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能法師:彌勒佛為什麼笑?在笑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彌勒佛為什麼笑?彌勒佛在笑什麼?

  印能法師

  大凡走進漢傳佛教寺廟的天王殿,殿中央端坐的都是一尊慈顏善目的大肚彌勒佛。這尊人見人歡喜的彌勒佛在笑什麼?為什麼笑呢?

  其一、笑人外求,示依二力。

  當下不管男女老少,凡走進寺廟的香客頂禮膜拜,十有七、八是求佛菩薩保佑平安、救苦救難。有病的祈求消災康復,做生意的祈求多多發財,高考的祈求考上名牌大學,已婚未育的祈求早生貴子……人們都想借佛菩薩神通廣大的力量,而滿足自己的無量願望。這是大部分人信佛人的真實心理,但對於學佛人來說,學佛的本義遠不止如此。

  佛菩薩絕不是救世主。佛門弟子學佛修持靠的是二力即自力與他力(佛菩薩加持)這兩者的結合。凡修持一切法門,首先要自強自力持戒修行。《長阿含經·善生品》佛言:“朝夕勤修務,事業無不成。”而自力的具體做法,就是學佛求生淨土必須勇猛精進做到信、願、行。

  信,就是斷疑生解。《華嚴經》雲:“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願,就是從心裡發大願,決定往生到你所選擇的淨土中。以兜率淨土為例,《法苑珠林》雲:“凡夫力弱,習惡固多,其心怯弱,初學佛法,恐畏退散,故當發願,扶持是行,乃至終身,無有障惱,隨種善根,願共含識,自在往來,彌勒內院。得至佛前,隨念修學證不退轉。”行,就是持戒修行“不離世間覺”,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地實行之。

  “信、願、行”是修持一切法門必具的三大資糧,也是“自力”的出發點、著力點、歸宿點。當然各人自身的根機和業力有所不同,所選擇的修持法門也應因人而異。單靠“自力”修持是難以往生極樂淨土的,往往是力不從心的。因此在奮發“自力”的同時還要靠增上緣“佛力”的相助。佛菩薩也會像母親對待兒女一樣普度眾生。《大般涅槃經》卷三偈雲:“佛見眾生煩惱悲,心苦如母念病子。”彌勒十願中,願願都是為了度化眾生而加持精進學佛者。

  其二,笑對人生,離苦得樂。

  梁簡文帝《菩提樹頌序》記:“悲哉六識,沉淪八苦,不有大聖,誰拯慧橋。”面對人生種種苦,只有運用佛法的大智慧,勇敢面對,實地修行才能得以解脫。

  其三,笑迎和諧,從心開始。

  台灣台南開元寺有這樣一幅對聯,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腹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經中記載:彌勒佛是未來佛,是慈心“施予眾生樂”歡喜自在佛。彌勒示笑,度化我們迷途之人要勤於忏悔業障,轉迷成悟,快樂面對人生。與家人、親友、同事和諧相處,直至達到生死涅槃的彼岸。

  如何“從心開始”?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對一切眾生起柔軟心、慈悲心,將此作為我們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態度和原則。令眾生歡喜“和合”,這樣才會消解人們的精神苦悶,促進社會和諧。

  “彌勒人前慈示笑,眾人所感皆非同“。彌勒菩薩慈顏示笑,告訴我們要敞開胸懷,勇敢的面對人生,從自身做起,建設和諧社會。我們要時刻學習彌勒菩薩的歡喜自在,利樂有情,自然歡喜道業早成。

 

上一篇:宣化上人:少說社會應酬話
下一篇:學誠法師:在修行中,“好好說話”與“好好聽話”是有區別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