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寺和廟、祠、觀、庵的區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說文》雲:“寺,廷也。”《漢書》注:“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如漢代的御史府,也稱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級的常設機構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漢兩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為“寺”,即所謂的“三府九寺”。漢代,九卿中有“典客”,後又改稱為“大鴻胪”。鴻胪卿的職責是布達皇命、應對賓客,其官署即“鴻胪寺”。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年),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跟隨漢王朝派往西方尋找佛的使臣,用白馬馱著佛經和佛像來到了洛陽。這兩位印度僧人被安排到接待諸王和外國人的鴻胪寺居住。第二年,漢明帝下令在洛陽城雍門西面,按天竺僧伽藍摩(該梵語的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樣式為這兩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這些房屋依照當時的習慣,也被東漢王朝稱為“寺”。因為寺內的經書是用白馬馱來的,朝廷便將其命名為“白馬寺”。這樣,洛陽的白馬寺就成為中國的第一座佛寺。隋唐以後,寺作為官署的稱謂越來越少,而逐漸演變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用名詞。是當時朝廷直屬的行政機構。它的目的就是翻譯經典,再一個就是指導大眾共同修行。

  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面有藏經樓,起到了現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很多讀書人,像王陽明、朱熹、范仲淹這些大儒,都曾長時間在寺院裡掛單讀書。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講座,當地老百姓都可以去聽,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眾共同修行的一個場所。

  

  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皇帝有太廟,民間有土地廟,龍王廟等等。它也是中國人供祭祖宗神位的屋捨,故又稱為“宗廟”。《禮祀·祭法》中說:“天子至士,皆有宗廟”、“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在古代,“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成為祭祀中國的一切聖賢、神靈的處所,如孔廟、岳王廟、龍王廟、媽祖廟、山神廟、土地廟、城隍廟等。

  中國古代,差不多每一座城池都有一個城隍廟,而廟中所建“廟主”,大多有姓名可查,如上海城隍廟的“廟主”為元末明初的“東海名士”秦裕伯,昆明城隍廟“廟主”為明代大忠臣於謙。另外,皇宮的前殿也稱為廟,所以朝廷也稱為“廟堂”、“廟廊”。如宋代著名文學家范仲淹就有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祠是為紀念偉人名士而修建的供捨(相當於紀念堂)。這點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處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據《漢書·循吏傳》記載,“文翁終於蜀,吏民為立祠堂。及時(指誕辰和忌日)祭禮不絕”。東漢末,社會上興起建祠抬高家族門第之風,甚至活人也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漸增多。

  

  觀,《釋名》雲:“觀者,於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台”。史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以後,建“觀”迎仙蔚然成風。據傳,最早住進皇家“觀”中的道士是漢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漢元帝頑疾而被引進皇宮內的“昆明觀”。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築稱之為“觀”。

  

  庵,古時是一種小草屋,即所謂“結草為庵”。舊時文人的書齋亦稱“庵”,如“老學庵”、“影梅庵”。漢以後建了一些專供比丘尼居住的庵堂,於是“庵”也就逐漸成了佛教女弟子出家修行的專用建築名稱了。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走近佛教》

  (轉載)


  持續放生者,受佛菩薩、天地一切神仙贊歎護佑,必然有求必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上一篇:放生蚯蚓的注意事項!務必要看謝謝。
下一篇:地獄考察官發現:人死墮地獄的原因竟驚奇相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