能力去償還拖欠的債務?這兩大點就成了能否繼續減少輪回拖拽的重要技術保障了。所以希望各位同修能抓緊三位配合,理解他、運用他、和自己的狀態磨合好、真實有效地去償還數世的債務,只要不大面積地形成新業力,又有手段消舊業力,終究會有一刻,遺留下的業力不會對我們形成致命干擾。
若我們能如此思維,對他人不去計較追討了,就是對他人升起了慈心。如此因,必得如是果。若我們不追討他人債務了,能如此貫徹、能不斷堅持,也自然沒有人能來追討我的債務了,這就是因果如此了,這就是通過因果思維改變了生命走向了。
《普門品》雲:“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鹹即起慈心。”若賊人能在我們稱念菩薩的加持下升起慈心不去做惡,那麼我們是否也能在稱念菩薩的加持下升起慈心,不再去追討他人的債務了呢?希望各位能理解今天的這些內容。
今天就到這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