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是全知麥彭仁波切著,索達吉堪布譯。凝集全知麥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結晶,是整個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圓滿齊備宣說釋迦牟尼佛生平事跡之巨著。全知麥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與由衷的敬仰,為後世留下一部記載佛祖行持的光輝論典。以下簡述佛祖釋迦牟尼傳記。本集是《釋迦牟尼佛廣傳》四持戒品 43、和氣四瑞。
久遠之前有一地方名為嘎西,其地長有茂密森林。森林中棲息著一只羊角鳥、一只山兔、一只猴子,還有一頭大象,四動物和睦相處,遠離一切爭論,歡樂、祥和安穩度日。一日,四動物商議道:“我們應恭敬最年長者。”於是經相互協商後,大家一致同意以烈卓達樹作為參照,對比相互之間長幼順序。羊角鳥建議說:“你們均應談談各自小時候所見樹之身量。”
大象首先發言道:“我們年幼時見到此樹,它有與我現在身體同等之高度。”
猴子緊接著發言:“當我小時候與猴群看見這棵樹時,它有我現在身體同等高度。”
聽罷二位所言,大家一致公認道:“象與猴子比較,當屬猴子年歲較長。”
山兔則接過話說:“我小時候,這棵樹尚只有兩片嫩葉。我還舔過這兩片葉子上的露水。”
於是大家又評議說:“與前二位比較,你山兔應算年齡較老。”
羊角鳥最後說:“無論怎樣,這棵樹你們幼時都見過。而我以前只吃過這棵樹之種子,在此地撒下不淨糞後,它才能破土而出並日益長大。”
其余三位伙伴則一致說道:“我們當中屬你年歲最長,大家理應對你恭敬承侍。”言罷,猴子首先對山兔、羊角鳥禮敬一番,山兔則對羊角鳥恭敬頂禮,而大象則對其余同伴皆恭敬承侍。自此之後,四動物間無論日常起居或行走外出均按長幼順序次第相偕。有時行進到山勢較陡地方,大象身上蹲立猴子,猴子肩扛山兔,山兔頭頂站立羊角鳥,煞是老幼有序。
四動物共同發願行持善法,羊角鳥告訴諸位道:“我們應即刻斷除殺生。”大家聽後便都問它:“如何斷除?”羊角鳥向它們解釋說:“我們即便只吃水果、野草,也有殺生與不殺生兩種可能。從今往後,我們只應以不殺生方式進食。另外,在我們享用一切物品時,應力斷不予取,堅決不拿非我們所有之物。並且在平日生活中,還要戒除邪YIN、妄語、飲酒諸過,就連有些含有能令人眩暈陶醉之物的樹葉、水果,也不應飲食。”
四伙伴於是開始持守五戒,並一直堅持不懈。羊角鳥後來又鼓勵同伴們說:“我們不但要自己守持,還應動員其它眾生嚴守五戒。”接下來,山兔便開始勸所有山兔,猴子就開始勸所有猴子,大象則對同類及老虎、獅子等猛獸苦苦相勸,希望它們均能守護五戒。此時羊角鳥則對它們說:“所有你們無法調伏之無腳、四足、飛禽等等,均交與我來對付,我會想方設法令它們皆守五戒。”
幾位好伙伴從此開始想盡各種辦法力圖令旁生也能行持五戒,在它們帶動、勸請下,動物們都能漸漸做到互不損害、如理如法在森林中平和度日,以其厲行善法之因,天人也降下和合雨水。後來,整個大地之上,莊稼豐熟、植物茂密、鮮妍之花滿目盛開,整個國家喜獲豐收、財富圓滿。
人們均親眼目睹上述國泰民安景象,國王則理所當然地認為此乃自己如理如法治理國家所感得,而王妃、眾太子、大臣、城中諸人則以為此乃他們各自威力所感得。國王後來了知此種情況後,心中明白人人都自負認定自己實為令國土風調雨順、國民平安吉祥出力最大者,於是他便想到看相者那裡問個究竟。但看相人卻無法看出此中奧妙。
離鹿野苑不遠處有一園林,有一受人人恭敬之仙人就居住於此。國王就又親往具五神通之仙人處問訊:“目前在我治下國土中,眾生互不損惱、和睦相處、如理如法安居樂業,天人也降下雨水,以至於林木茂盛、莊稼豐饒。我當然認為此乃我如理如法住持國政所感得之果報,而王妃、城中諸人等又各自以為此乃他們威力所感。請問到底是誰引來如此祥瑞景致?”
仙人最終一語道破天機:“這並非依靠國王、王妃或太子等人之能力就能感得,實是你國中四動物威力所致。”國王不覺心生好奇:“我倒要看看它們有何神通異能。”仙人則回答說:“無甚奇異之處可供你觀瞻,它們只是嚴守五戒而已。若你能如此行持,也會給你及國家帶來無窮利益。所謂五戒者,是指戒殺生等……”仙人接著便向國王宣說了五戒教義。
國王聞已就發願道:“我一定持守禁行五戒。”不唯國王如是行持,從王妃到眾太子及城中諸人,人人都開始以五戒規范個人行為。
聞聽梵施國王與眷屬相繼守持五戒,鄰國也將此消息輾轉相告,以至贍部洲許多眾生都漸漸以五戒作為日常行持。這些五戒行者死後均得以轉生三十三天,而帝釋天則對天人眷屬宣說原因道:“受人恭敬、於森林中苦行之羊角鳥,率先行持梵淨行後,引導世間很多眾生都守持戒律。以此緣故,才多有人眾死後轉生善趣天界。”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就曾為那只羊角鳥;而山兔則為後來之捨利子比丘;猴子為後來之目犍連比丘;大象則為後來之阿難比丘。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變為旁生時,亦能讓自他守持戒律。變成人、天等眾生後,此類行為更是舉不勝舉。
另外,釋迦牟尼佛為帝釋天時,當時有大批非天軍隊正與天人激烈交戰。天人無法取勝,只得敗退而回。在撤退路上,天人遇一鐵柱樹,樹上有大鵬鳥剛孵出之幼雛。慌亂之中,天人所騎馬車上之轅木撞著鐵柱樹,結果險些撞落大鵬鳥幼仔。帝釋天對駕車者瑪得樂說道:“你駕車時萬勿觸碰大鵬鳥幼雛。”瑪得樂辯解說:“我實在無計可施,因後有非天軍隊窮追不捨。”帝釋天正色說道:“我們即便死去也不足為惜,但此乃可憐、弱小幼鳥,一定不能被我們殺害。”帝釋天隨即命令瑪得樂馬上返回,結果馬車又折返回去。而非天卻因恐懼、害怕,頓時四散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