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若沒有斷惡行善的基礎,禅定功夫很深,只會投生為餓鬼或旁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止觀主要是寂止和勝觀。若是只有寂止沒有勝觀,不能斷除我執,摧毀煩惱;若是只有勝觀,沒有寂止,也不能摧毀煩惱,斷除我執。只有寂止和勝觀雙運才能斷除我執,摧毀煩惱。

  寂止指的是禅定,就是如如不動;勝觀指的是智慧,就是了了分明。勝觀——智慧很重要,若是沒有無我和空性的智慧,只有寂止——禅定這樣的功德,也沒有多大意義。

  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己在修禅宗,都喜歡打坐,在無想的狀態下坐著。禅宗裡有這樣的安住,沒有任何念頭,沒有善也沒有惡。真正明白了以後,可以什麼都不想。但是在沒有明白之前,什麼都不想是一種過患,這是一種無記的狀態,根本不是真正的禅定。有的人這樣打坐也能進入狀態,進入狀態以後也會有很多覺受,有一些禅悅,也能稍微出現一些神通,但是卻對治不了煩惱。

  這樣修無想禅定,在無記的狀態中安住,只會有兩種結果:其一,有一些斷惡行善的基礎,能投生到天界,尤其是能投生到長壽天;其二,若沒有斷惡行善的基礎,禅定功夫很深,只會投生為餓鬼或旁生,尤其會投生為旁生。現在有些旁生能夠進行所謂的冬眠,就是前世修無想禅的一種果報。若是真心想解脫、想成就,隨便打坐是很危險的。也許當時很舒服,有一些禅悅,也會出現一些神通,但這都是世間的,不能對治煩惱,不能去除我執,還會造業,還要六道輪回。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在修禅宗,其實修禅宗不是這樣的。修禅宗是在明心見性的基礎上自然安住。沒有明心見性,沒有勝觀、智慧的基礎,隨便安住或在無記的狀態中安住很危險!

  真正進入狀態以後,再想轉變非常難。我以前遇到過這種人,現在我們這裡可能也有這樣的人,以前就愛打坐、修禅宗,現在雖然想從基礎開始修,但是他嘗到了一點點的甜頭,感受了一些禅悅,於是很難放下。

  所以不要瞎打坐,真正有了一定的見解以後才可以靜修。我們現在主要以觀修為主,靜修是指觀修累了稍微休息、放松一下,靜靜地坐一會兒,但是時間不要太長。從這個狀態中緩過來後,念頭又起來的時候再繼續觀修。修正行的時候以靜修為主,但也有觀修。靜修時實在靜不下來,或者實在進入不了狀態的時候,可以思維其他的內容。靜修是心有地方安住,在那個狀態中靜靜地坐會兒。現在我們根本沒有找到心的歸宿,沒有回歸當初,所以根本不知道將心安在哪裡。等真正找到了心的歸宿以後,用一種方法把自己的心安住於那個狀態或見解當中了,才是真正的靜修。

  我們修加行的時候以觀修為主,這是很重要的,與成就有著直接的關系。“我今天很舒服的,坐一坐,明天再說吧。”你這樣一拖再拖,養成習慣了就不好改了,尤其是進入了狀態以後,很難放得下。

  為什麼說要按傳承、按儀軌、按上師的指導修行?這個很重要。我們要取得成就一定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就是上師讓你怎樣做你就怎樣做。傳承是怎樣講的?儀軌是怎樣要求的?上師是怎樣教的?一定要按清淨的傳承,按圓滿的儀軌,按殊勝的竅訣進行,這都是成就的要訣。如果你不想成就就不說了,若是真想成就,就要這樣修行,不能自己摸索,自以為是隨便地觀修、靜修,否則很危險。學佛修行是非常嚴謹的大事,大家應該重視起來,慎之又慎。

  四禅八定是屬於世間的禅定。這裡講的是超越四無色,四無色是無色界的四處: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這屬於世間最高的禅定與境界。最下面的是欲界,然後是色界:一禅、二禅、三禅、四禅;再然後是無色界,就是剛才說的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無色界是世間最高的境界。但是在此處我們要學的是超越物質、超越無色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超越了無色界,已經是超越世間了,不是世間的禅,而是出世間的禅。

  為什麼說是出世間的禅呢?就是有勝觀的攝持,勝觀就是有無我和空性智慧的攝持,這種禅定才是超越三界的禅定,超越處於世間的禅。勝觀、智慧很重要。

  我們現在修密宗,密宗有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圓滿次第有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無相圓滿次第指的是空性的智慧,就是空性見解。空性的智慧就是萬法抉擇為空。若是沒有無相圓滿次第的攝持,修生起次第是很危險的,容易變成鬼魔。禅定要超越三界,要和勝觀雙運,就是有無我的智慧,尤其要有空性智慧的攝持。

 

上一篇:我的忏悔:不孝頂撞侮辱父母
下一篇:聖嚴法師:感同身受,就能放下執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