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幸福不在遠方,就在你身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類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麼樣子?幸福就像一個萬花筒,透過玻璃,每個人看到的都不同。與其說幸福是偶得的鴻運,倒不如說幸福是生活中的點滴。真正的幸福,需用心而不是用眼觀看。村上春樹用“小確幸”來指代生活中微小而確實的幸福。其實幸福無非四點,“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陪孩子做游戲”。

  有家可回就是幸福

  人就像風筝,家就是那根繩。家在,根就在。家就像我們漫漫人生中的補給站、休息所,不管你在外遇到多少委屈,經歷多大的困苦,家都能以它獨特的魔力將你人生的冰霜融掉,並重新給予你前進的力量。

  有家可回的人是幸福的。家就像痛苦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立在那裡,照亮你來時的路,每一個在外拼搏的人都因為這盞燈變得心安,因為他知道不管如何,總有個家在等著他,總有個地方能夠無條件地接納他。地震、海嘯、台風,自然的力量太過強大。在翻雲覆雨的自然力量面前,我們發現人類太過渺小,一場地震過後,可能你認為一直在那裡的家就變了模樣。

  人們總是認為輕易得到的幸福不是幸福,有家可回被當做雞毛蒜皮的小事,但當你真正經歷過那些驚慌,那些無家可回的日子,你就會發現,有家可回真好,有個家在你背後,真幸福!

  父母健在就是幸福

  古語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大概是人世間最大的憾事。之前有過一項調查,在“你認為幸福是什麼”的問題下,多數人都選了父母健在。

  胡適曾在《先母行述》中寫道自己陪伴母親的時間不多“生未能養,病未能侍,畢世劬勞未能絲毫分任,生死永訣亦未能一面。平生慘痛,何以加此!”百善孝為先,父母健在是子女最大的福氣。

  季羨林曾寫過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從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一直到他讀大學二年級為止,在這段時間裡,他僅僅在母親身邊呆了幾天。母親去世後,他便失去了同母親在一處的機會。季羨林說母親去世後“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一個失去父母的人是孤獨的,是靈魂不全的孤兒。季羨林在國外留學期間,每每看到別人的母親,聽到別人母親的慈愛的話,都會在心頭湧上一股淒涼,一種思念。別只顧奮斗,而忽視了父母。不經意間你會發現皺紋不知何時爬上了父母的臉,父母的背也不再寬厚挺拔。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父母健在就是幸福。

  愛人相伴就是幸福

  愛與善是幸福的源泉,愛人間的一句情話,一個眼神,都是幸福的折射。有一個愛人,伴你左右,他懂你的喜憂。彼此相愛就是幸福。兩個相愛的人哪怕一整天枯坐對看也是幸福。與父母、子女相較,愛人是陪伴你時間最長的一個。

  人生途中有愛人相伴是一種幸福,愛大概是最奇妙的調味劑,有了愛,不論什麼樣的生活你能品嘗出的只有甜。

  我國著名翻譯家朱生豪以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聞名,除了翻譯莎翁的劇作,朱生豪本人的愛情故事也是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作品之一。生活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年僅32歲就因病去世。單看這兩項你或許會以為這定是個悲催又生活淒苦的人,但朱生豪是幸福的,因為有了真摯的愛情,因為有了相伴的愛人。朱生豪在給宋清如的信中說“要是我們兩個一同在雨聲裡做夢,那意境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聲裡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子女健康就是幸福

  為人父為人母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更能讓他們感到幸福。孩子是父母的歡喜。蘇東坡晚年寫了一首詩“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孩子身體健康大概是天下所有父母最真切的願望,不論你是長還是幼,只要你還是父母的孩子,父母永遠牽掛著你的身體。

  傅雷在六七十年代遭受困苦,但在其寫給兒子的信中,完全看不到一點陰霾。大概在那段歲月中,看到離家的兒子生活快樂身體健康是傅雷最大的幸福。

  幸福,並不是腰纏萬貫,財產富足。幸福是用心感受的愛意與溫暖,是寒冷冬日裡媽媽包的餃子,是愛人在黑夜裡為你亮起的燈,是你耳邊響起的孩子笑聲,是你滿身疲憊歸來時看到的家門。

  幸福不是你想要得到什麼,而是珍惜你已經得到的。幸福不在遠方,不在欲望,它就在你身旁,幸福就像香水,不是潑在別人身上,而是灑在自己身上。

 

上一篇:據講算命准也沒用,逃不掉因果
下一篇:人生最難的角色,就是做父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