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皈依的形式真的重要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很多人都說,能夠來到昌列寺皈依,是極大的福報。這是一定的,毋庸置疑。非常隨喜那些能來神聖的昌列寺求皈依的佛友,這裡長期有三百多位喇嘛師父學習經律論三藏,這裡是培養很多寺廟未來住持及堪布們的聖地,是培養弘法利生、荷擔如來家業僧寶們的地方,能來到這裡皈依,當然是大家的福報!當然在哪兒皈依,只要心誠都沒有太大差別,但因緣和合、福報具足能夠來到這裡皈依,就更加殊勝了!

  皈依,在佛教裡是個非常重要的儀式,雖然現在很多人認為“皈依”不重要,只是一個形式,心中有佛就行了,沒必要搞這些形式。但是,形式有時非常必要,如果一個人對皈依的形式完全不在乎,他說心中有佛,這真是一個問號。

  如果一個人口口聲聲說,“我對你好,會一心一意為你奉獻……”卻在行動上沒有任何作為,誰都不會相信。嘴巴上說說,太容易了。

  形式如果不那麼重要,那你吃飯為什麼還要那麼挑剔呢?反正都要吃到肚子裡去,何必還要這個風味,那個菜系,那麼多花樣呢?全放在一起煮上一鍋吃下去不就行了嗎?因為這就是不需要注重形式嘛,但嘴巴這樣說,人們還是喜歡菜有很多種,色香味俱全,吃起來美味可口等等。所以,形式當中包含了很多實際的內涵,皈依也是一樣。

  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的小孩一生下來,要帶到教堂或者牧師那裡用水洗頭或者在浴缸裡沐浴,讓他(她)接受洗禮以後,從此成為一個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外道徒跟佛教徒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是有沒有接受過皈依。

  在《律藏》裡講得非常清楚,所有的別解脫戒包括皈依在內,都是需要通過具德善知識(上師)的身口意傳到弟子的身口意。所以必須是面對面,人對人,除非這個地方已經沒有了真正的法師,你可以拿一本《大藏經》自己授皈依,只要在方圓幾百公裡以內還有法師,你就必須得找這些法師們去求皈依,因為,法賴僧傳,殊勝的妙法當由真正的清淨僧來傳播。

  現在,有些人可以通過互聯網和電腦等載體,在網上辦皈依,嚴格意義上來講,依佛教的教理來看,除非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是面對面的。在《皈依七十頌》裡講到:誰都可以受戒,任何人都有機會受戒,但是一個沒有皈依的人,沒有任何戒律可談。

  也就是說你如果不是一個皈依的佛教徒,你學密法沒有基礎,你出家也沒有基礎,你發菩提心,受菩提心戒,當然更沒有基礎。就像建房子必須要打地基一樣,皈依,就是打地基,是必須要去做的。

  佛陀既然講外道與內道的差別在於有沒有皈依,如果你真的認為自己是心中有佛的人,就要盡快去求皈依。因為現在你雖然談不上是外教徒,但也還不算是佛教徒,人生無常,既然想要求皈依,就要帶著虔誠心好好去求。

  從你真正皈依的那刻起,就真正能叫做”佛子”了,就可以姓釋迦牟尼佛的姓了,就像我們生下來,登記戶口的那天開始,我們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一個中國公民一樣,皈依後,你將擁有屬於自己的信仰。

  依照佛教的教義教規來講,皈依是基礎。皈依,就是你願意接受保佑,“將”是保佑的意思,“卓”是願意,願意接受保佑的意思。願意接受誰的保佑呢?我們發誓、承諾,在一個具德善知識面前,願意接受佛的保佑,願意接受佛法的保佑,願意接受僧人的保佑,這就叫皈依。

 

上一篇:嘎瑪仁波切:如何將工作也變成修行?
下一篇:古話講,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也說陳曉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