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在佛教裡,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老師或學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佛教裡,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老師或學生?

  老師篇

  在修行的過程中,對於學生來說最首要的問題是:應該找一位老師,還是多位老師?畢竟各有利弊。

  答案是:

  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與途徑。有時他們所講的話聽起來似乎彼此矛盾,但是事實上他們所談的道理是一致的,只不過從完全相反的途徑去契入它而已。

  因此,為了避免混淆,剛開始最好跟隨一位很好的老師學習。當基礎穩固之後,可以跟隨多位老師學習。然後自己也能成為真正善巧的老師,能夠針對不同根性的人,給予不同的修行方法,就像佛陀那樣。

  好的老師就像好的醫生一樣。好的醫生對不同的病人不會千篇一律地用同一種藥,而是先檢查病人,了解病人的個別體質、病症與需要,然後才給予適合病人本身情況的藥。

  同理,好的老師對不同的學生不會千篇一律地教授,而是先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個別性行、煩惱與需要,然後才給予適合學生本身情況的修行方法。

  老師的特質

  然而,非常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很好的老師?誰是很好的老師?好的老師具備以下的特質:

  (一)他是親切、認真、可敬愛的人。

  學生和老師之間必須有很強的因緣。如果有很強的因緣,學生會感到自己能夠以真誠的心敬愛老師。

  如果有相同的興趣范疇就更好。例如:學生是理智和學者型的人,當然會喜歡聽到老師將科學研發資訊用在他的教學上;學生如果傾向於持戒與德行,那麼精通戒律的人就適合做老師。

  (二)他是言語溫和的人。

  老師必須對學生有慈憫心。當老師有慈憫心時,他會不厭其煩地教導。通常好的修行者喜歡獨處閒居,但是為了學生的利益,他會暫時放下自己的喜好而給予教導。

  (三)他能談論深奧的義理。

  老師必須是很有智慧的人,所說的話都來自深思與深刻體悟,而不是照著書本上的內容含糊地說。

  (四)他不會無緣無故地催促學生。

  老師懂得比學生多,證悟的境界比學生高,因此,他敦促的事情必定是能夠幫助提升修行境界的事。

  (五)他是真心要利益人、側重於進展的人。

  見到學生修行上有進展,老師會很高興。正如做父母的人終生辛勞,只為了撫養與教育子女成為對人類有貢獻的成就者。同樣地,好的老師真正在意的是學生修行的成就,而不是他個人的利養、名譽與榮耀。他真正地關心學生「何時」、「如何」才能證悟。

  良師的資格

  好的老師需要具備哪些資格呢?

  (一)他自己本身有所體證。

  如果老師本身走過了修行的道路,那麼他才有資格引導別人修行。有些人很會「紙上談兵」,只因為他們讀過很多關於修行的書,談起話來就好像他們很懂得修行的道路如何走。然而,一旦談到實際修行的體驗時,他們就被難倒了。

  對於老師而言,親身的體證是很重要的條件。親身的體證可以證明他所學的理論確實能夠運用在實際修行的復雜情況裡。

  (二)他博學。

  博學者由於親近過各個不同的老師,所以他所給的教導以及對問題的回答已得到淨化。他會從各處引用經典與理由,解釋適合與不適合的情況之後,給學生正確的指示,就好像在幽秘森林裡行走的大象一樣。

  換句話說,老師必須很善巧。

  然而,許多老師往往忘了這種常識。在教導修行時,他們忘了聽者的心靈層次,一味地堅持只用最究竟的觀點給予教授,而這對多數初學者而言是不契機的。老師給予的教授特別要針對學生的性行,能夠對治學生特有的煩惱,開發學生特具的潛能,這樣的教授才是契機的。

  因此,如果能找到一位良師,修行就成功一半了。精勤的修行再加上良師指導,這就像「如虎添翼」一般。

  良師的重要性

  許多人常常低估了老師在他們心靈修行道上的重要性。他們從不花費時間、精神與努力去找尋良師。他們認為老師就像書本一樣。

  如果每件事都已經寫在書上了,那麼何必還要辛辛苦苦地去找尋老師呢?難道我就不能直接從書上學習嗎?

  表面上看,自己依照書本,似乎也是在跟隨佛陀學習,但我們只能理解到自己所能理解的程度,與真正的佛陀可能相差甚遠。

  如果能跟隨智慧更高、對經典的理解更深的人學習,才能從自己有限的思想框框中跳脫出來。

  修行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書本只能提供一般性的指導方針而已。一旦我們開始實際修行時,就會遇到許多復雜的情況。

  這些情況無法單靠書本上的知識來解決,而是需要良師協助我們解決。因此,即使最好的書本也無法取代良師的地位。

  這就是為什麼在各行各業中,想要成功就必須先跟隨在一位明師座下當學徒,學習無法從書本上學到的種種技能。

  古人說:「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跟隨良師學習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老師本身經歷過種種的錯誤,克服過種種的艱難,因此,對於那些已經有方法解決的老問題,不需要自己去重新設法解決。

  事實上,這是最快速、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學生篇

  當學生們尋求老師時,他們傾向於尋找完美的老師。然而,他們是否了解唯有完美的學生才有資格得到完美的老師?

  要想得到良師,必須先培養自己的德行。如果學生不具備良好的素質,即使完美的老師出現在他的眼前,他也無法認得,無福消受良師的指導。

  一般的學生往往對老師要求太多。他們期望老師能改變他們、提升他們,但又不願意放下自己的成見與執取。他們希望得到快速的成果,但又不願意付出努力的代價。

  他們只希望得到一位完美的老師,至於他們自己呢?他們對三寶與老師付出多少恭敬與努力呢?他們是否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呢?

  當學生們看到老師選擇食物吃的時候,他們立刻判斷他們的老師一定也像他們一樣挑食。

  當學生們見到他們的老師有時會傷心、沮喪,他們會立刻判斷老師是和他們一樣的凡夫,因而失去對老師的恭敬心。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只有佛陀才是完美的老師。假如我們本身的福德是那麼的好,我們早就應該在佛陀的世代出生,接受佛陀的親身教導。然而為何我們會延遲至今?

  那一定是因為我們的福報還未好到能夠以佛陀作為導師的程度!

  好學生的素質

  一、將解脫當著最大的樂趣

  如果是個佛弟子,那麼這概念應該已經根植於心。但是,許多修行者被問及為何修行時,卻無法給予一個令人滿意的答復。他們會告訴你是為了解除內心的痛苦。這意味著還不夠有解脫之心。

  唯有真正地了知苦的時候,才會生起真切的信心。當強大的信心生起時,愉快、喜悅、輕安、快樂也會隨順生起。然而,許多修行者卻十分悲觀,提不起修行的精進心,改變不了自己的性行,雖然他們自知世間是苦。

  為什麼提不起精進心?還未真確透徹地了知苦。

  我們相信財富、權力、家庭可以帶來快樂,因此發奮圖強地認真工作。許多人也不計較充當學徒的辛苦:吃得不好,只能鋪席臥地而睡,每天工作時間長達十至十二小時。雖然他們在肉體上十分疲累,但是精神上卻是快樂的,因為他們深信這一切可換取往後的快樂。

  由於樂觀地承受這些痛苦,漸漸地經驗多了,積蓄多了,有的就買了一貨車,開始幫人運載貨物。過了一段日子,他的錢更多了,因此就買了一間店鋪買賣燈飾。再過一段日子,他甚至有能力買一間廠房以制造配件。

  同樣地,在修行的道路上,只要你擁有一顆愉快的心,知道體證涅槃是真正與究竟的快樂,那麼你就能以愉快的心情去克服修行途中的一切辛勞與痛苦。漸漸地,修行的經驗多了,你就能掌握生起喜悅、輕安、快樂的竅訣。

  二、具有正念與警覺。

  一旦心非常專注時,你可以覺知內在與外在的事物。強穩的定力是對事物的無常、苦和無我特質具有特強的正念與警覺的基礎。

  三、奉獻自身於世尊

  當身在偏僻之處而遇到令人毛骨悚然的事物時,應當如是省思:“難道我還沒有奉獻自身於佛陀嗎?”這樣,憑著對信念力量,即可袪除恐怖感。

  即使帝釋天王、天神之王和四大天王在遭遇厄難時仍會感到恐慌;佛陀則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不會感到恐慌,他是真正無畏的大智者。

  在《旗幡經》裡,佛陀告訴比丘們在遭遇厄難時應當只想起他,然後憶念佛陀之功德。因為,只有佛世尊已不再恐懼、退縮,即使是面對最凶惡的魔怪。佛陀的法力無邊,他是我們所能得到的最高護衛、最高加持!

  身為凡夫,我們很難放棄一切世俗的享樂。雖然我們可以有些正見,但貪瞋癡的煩惱仍然強盛。

  如果與一般人交往,會很容易重拾舊有的陋習,如喝酒、賭博與濫交。這些僅會帶來即時但不善的快樂。

  只有當我們堅定地遵循佛陀的教誨,並全力傾心於佛世尊,我們才能掙脫這充滿著誘惑、神秘、幻象又空洞的欲界。否則,你很容易又會沉淪其中。

  四、奉獻自身於老師

  如果不能捨棄自身,則會成為一個不能受責備、頑固、不聽勸告、或不咨詢老師就隨自己所欲要到那裡就去那裡。對於這樣的人,老師將不予以財施或法施,因而難以學得奧秘的典籍。

  所以必須恭敬地請教。這也並不是說不能與老師討論他所給予的指示。即使是在請示和討論過後,老師仍然會叫你做一些在邏輯范圍以外的事。如果他是一位如上所述的良師,那麼就應當盡量遵從他的指示。

  五、履行學生的任務

  1、照顧老師。

  照顧飲食起居等。如果並不擅長於執行這些任務,可以供養其他物資品以作為替代。用這樣的方式向老師表示感激,同時也能減輕老師授業的負擔。最重要的是謙虛地布施或供養,才能種下更好的善業,且成為增上的助緣。

  2、禮敬老師。

  唯有抱著恭敬與謙虛的心,才能真正地得到老師的祝福。為了圓滿地對老師履行正務以讓老師感到歡喜這一環節,學生也應當在晚上的時候去禮拜老師。

  3、請示老師。

  私人的接見面談也非常重要。這不像普及教育,因為老師必須針對每位學生的個人進展給予指導。如有需要也可以每天與老師會面,況且這也可以激發精進及完成老師所給予的日常功課。

  或許,剛開始時不會察覺到每天的點滴指正帶來的進步。但時日一久,將會發覺自己已經進步神速。這就是所謂的滴水穿石,積沙成塔了。從世俗邁向修行的路程中,這可算是最有效的方法――潛移默化。

 

上一篇:無憂法師:警惕三毒中的第一大毒 貪!
下一篇:嘎瑪仁波切:感恩,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