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真正的功夫不是佛號念多少,真正的功夫是你對這個世間一切法看淡了,沒有留戀,這叫真功夫,這是斷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佛,《觀經》裡面跟我們講的,有實相念佛、有觀想念佛、有觀像念佛、有持名念佛,念佛的方法很多,總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四大類。這四種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絕大多數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也許有人要問,怎麼知道大多數是持名?我們從我們自己世界來觀察,是聖賢人往生的多,還是凡夫往生的多?看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就知道了,凡夫往生的多!凡夫用什麼方法?用持名的方法。一個世界如此,一切世界也不例外,所以十方諸佛特別贊歎持名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在修行成佛、證果是第一法門,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快速,至圓至頓,頓是講快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道理上一次已經跟諸位講過,蕅益大師講的,心性之極致、名號的功勳、彌陀的願力,這是跟我們講的道理。「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我們把這個理、事統統都搞清楚,疑惑就斷了。斷疑生信,這個信是真信,比正信還要來得精純,正信裡面可能還有疑惑,真信裡面決定沒有疑惑。你有真信、有切願,一心執持名號,那就沒有不往生的,這個人就是決定得生。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具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蕅益大師說了這麼多,為什麼?為了幫助我們發願。我們這個願發不起來,為什麼發不起來?對於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像你念書,要想選擇一個學校,對這個學校裡的情況沒有搞清楚,猶豫不決。也想去,聽說不少人去了,但是自己主意沒有拿定。必須把學校裡的情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確實其他學校不能相比,那你選擇的決心就下下去了,叫方能發於大願。「文中應當二字,即指深信」,你信得不深,深信也就是你了解得夠徹底、夠圓滿了,於是你才深信不疑。「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這一句我們要特別牢牢的記住。佛在大經,在《無量壽經》裡面告訴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看「三輩往生」,上輩、中輩、下輩,還有讀誦其他大乘經典回向往生的,統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怎麼個發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也是四十八願裡的。第十八願是講一向專念,十念往生,第十九願是講發菩提心,可見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有本願做依據,這決定不是假的。

  佛在《觀經》裡面跟我們講的菩提心,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跟我們講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這些名相都很難講得清楚,講都講不清楚,我們怎會聽明白?菩提心大家都曉得,什麼叫做菩提心?大家都迷迷糊糊,對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發菩提心,念佛才能往生,自己總是打個問號,我菩提心不曉得怎麼回事情,這個念佛怎麼能往生?也就是說信心不具足。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蕅益大師在此地,這一句是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簡單明了把菩提心給我們說出來了。原來「深信發願」,深信,對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絲毫懷疑;發願,就是我決定要求生淨土,我決定要見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一個念頭,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統統具足,就包括在這一念之中。這是過去祖師大德們沒說過的,蕅益大師一語道破,於是我們恍然大悟,悟的什麼?不少鄉下老太婆,字也不認識,經也不會念,就一句阿彌陀佛,人家臨命終時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你要問她什麼叫菩提心?她不知道,但是她真的往生了。現在念到這一句我們才曉得,原來深信切願她有,她菩提心具足,真發了,但是不曉得什麼叫菩提心,她真發了,所以她也真的往生了。這是無上的菩提心,還不是普通的菩提心。「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所以這段文非常重要,我們能夠依照蕅益大師這段開示去做,求生極樂世界就穩穩當當。再看底下這一段,這段也非常重要。

  「若信願堅固」,就是你有真信、真願,「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這個字用得非常肯定,斬釘截鐵,就是決定得生。所以蕅益大師說,西方淨土能不能得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決定在持名的深淺。深淺是講的相應,相應就深,不相應就淺,不在乎念的佛號多少,念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相應,所以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相應裡面也有淺深,最淺的是與信願相應,我這一聲佛號裡面有真信切願,這個佛號就相應,你念起來就會感到很有受用。深的相應是與阿彌陀佛願力相應,是與自己真心本性相應,這是更深的。這樣才能夠念到感應道交,感應道交是效果,但是不要去求。求感應,那個求是個妄念,感應是自然的。縱然感應現前,也不必生歡喜心,為什麼?正常的,一定有感應,像我們吃飯,肚子一定會飽,不會說吃了不飽,沒有這個道理。所以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只把功夫用在信願持名上,就對了。

  「若無信願」,信力、願力不堅強,一個是對西方極樂世界還有疑情;另外一個,對於這個世界還有留戀,這就是信願不具足,「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這就是你佛號念得再多,一天縱然念十萬聲也不能往生,為什麼?信願上出了問題。行的功夫是到家了,看起來是勇猛精進,但是信願上有問題。也許有人問,一個人這樣精進念佛,難道信願還有問題嗎?我告訴大家說,有,不但有,還不少。到底什麼原因?對於這個世間放不下,有一樁事情放不下就不能去了。世間人無始劫來的習氣不容易斷,兒女、親人、財富,只要有一個念頭還想著就不能去了。所以佛號念得再多也不行,必須統統放下。放下要在平時,不要想到到我臨終再放下還來得及,經上講了「臨終十念一念」。理論上沒錯,你臨終的時候,那個時候你肯不肯放下?太難了!人愈是到臨終,貪戀的情愈深,不容易斷。平時就看淡,臨終的時候就沒有什麼罣礙,都要在平時下功夫,這叫真正的功夫。所以,真正的功夫不是佛號念多少,不是你每天佛拜多少,不是的,那都是表面形式。真正的功夫是你對這個世間一切法看淡了,沒有留戀,這叫真功夫,這是斷德,這是真功夫;而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這個意念非常強烈。「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彌陀經,亦以發菩提願為要,正與此同。」大本就是《無量壽經》上的,剛才我們也說到了,可見得發菩提心是往生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三十七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37

 

上一篇:淨空法師:比了凡先生快得多的“轉命”方法
下一篇:佛前供品,有什麼深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