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功德應該怎麼做才能種無涯之福,消千劫之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功德應該怎麼做才能種無涯之福, 消千劫之罪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的《可·為》——廣行釋講《了凡四訓》一書

  “又為善而心不著善, 則隨所成就, 皆得圓滿。心著於 善, 雖終身勤勵, 止於半善而已。  ”

  行善,心裡不耽著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都是滿善。那不論做什麼,都能圓滿,都是滿善。如果心執著善,即使終身勤奮努力,也只是“止於半善”,即停在半善的境界當中。原因是善心裡夾雜;心裡有執著就是夾雜,夾雜著不善。所以善功不純,只得個半善而已。下面我們舉例來說明。

  “譬如以財濟人, 內不見己, 外不見人, 中不見所施之物, 是謂三輪體空, 是謂一心清淨, 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 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 倘此心未忘, 雖黃金萬镒, 福不滿也。此又一說也。  ”

  譬如以財物周濟別人,修財布施,內不見布施的自己,修財布施之後,不執著有我;“我能施,我用多少財物來布施”,執著有個“我”在,這個心就不真、不純了。外不見受施的人,布施的那個人,也不要放在心上;“我能布施,他接受我布施”,你永遠不會忘記,這就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把你純善的心破壞了。中不見所施的東西,你布施多少錢財,不要去計較。這叫作“三輪體空”,叫“一心清淨”。這樣,以一斗米可以種無邊的福德,以一文錢可以消千劫的罪業。

  假如著相的心沒有忘,即使黃金萬镒,福德也不算圓滿。常常行布施,常常有“我布施,某個人接受我布施,我布施了多少財物”,這樣的心行布施,布施一輩子還是個半善。這是滿善、半善”的又一種說法。

  《金剛經》中記載,佛陀問須菩提尊者: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的虛空可思量否。尊者都說不可思量。佛陀說:“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這是“不著相行善,福德圓滿”的證明。

  當然,要真正相應三輪體空、不住相行善的境界,先要聞思空性的教法,引起空性正見,之後再安住正見來串習。三輪體空重要,做再多的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有人偶爾提起,心裡想想,是有這件事。沒人提起,我們忘得干干淨淨。道理就是“一心清淨”。《佛說阿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這是淨業行人修學主要的目標。

  “一心”是真心,一心裡面沒有界限,所以是等虛空遍法界,我們的絲毫之善跟我們的心量一樣大。所以,“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斗米不多,一斗米的布施種無量無邊的福報。因為是一心清淨布施,是不著相的布施,這個福報就這麼大。能夠到不著相,就是菩薩。《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菩薩。如果“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即非菩薩”。“半、滿”說到這一段文,才算是究竟。但是,這件事情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

  由此可知,我們講半、滿,半、滿還是有等級的,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用這裡講的這個標准,前面所說的滿都是半,都不是真正的圓滿,到三輪體空才是真正圓滿。“三輪體空”只有法身菩薩才能做到;六道眾生都做不到。因為人不能無心。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標准就不適用。什麼時候把妄想分別執著斷盡,就是這個標准。所以這個標准是法身菩薩的標准,但是我們要知道, 行善就不會自以為滿足,有這個好處。無論積多大的功德,自己心裡總是以為還不夠多,還是很少,這就很好。不會自以為滿足,我們才肯認真努力精進地去修善。

  這個道理我們明白了,才知道諸佛菩薩的善行念念圓滿。無論他們修的善事是大、是小,無一不圓滿,因為他們沒有妄心。

  他們用的是真心,用的是本性,真心本性是圓滿的。用真心本性行事,無一不圓滿,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我們要學佛,要發願做佛。

 

上一篇:寂靜法師:總說“吃虧是福”,這“福”是怎麼來的?
下一篇:“阿彌陀佛”的“阿”怎麼念有什麼神秘含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