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金剛經》中講3個字,真正的人生大修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經》上“善護念”三個字,鸠摩羅什不曉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譯的。研究鸠摩羅什的傳記,就知道他是一個到達悟道、成道的大菩薩境界的人,他當時翻譯的“善護念”這三個字,很了不起。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

  《金剛經》要點在哪裡?就是善護念,好好照應你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

  金剛經就是平凡裡頭的真實,平凡裡頭的超脫。

  善護念,才不煩惱

  佛家修大徹大悟的方法中,有個四念處,就是念身、念受、念心、念法。念心是四念處裡非常重要的,隨時念這個心,知道了這個念頭,就是善護念。

  我們的這個身心很重要,念身,此身無常;念心,我們思想是生滅的,靠不住的,一個念頭起來也立刻就過去了,去追這個念頭,當它是實在的心是錯誤的,因為這個思想每一秒鐘都在變去。

  什麼叫念?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照佛學的解釋,人的一念就有八萬四千煩惱。煩惱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裡很煩。

  譬如,有人坐在這裡,盡管金剛經拿在手上,也在護念,他護一個什麼念呢?一個煩惱之念,不高興。自己也講不出來為什麼不高興,連自己都不知道,醫生也看不出來,這就是人生的境地,經常都在煩惱之中。

  煩惱些什麼呢?更多時候是“無故尋愁覓恨”,這是紅樓夢中的詞,描寫一個人的心情。每個人都是如此,“無故”,沒有原因的;“尋愁覓恨”,心裡講不出來,煩得很。結果呢?一天到晚怨天尤人。

  人的心念,一念之間包含了八萬四千的煩惱,這就是我們的人生。解脫了這樣的煩惱,空掉一念就成佛了,就是那麼簡單。但是在行為上要護念,要隨時照顧這個念頭。

  “善護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圓滿。這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金剛經》的一只金剛眼,也就是《金剛經》的正眼,正法眼藏。

  真正的修行困難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善護念”。

  善護念,才有定力

  真正的修養,不管在家出家,只有三個字,“善護念”。

  《金剛經》在說大般若的修持,這個般若不是純粹的般若,他講的是般若的體,就是道體,及見道之體的修行方法。

  開始先告訴我們,如何是修戒的般若,就是“善護念”這個要點,由開始發心修行到最後的成佛,就是靠善護念。

  接著下來,就說善護什麼念?無住,過去了就過去了。無住就是定,善護念就是戒,金剛經的般若本身就是慧,這是拿戒定慧的道理,來說明金剛經的本身,般若法門就是如此。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善護此念就是持戒。

  《金剛經》又說“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這句話更嚴重。怎麼樣叫忍?這個忍在佛法修持裡是一個大境界。

  善護念,才得清淨

  經雲:“一念初起,無有初相,是真護念。”

  《金剛經》只有一句話,你懂了就悟道--“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一切修行法門只有兩個字“護念”而已。

  起心動念要處處看清楚,能清楚自己的起心動念,八萬四千法門就是這句話“善護念。”護念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護念到“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才是善護念。

  所以,經上說“一念初起,無有初相”,念頭一起就像水上的泡沫一樣,隨起隨空。“是真護念”,這樣就解了真護念,也是真無心。

  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禅,修行方面有四句話,大家一般不注意,“外息諸緣,內心無喘。

  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外息諸緣,放下外面的一切,隨時如此;內心無喘,為什麼用這個喘字?

  喘氣,我們普通認為是呼吸,內心靜止了,呼吸也住了,心氣一住了,念也住在息的境界上,一切雜念妄想都住了,就是內心無喘。這個就是金剛經的善護念。

  心如牆壁,不是得了心髒病狹心症,是內外隔絕了,外面環境再吵、再亂,沒有關系,自己內心依然清淨,所以心如牆壁就隔離了。

  心出家了那才是真出家。永遠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動壞念頭,乃至不動念,意念如如不動。

  聲明:

  五台山文殊道場 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人雖負我,因果不負
下一篇:對於惡人的傷害,我們不要糾纏,因果的力量會讓惡人自食其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