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第十八願善導釋》 054 昙鸾大師建立他力往生理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聲之聲、無聲之聲

  “聲”有有聲的聲音,有無聲的聲音。譬如在這裡,大家專一地開懷暢念這句彌陀名號,這是有聲地跟阿彌陀佛呼應;那睡覺的時候,沒有出聲念佛,或者做事情、動腦筋的時候,不能專心念佛,甚至妄想來的時候,也沒有在念佛,可是一個念佛人,睡醒了之後就會念佛,動完腦筋、做完事情之後也會念佛,乃至妄想雜念過了就會念佛。為什麼?因為他是一個念佛人。乃至睡覺、打妄想,或是做事情、動腦筋的時候沒有念佛,可是念佛之心、願生之心,有沒有?有!是存在內心之底的,那就是無聲之聲,在跟阿彌陀佛呼應。這也就是善導大師所講的“念念不捨、念念相續”的意思,也是“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淨土為期”的內涵。

  呼喚某人喻

  我們在這裡呼喚某某人過來,某某人就會過來,“某某人,請你把那一本書請過來”,他就會請過來,這是因為這個名稱就是他本身,如果不是他本身的名稱,你念某某人,某某人不在場,他就不能感應而來。

  開燈燈亮喻

  就好像我們按電燈開關,電燈開關一按,電燈立刻就亮起來,這是因為開關跟電燈線路是銜接的,它的接觸是無障礙的。

  阿彌陀佛也是一樣,這個聲音——南無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是名體一如,阿彌陀佛跟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不二、一體不離的,可說阿彌陀佛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又沒有障礙的。因此,念佛人不管何時,不管何處,只要念佛,阿彌陀佛當下就會無有障礙地應聲而現,聞聲救苦。這種道理,如果看《念佛放光》的事例,便容易體會。不管何人,只要念佛,身便放光,這光是佛光,能消災障,能增福慧。

  遠地喚人喻

  如果說阿彌陀佛不是無有障礙的,他不是遍滿整個大宇宙的,他不是隨時都存在的,這樣我們呼喚他,他就未必知道了。好像某某人遠在外地,我們在這裡再怎樣呼喚,他都不知道,因為我們與他之間有障礙,也就是接觸不良。事實上,阿彌陀佛與我們是無有絲毫障礙的,他的接觸很好,就如電源開關,一按立刻就有感應,電燈就亮,屏幕就立刻出現。所以,“令聲不絕”這個聲音,是阿彌陀佛跟念佛人之間圓滿無間、感應道交的呼應關系。

  白鶴呼子喻

  《易經》有一句話說“鳴鶴在陰,其子和之”。鶴就是白鶴,白鶴在樹蔭底下呼叫它的孩子,鶴子在別的地方聽到,也跟著叫,跟著互相應和,這是一種自然互動,不勉強的。為什麼呢?所謂母子連心、天性自然。

  同樣道理,阿彌陀佛跟我們念佛人、我們念佛人跟阿彌陀佛,也等同是母子連心一般,是天性自然的。阿彌陀佛感動我們來歸命他、把他當作我們的救主、把他當作我們的父母、以念佛作為我們的生命、以念佛作為我們的生活,所以,阿彌陀佛念我們,使得我們來念阿彌陀佛;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同樣來念我們: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的呼應關系。

  阿彌陀佛呼喚我們,這就是“南無”,而我們呼喚阿彌陀佛,也同樣在“南無”裡面,所以善導大師說:

  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

  歸命,是我們把生命歸投於阿彌陀佛的救度,也是阿彌陀佛要我們歸回極樂世界的命令。所以“南無”當中有佛的招喚,也有我們的回應。

  “亦是發願回向之義”,我們為什麼歸命?就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什麼要我們歸命?因為阿彌陀佛把他成佛的功德,也就是往生極樂世界成佛的功德資糧,回向給我們。因此,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念佛人就與阿彌陀佛永遠在一起,亦即我們跟阿彌陀佛永不分離。所以,這句“令聲不絕”是有呼應關系的,而這呼喚關系是“念念不捨,念念相續,畢命為期”的。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這“具足十念”是什麼意思呢?第十八願說是“乃至十念”,他就在念念當中,就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是“乘念往生”。

  二、“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又言(《聖教集》336頁):

  緣佛願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這裡是解釋“乃至十念”,就是“稱名念佛”;而“乃至十念”便能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靠我們的功德、功夫,完全是“緣佛願力故”,是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才使得“乃至十念”的念佛人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也就是不管是聖人凡夫,不管是善人惡人,不管是平生臨終,之所以能夠念佛往生,不是靠念佛者本身的功行,完完全全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

  《地藏經》說我們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因此不可能靠我們的業往生極樂世界,必須靠阿彌陀佛的力量。乃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要往生極樂世界,也不是靠他們等覺的功夫、功德,還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佛力、功德力。所以,文殊菩薩的發願文就說:

  願我命終時,除滅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國。(《文殊師利發願經》)

  普賢菩薩的發願文也和文殊菩薩相同: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華嚴經》)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流露出的真情,與下品下生所流露的蒙佛救度的真情是一樣的。

  (一)佛願強緣,五乘齊入

  因為要往生彌陀報土,都是同一種心情、同一個因——蒙佛救度的心、乘佛願力的緣。就如善導大師所說的:

  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五乘”就是凡夫的天乘、人乘,以及超凡入聖的聲聞乘、緣覺乘,以及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性以上的法身菩薩。五乘同樣都是靠佛的願力,而平等地進入佛的報土,同樣的因,同樣的果。而不是說因為人天還有貪瞋癡的煩惑未斷,所以就往生到凡聖同居土,聲聞、緣覺就到方便有余土,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性以上的菩薩就到實報莊嚴土。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五乘分入,而不是齊入,那就不同因、不同果了。

  (二)一因、一緣、一果

  我們的傳承有別於其他的傳承,我們完全依照善導大師這個法脈。善導大師這個法脈完全依據淨土的經論,顯出淨土正確的內涵。什麼樣的內涵?就是目標、方法和根機。

  目標——彌陀報土。

  方法——專靠彌陀的願力,也就是專稱彌陀佛名。

  根機——十方眾生。不論聖凡善惡,萬機就是一個機,也就是第十八願的根機。

  這樣,就是一因(念佛)一緣(佛力)一果(彌陀報土)。

  (三)他力理論

  所以,昙鸾大師在這裡建立了一種理論,什麼樣的理論?“他力”的理論,也就是佛力,佛的願力的理論。不論聖凡善惡,不往生則已,一旦往生彌陀報土,無不“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也就是都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不是說我們凡夫固然要靠彌陀的願力,可是菩薩就不用靠彌陀的願力,不是的,通通都是靠彌陀的願力,這就是昙鸾大師建立的他力理論。

  理論建立必須有根據,而且這個根據必須是佛說,如果是菩薩說,那還不行。所以,昙鸾大師接著就舉出《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當中的第十八願、第十一願、第二十二願作為他力的理論依據。

 

上一篇:秦東魁:寧捨當官的爹,不棄要飯的娘!
下一篇:印光大師:枉受輪回之苦,難道不悲哀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