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祖師們說“你只要聽到一句法,就要付諸實修”。
很多人覺得修行就是一種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懶懶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這樣;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覺得受不了了,就想到靜處去修行,好像去渡假。但這樣對修行的定義太狹隘了,好像修行是去做三溫暖或蒸氣浴,才放松一下,幾天就會變回原樣。這就像吸毒上瘾一樣,舒服了一陣子,就會變回原樣。這裡有個例子,就像軍人要鍛煉,修行就是隨時要鍛煉自己的心,透過生活的情節隨時訓練自己。
我對於修行的理解,是一種持續、長遠的訓練,就像鍛煉身體要持續很長的運動一樣。我要舉個例子,就好像軍人要鍛煉一樣,修行就是隨時去鍛煉你的心,而不只是懶懶的賴在那邊,空口白話的說說“我發願、我祈願”,然後這樣懶懶過一生,並不是這樣的,而是要透過生活中的各種境、各種的緣,去練習、鍛煉你的心。
有個故事說,有個獵人遇到一個瑜伽士,問他在做什麼,瑜伽士說:“我在修安忍、修慈悲。”獵人說:“你去吃大便吧!”瑜伽士就生氣了,他的安忍和慈悲一下就破功了。
平常你快快樂樂、舒舒服服的時候,就會想慈悲就是這樣,安忍就是這樣,沒有比這更舒服的,但一遇到狀況,就會發覺:我的安忍和慈悲到哪去了?就生氣了。
有些人以為安忍是「強忍」,像少林僧人在練「金鐘罩」,用磚頭砸頭都頂得住,不會內傷。其實真正的安忍,是真正看到煩惱的本質是不好的、你由衷想扔掉,自然煩惱一生起,你就會想吐、想馬上扔掉,就像有人讓你吃大便,你當下就不想要,不會還要想一下“我是不是要吃大便?”你不必刻意勉強去做,那就不是「安忍波羅蜜」了。
修行是自發的、自然的,學佛要了解它的道理、原因,修起來才自然、不勉強。
我們要試著讓佛法和生活結合,這是很重要的。要在生活中看佛法,也要在佛法中看見生活。
無常並不只是經典上的文字,它是活生生的示現,過去祖師也在提醒我們,如密勒日巴總是在生活中看到輪回的痛苦,同時也看到造作罪業的過患所以他能夠很清楚的面對他人生各種問題,因此能得到證悟。
我們看到佛陀宣說四谛法門,就是看到生老病死苦,他知道我要出離這一切,因此他就到恆河邊修了六年苦行、試了各種方法調伏自心,後來思維了煩惱集谛、也思維苦谛,經由道谛,證得了寂靜的滅谛,所以他成佛了。「佛」白話就是「他知道了、覺醒了」,對生命的真實狀況有一種覺悟、能完全了解。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