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然上人立宗問答
勢至菩薩示現的法然上人深具宗眼、擇法眼,故能依此一語而建立淨土宗義。《淨土隨聞記》曾記載這樣一段典故:
又,一時師(法然上人)語曰:一日予游月輪禅閣之館,適山僧某來會。僧問予曰:“聞公立淨土宗,爾乎?”予答曰:“然也。”又問:“依何經論立之耶?”答曰:“依善導《觀經疏》中付囑文立之。”
僧曰:“其立宗義,何唯依一文耶?”予微笑不答。彼僧還山語寶地真公曰:“空公得吾問,不能答。”真公曰:“空公不答者,非不能矣!以不足答故也。空公於我台宗,已為達人;且廣涉亘諸宗,神智高邁,子也自料所問淺薄,勿敢輕蔑空公矣!”真公能知予者,圓戒法門乃予之弟子也。
誦《觀經》之人何其多,獨有善導大師知佛正意;讀《觀經疏》之人亦不少,獨有法然上人依之開宗。佛法無多子,迷在永劫,悟在剎那。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彌陀之心,勢至知之。所謂“聖人能知聖,凡夫不知聖”。
這一段文的大意是說,有一天,法然上人到“月輪禅閣”(“月輪禅閣”是當時宰相兼實公的官府,他是法然上人的在家弟子,最後也跟隨法然上人出家),剛好也有一位比叡山的法師前來,這位山僧遇到法然上人,就問法然上人說:“聽說你建立淨土宗,是不是有這件事啊?”法然上人就回答:“是的。”山僧又問:“那麼是依據何經、何論來建立淨土宗呢?”法然上人就簡單回答說是依據善導大師的《觀經疏》最後的“付囑文”來立淨土宗。這位出家眾一聽,就很不以為然地說:“建立一個宗派怎麼只是依據一段經文呢?”法然上人只是微笑而沒有回答。之後,這位僧人回到比叡山,就跟寶地真公(寶地真公就是顯真上人,也就是後來天台宗的座主。比叡山是天台宗的道場,座主相當是一宗的宗長)說:“法然上人給我這麼一問,他就答不出來了。”顯真上人就說:“法然上人不是回答不出來,他是不回答,原因在於他認為這種問法不值得回答。應知,法然上人是天台宗的達人,對經、律、論以及歷來各宗各派都已經有很深廣的涉獵,他的智慧很高深,你應該認為是自己問得淺薄,而不要去輕視法然上人,以為法然上人沒有回答你就是不會回答,並不是這樣的。”
所以,回答問題必須觀機,機緣還沒到的話,就要迂回、繞圈子,如果直截了當地回答,對方往往是不能理解的;若不能理解,就無法認同,就會導致诤論。
《觀經》“付囑文”就足以讓法然上人開創淨土宗,由此可見是多麼重要。不過,所謂“千裡來龍,在此結穴”,可知這段文背後所涵蓋的是多麼深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