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以德報怨,是結束一切怨恨的根本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以德報怨,是結束一切怨恨的根本  


  東台市觀音禅寺

  祈願: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學會寬容,遠離是非

  佛家禅語:惟有以德報怨,才是結束一切怨恨的根本。用道德去感化,不要生起怨恨心,以怨報怨永遠不能化敵為友。

  一個人,對傷害自己的人,報以寬容諒解時,不但會化解,避免很多無謂的矛盾和是非,而且會產生一種溫暖的自我完美感,可以消融自己的痛苦,煩惱。諒一次人,多造一次福。多爭一次強,多一個敵人。多患得患失,必多煩惱。能付出愛心是福,能消除煩惱是慧。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可是要真正的做到寬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身邊常常會見到一些人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出言不遜,甚至大動干戈;對於他人的過失念念不忘,耿耿於懷。一個不善寬容的人,會整天陷於煩惱和是非之中,心胸狹窄、處處設防,對人懷有敵意。一個懂得寬容的人,會體察他人的內心世界,誠心幫助他人。善於寬容,能使自己遠離生活中不必要的煩惱、仇視和是非,體會到寬容給你帶來的心靈深處的安寧和滿足。  

  心中能容忍,身邊無是非

  唐朝有一禅師,佛性很高,得到了眾鄉親和僧眾的敬重。

  但他的這種德性使得本城的一財主很是不快,因為禅師的德高望重總是被人們拿去和他的無恥和貪婪相比較。他總想著有一天要給禅師好看。

  這一天,禅師正率眾坐禅,財主領著幾個下人來到禅師面前,向他大聲呵斥,一些根本沒有的事都被安在了禅師的頭上。眾弟子和前來觀看的鄉親都義憤填膺,要求禅師跟財主理論。

  但禅師還是一動不動地坐禅,好像根本就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過了半天,財主見禅師也沒辯解也沒有發怒,自感無趣,就帶著他的下人走了。禅師還是一如往前的德高望重,而財主卻沒有再來搗亂,因為他很恐懼禅師坐定一言不發時的氣氛。

  佛家講究度人,但現實生活中像禅師度這個財主是不現實的。但是,禅師的忍讓,卻成功的化解了一些是非。生活中的我們雖然不能像禅師一樣坐定一切,但也應該心中有所忍。這個忍當然也不能像禅師一樣在財主的叫囂中"無動於衷"。其實,容忍是一個原則問題,只要在沒有傷及無法忍到的深處,容忍還是必要的。

  生活中往往會有些人,無理爭三分,得理不讓人。相反,也有一部分人真理在握,不吭不響,得理也讓三分,顯得綽約柔順,君子風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後者則具有一種天然的向心力,一個活得叽叽喳喳,一個活得自然潇灑。顯然,後者更容易贏得尊重。

  得理不讓人,讓對方走投無路,有可能激起對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擇手段",這對你自己將造成傷害,好比老鼠關在房間內,不讓其逃出,老鼠為了求生,會咬壞你家中的器物。放它一條生路,讓它逃命要緊,便不會對你的利益造成破壞。  


  得理也要讓人

  古往今來,有許多名人都懂得"得理也要讓人"這個道理。比如說漢代的公孫弘,年輕時家貧,後來成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儉樸,吃飯只有一個葷菜,睡覺只蓋普通棉被。就因為這樣,大臣汲黯向漢武帝參了一本,批評公孫弘位列三公,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卻只蓋普普通通棉被,實質上是裝模作樣、沽名釣譽,目的是為了騙取儉樸清廉的美名。

  漢武帝便問公孫弘:"汲黯所說的都是事實嗎?"公孫弘回答道:"汲黯說得一點沒錯。滿朝大臣中,他與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當著眾人的面指責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蓋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樣,確實是故意裝得清廉以沽名釣謄。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麼會聽到對我的這種批評呢?"漢武帝聽了公孫弘的這一番話,反倒覺得他為人謙讓,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孫弘面對汲黯的指責和漢武帝的詢問,一句話也不辯解,並全都承認,這是何等的一種智慧呀!汲黯指責他"使詐以沽名釣譽",無論他如何辯解,旁觀者都已先入為主地認為他也許在繼續"使詐"。公孫弘深知這指責的分量,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辯解,承認自己沽名釣譽。這其實表明自己至少"現在沒有使詐"。由於"現在沒有使詐"被指責者及旁觀者都認可了,也就減輕了罪名的分量。公孫弘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對指責自己的人大加贊揚,認為他是"忠心耿耿"。這樣一來,便給皇帝及同僚們這樣的印象:公孫弘確實是"宰相肚裡能撐船"。既然眾人有了這樣的心態,那麼公孫弘就用不著去辯解是不是沽名釣譽了,因為自己的行為不是什麼政治野心,對皇帝構不成威脅,對同僚構不成傷害,只是個人對清名的一種癖好,無傷大雅。

  在對方無理,自知吃虧時,你於"理"明顯占過對方,如果你能放他一條生路,那麼他就會對你心存感激,或許來日還會報答你。就算不會圖報於你,也不太可能再度與你為敵。這就是所謂的人性。

  得理讓人也可以說是一種人情積蓄。如果你得理不讓人,並且還傷害了對方,有時還會連帶傷害對方的家人,甚至毀了對方。這有失厚道。

  人海茫茫,卻常"後會有期"。你今天得理讓人,或許他日你們二人還會再相逢。如果到時候對方勢旺你勢弱,你就可能吃大虧了!因此,我們要學會"得理讓人",這也是為自己留條後路。

  "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出自《增廣賢文》,含意是指用盡心思去計較,樣樣事情都會做錯,退一步來考慮商量,任何事情都會有辦法解決。

  在為人處事上面,如果"用心計較"是錯上加錯,何不"退步思量",以求事事順暢。

  的確,為人做事要心胸寬廣。"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三國時的周公瑾,本應該成就一番大的事業,但他卻心胸狹隘,最後被活活氣死。這就告誡我們,一個人名聲再大、才氣再高,如果沒有"退步思量"的境界和胸懷,不善於與別人合作共事,自以為是,锱铢必較,即使個人能力很強,最終也難以成就大事業。

  記住得饒人處且饒人,也許你表面上取得了勝利,但最終缺乏容人的氣度和雅量而被人厭棄。但是也要記住事事留有余,造物不能忘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  


  佛家禅語:"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寬容大度,才能莊嚴菩提;惟有寬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學會了寬容和善解人意,能做到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如果每個人都能時時處處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那麼我們身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是非存在,就能融洽、友善地與人相處。

  《佛度有緣人》有聲書系列每天一集,願看到此文的你,成為這個有緣之人。

  如果此文對您有幫助,也請您分享給更多人,弘揚佛法,利益眾生!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布施為最,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如經典上四句偈為人演說的功德
下一篇:天條之最惡,破人婚姻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