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口業警示集 連載1(第一章 總 說 一、禍福之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一章 總 說

  一 禍福之門

  ○佛告阿難。人生世間。禍從口生。當護於口。甚於猛火。猛火熾然①。能燒一世。惡口熾然。燒無數世。猛火熾然。燒世間財。惡口熾然。燒聖七財②。是故阿難。一切眾生。禍從口出。夫口舌者。鑿身之斧。滅身之禍。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三《龍藏》第45冊第509頁)

  注:①熾(chì赤)然:猛烈地燃燒;火很盛;用以喻氣焰很盛。 ②七聖財(即聖七財):又作七財、七德財、七法財。謂成就佛道之七種聖法。即信、戒、慚、愧、聞、施、慧等七者。以其所持之法能資助成佛,故稱為財。(一)信財,信受正法。(二)戒財,持戒律。(三)慚財,自慚而不造諸惡。(四)愧財,於不善法心生羞愧。(五)聞財,能聞正教。(六)施財,捨離一切無染著。(七)定慧財,攝心不散,照了諸法。(佛學大詞典)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人心是毒根。口是禍之門。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佛說辯意長者子所問經》《龍藏》第58冊第683頁)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法句經》卷上,《龍藏》第109冊第114頁)

  ○經言。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聖。莫輕小惡。以為無罪。小惡所積。足以滅身。 (《慈悲道場忏法·顯果報第七》〈梁皇寶忏〉《龍藏》第112冊第509頁)

  ○中國儒家也經常講到言語的嚴重性。書經上說:“惟口出好興戎①”,也就是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如果不深讀歷史,不會相信這句話;看歷史就知道,往往因為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句話也可以使國家滅亡。 (南懷瑾)

  注:①出《尚書•大禹漠》:“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孔疏》解釋說:“(舜)又告禹:‘惟口之所言,出好事,興戎兵,非善思慮無以出口,我言不可再發。’意思說為政者的言語可以導致兩個相反結果:既可“出好”,亦可“興戎”。後變為成語“惟口興戎”,指口舌惹出是非。多用來勸誡別人說話要謹慎。

  ○慎言,首先是要管住口,要謹開口,慢開言。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漢代劉向在《說苑》中說:“口者關也(關口),舌者機也(禍福之機),出言不當,驷馬不能追也。口者關也,舌者兵也,出言不當,反自傷也。”又說“夫言行者,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本也,可不慎乎!”(《說苑卷十六·談叢》)一言既出,驷馬難追。說出去的話是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詩經·大雅·抑》雲:“白圭①之玷②,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白圭上有個瑕疵,可以把它磨掉,而說了錯話,就沒辦法改變了。又雲:“慎爾出話,敬爾威儀。”唐代大文豪韓愈有感於此,曾寫了一篇《擇言解》的文章。文章說,火不禁為災,水不防為患,言不慎為禍。然火為我災,有水可伏;水為我患,有土可遏;言以致禍,卻無以為救。言禍甚於水火之災患,有理智的人怎麼能不擇言呢? (網文《慎言》,作者不詳)

  注:①白圭(guī歸):白色的玉石。②玷(diàn電):白玉上面的斑點。

  ○常說是非,口業不淨者,人見人厭;反之常以好言,真誠稱贊別人的長處,人際關系必定很好。因此,我們為人處世要經常反省檢討自己,有沒有四惡語的過失。如果有,馬上就要忏悔改過;如果沒有,我們也應當謹言慎行,避免招致口業①之禍。 (慎獨《佛教的四惡語與四善語》《寒山寺》2010年第5期)

  注:①口業:又曰語業。三業之一。謂口之所作,即一切之言語也。大乘義章七曰:“起說之門,名之為口。”又,業與孽通。口業謂兩舌、惡口、妄言、绮語也。淨住子曰次忏口業,此是患苦之門,禍累之始。(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言語之過,似小實大。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語而折終身之福者,切須檢點。(清末《集善錄》)

 

上一篇:嘎瑪仁波切:一日六省 學會為眾生做事
下一篇:怡西法師:對全體志願者的開示(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