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簡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簡介

  藏傳佛教常見法器

  藏傳佛教的各種法器、供品繁多,大致可分為六大類,即:禮敬類,如袈裟、項珠、哈達等;稱贊類,如鐘、鼓、骨笛、六弦琴等;供養類,如供台、水盂、花籠、華蓋等;持驗類,如念珠、木魚、金剛杵、磬、灌頂壺等;護摩類,如護身符、秘密符印等;勸導類,如刻有或寫有六字真言的輪、筒、壁、幢、石等。但這些器物不僅限於一種功用,有時是兼有幾種功用。

  經幢:

  是一種供養法器,用羽毛、寶石、緒絲等制成。

  法輪:

  法輪是古印度的一種兵器,後被佛教吸收為法器,象征著佛法永不熄滅,寺廟牆上常寫的“法輪常轉”就是這個意思。法輪一般有八根輻條,象征著釋迦一生傳教的八件大事。在寺廟的屋頂正中往往安裝著銅制的鎏金法輪,左右各有一伸頸伏臥的金鹿,這是象征釋迦在鹿野苑初轉法輪,首次說法。

  金剛杵:

  梵語叫伐折羅,原是古印度的兵器之一,後被密宗吸收為法器。佛教密宗用金剛杵代表堅固鋒利之智,可斷煩惱,除惡魔。因此它是代表佛智的,有不性、空性、真如、智慧等含義。金剛杵有獨股的、三股的、五股的、九股的等多種,一般以五股為多見。金剛杵圖案在喇嘛廟裡觸目皆是,在圖案和曼陀羅上還常見兩個金剛杵垂直交叉,呈十字形,稱為金剛交杵。

  金剛橛:

  原來也是兵器,後被密宗吸收為法器。有銅、銀、木、象牙等各種材料制成的,外形是一尖刀狀刃頭。有的手柄端是佛頭,也有的是觀音菩薩像。金剛橛又叫四方橛或四橛,修法時在壇城的四角豎立,意為使道場內堅固如金剛,各種魔障不能前來為害。

  金剛鈴:

  金剛鈴的外形類似手鈴,是修法時所用的法器,其柄端也有佛頭、觀音或五股金剛杵形。其意是驚覺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在和金剛杵一起使用時,也有陰陽含義在內,一般以金剛杵表陽性,以金剛鈴表陰性,有陰陽和合的意思。

  骷髅碗:

  藏傳佛教密宗盛行用人的骷髅制成各種法器。骷髅碗也稱人頭器,它是密宗修法者舉行灌頂儀式時,在灌頂壺內盛聖水,頭器內盛酒,師傅將聖水灑在修行者頭上,並讓其喝酒,然後授予密法。灌頂的意義是使修行者聰明和沖卻一切污穢。 人骨笛:藏語稱為“罡洞”,長約三十厘米,是用人的小腿骨制成,局部包銀或銅,吹起來聲音尖利刺耳,給人以恐怖之感。

  噶烏:

  意為護身符,一般是銀銅制的小盒,外表雕飾非常精美,多鑲嵌寶石、松石、珍珠,裡面有泥或金屬制成的小佛。信徒們多把它隨身攜帶以祈佛法佑護,蒙藏的貴族也把它戴在發髻中標志官位。

  裝藏:

  佛像、佛塔和經筒等內部都有裝藏,才算具有靈異,並可產生神力。裝藏要有梵文或藏文的經咒,這些經咒印在長條紙帶上,卷緊後用漿糊封口,最後用黃絹包裹。此外還需有五寶,即金、銀、珍珠、珊瑚、青金石;五甘露,即蜂蜜、石蜜、乳、酪、酥油;五藥,菖莆、仙人掌、苦參、烏賊、籐梨干;五谷,稻、大麥、小麥、綠豆、白芝麻;五香,白檀、沉香、肉寇、龍腦香、郁金香。將這些五谷雜糧、藥材土產和金銀珠寶碾成顆粒混合後包以黃絹裝入佛藏,從而使佛像不散不朽,不生蟲蛀。 曼達:是一個裝滿了五谷雜糧、各色石子、貝殼、碎瑪瑙、松石、珍珠等的銅盤,常置於寺廟的供桌上。曼達象征須彌山,因須彌山按佛經說是金、銀、銅、鐵四寶所在,所以它也是用各種金屬珠寶裝飾而成的。曼達多由四層組成,每層都是中空的環狀,以銀、銅等薄皮镂刻而成,非常精細,上面鑲嵌珠寶,並編織成各色圖案,每層依次往上收斂,形成塔形,最上面是象征財寶的尖頂。

  法會時,法師一面念經一面往上面撒雜碎珍寶,撒滿底層後再放一層,依次將最後一層放上,象征著祈願吉祥幸福、贊歎須彌山的功德。

  法器是作法事時使用的器物。藏傳佛教的法器類繁多,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這些法器大體可以分為禮敬、稱贊、供養、持驗、護魔、勸導六大類。袈裟、項珠、哈達等屬於禮敬類;鐘、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號等屬於稱贊類;塔、壇城、八寶、七政、供台、華蓋等屬於供養類;念珠、木魚、金剛杵、灌頂壺、嘎巴拉碗等屬於持驗類;護身佛、秘密符印等屬於護魔類;刻有或者寫有六字真言的瑪尼輪、轉經筒和幢、石等屬於勸導類。每件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含義,有的法器兼有數種用途。

  藏傳佛教法器大多以金、銀、銅鑄造為主,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貝殼雕以及布、絲織、錦緞等面料制品。其質材各異,造型奇特,制作構思巧妙,數量巨大,是西藏佛教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

  法器造型模式源於天竺

  西藏的寺院經堂是一座宗教藝術品組成的三維空間,而敬奉三寶的整個供品根據不同的類別可劃分成不同的系列組合,其中有花、香、柏、粉等微小供品和法衣、飾品、傘、勝幢、幡等組成的十供物。有禮儀贊頌的腰鼓、琵琶、唢吶、鈴杵钹、碰鈴、白海螺、鑲翅法螺、胫骨號等宗教樂器系列。供台上陳列的有淨瓶、沐浴瓶、供水杯、僧帽壺等;另有大小不等的銅燈、金燈、石質油燈等。象征清潔吉祥的八吉祥徽、七政寶、五供養妙等裝飾供器;禅杖、金剛錘、金剛杵、內顱器、缽盂、寶輪、寶瓶、佛冠等法器供器是佛尊、菩薩、本尊神的手持標識。總而言之名目繁多的供器是由於佛教信徒侍奉的修行供養和觀想供養所產生的。

  法器造型模式最初源於古代天竺佛教,如輪寶乃轉輪勝王七寶之一。金剛杵和金剛橛原本是古印度的兵器,後來被密宗吸收為法器。說到胫骨號的有一段頗為有趣的典故。據傳印度某大成就者避世隱居,半夜獨自在天葬台苦修,逢悲憫之心時取用骷髅胫骨做笛吹奏,其尖聲刺利的聲音喚起他厭世悲憫的共鳴。從此胫骨號成為密宗修法的一種樂器。

  忽必烈賜八思巴法螺

  隨著社會經濟和藏傳佛教的興起,到公元七世紀西藏出現了金屬工藝的宗教藝術品銅像和合金佛塔,供器只有銅質油燈和供水杯等。到公元八世紀中葉,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曾遣使赴克什米爾、天竺等國迎請了寂護和蓮花生大師進藏傳教密法,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古剎桑耶寺,對於佛教西藏化起了積極的作用。金剛鈴、杵和咒師使用的防雹品等部分法器也隨神秘的作法儀軌在桑耶寺首次面世。從公元七世紀始到九世紀中葉止,可說是藏傳佛教法器與供器的濫觞期。

  公元九世紀中葉,吐蕃末代贊普郎達瑪大規模滅佛,藏傳佛教的前宏期結束。公元十世紀至十三世紀,佛教再度在西藏興起,並緊緊依附於割據一方的封建勢力。相繼產生了大小二十幾個教派和教派支系,主要有寧瑪派、噶當派、噶舉派、薩迦派、夏魯派、格魯派等。這時期寺院建築和佛教藝術有長足發展。外來與本地仿造的宗教用具逐漸增多,工藝技法臻於完善。此時有不少著名的法器傳世,元世祖忽必烈賜給八思巴的法螺是薩迦寺最為珍貴的文物之一。西藏的一些著名寺院如薩迦寺和夏魯寺等寺院內出現了大量宮廷制造的僧帽壺和香爐等。阿裡古格王為迎接阿底峽的光顧,專門下令制造了一件黃銅長號,以示為慶典禮儀助威。這一時期,專修斷行的希解派在儀軌中普遍使用兆鼓、鈴、胫骨號等宗教法器。藏傳佛教的法器與供器的制造或使用上再次出現生機勃勃的局面。同時,明代中央政府繼續了元代政府扶持西藏宗教發展的方針,西藏地方與中央王朝之間的往來密切。宮廷中根據藏傳佛教的需要,制作了大量的宗教藝術品。這為當時的西藏佛教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乾隆以來佛像及法器進貢宮廷

  公元十七世紀以後,西藏的寺院建築和佛教藝術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不論是巍峨的依山式宮殿建築、巧奪天工的園林設計、雕飾華麗的靈塔,還是精美的造像、法器、壁畫、唐卡都令人歎為觀止。清代皇家崇奉藏傳佛教,乾隆以來西藏大量的佛像及法器進貢宮廷,北京故宮博物院至今珍藏著大量的藏傳佛教文物。同時,清宮廷也不斷將其制作或收藏的宗教品賜給西藏,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等地都收藏了很多青花僧帽壺、琺琅彩沐浴瓶和淨瓶等宮廷施予的法器。藏傳佛教提倡顯、密共修,先顯後密,密宗在傳承、經典、修習次第、儀軌、制度等方面有獨特的特點。西藏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修習的完整形態,憑借壇城、法輪、五方佛冠、嘎巴拉缽(也稱內供顱器)等法器,通過神秘的錯綜復雜的宗教儀式,實踐了對佛、菩薩、本尊神像的觀想。西藏博物館收藏和陳列的法器與供器大多系歷輩達賴喇嘛的宮藏品,這些法器無論從材料質地、制作工藝還是類別功用來講,都可以作為藏傳佛教法器的代表作。

  藏傳佛教法器簡介

  法器是作法事時使用的器物。藏傳佛教的法器類繁多,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這些法器大體可以分為禮敬、稱贊、供養、持驗、護魔、勸導六大類。袈裟、項珠、哈達等屬於禮敬類;鐘、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號等屬於稱贊類;塔、壇城、八寶、七政、供台、華蓋等屬於供養類;念珠、木魚、金剛杵、灌頂壺、嘎巴拉碗等屬於持驗類;護身佛、秘密符印等屬於護魔類;刻有或者寫有六字真言的瑪尼輪、轉經筒和幢、石等屬於勸導類。每件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含義,有的法器兼有數種用途。

  藏傳佛教法器大多以金、銀、銅鑄造為主,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貝殼雕以及布、絲織、錦緞等面料制品。其質材各異,造型奇特,制作構思巧妙,數量巨大,是西藏佛教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藏傳佛教的興起,公元7世紀西藏出現了金銅佛造像和合金佛塔,以及油燈和供水杯等少數種類的法器。公元8世紀中葉,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赤松德贊時期,曾遣使赴克什米爾、天竺等國迎請了寂護和蓮花生大師進藏傳教弘法,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古剎桑耶寺,對於推動佛教西藏化起了積極的作用。金剛鈴、杵等部分密宗法器,伴隨著神秘的作法儀軌在桑耶寺首次面世。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贊普郎達瑪大規模滅佛,西藏的佛教勢力受到沉重的打擊。從松贊干布到郎達瑪滅佛的時期被稱為藏傳佛教的前弘期,這個時期存世的宗教用具已很少見。吐蕃時期可以稱為是藏傳佛教法器的濫觞期。

  公元10世紀至13世紀初,正是藏族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時期。與此同時,佛教再度在西藏興起,並緊緊依附於割據一方的封建勢力。13世紀至15世紀是藏族封建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相繼產生了大小二十幾個不同的教派和教派支系,主要有寧瑪派、噶當派、噶舉派、薩迦派、夏魯派、格魯派等。寺院建築和佛教藝術有長足的發展,外來與本地仿造的宗教用具逐漸增多,工藝技法臻於完善。這個時期有不少著名的法器傳世,元世祖忽必烈賜給八思巴的法螺,是薩迦寺最為珍貴的文物之一。西藏的一些著名寺院如薩迦寺和夏魯寺等寺院內,出現了大量宮廷制造的僧帽壺和香爐等法器。藏傳佛教再次出現勃勃生機,藏傳佛教法器也逐步走向繁榮。明代政府繼續了元代政府扶持西藏宗教發展的方針,西藏地方與中央王朝之間的往來密切。宮廷中根據藏傳佛教的需要,制作了大量的密宗造像賜予西藏;同時,西藏也有許多精美的造像進貢給明朝政府。西藏佛教法器在明代繼續得到發展。

  五世達賴喇嘛以後,西藏的寺院建築和佛教藝術發展進入鼎盛時期。不論是巍峨的依山式宮殿建築、巧奪天工的園林設計、雕飾華麗的靈塔,還是精美的造像、法器、壁畫、唐卡,都令人歎為觀止。清代皇家崇奉藏傳佛教,乾隆以來西藏大量的佛像及法器進貢宮廷,北京故宮博物院至今珍藏著大量的藏傳佛教文物。同時,清宮廷也不斷將其制作或者收藏的宗教品賜給西藏,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等地都收藏了很多青花僧帽壺、琺琅彩沐浴瓶和淨瓶等宮廷施予的法器,西藏和中原王朝皇室之間這種頻繁的宗教往來,密切了西藏與祖國大家庭之間的聯系。藏傳佛教提倡顯、密共修,先顯後密,密宗在傳承、經典、修習次第、儀軌、制度等方面有獨具的特點。西藏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修習的完整形態,憑借壇城、法輪、五方佛冠、嘎巴拉碗等法器,通過神秘的錯綜復雜的宗教儀式,實踐了對佛、菩薩、本尊神像的觀想。西藏博物館收藏的法器大多系歷輩達賴喇嘛的宮藏品,這些法器無論從材料質地、制作工藝還是類別功用來講,都可以作為藏傳佛教法器的代表作。現將曼陀羅、法輪、五方佛冠、嘎巴拉碗、法螺、瑪尼輪等典型的密宗法器概述如下。

  (一)曼陀羅

  曼陀羅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壇城,藏語稱作"吉廓"。曼陀羅源於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動,那時的人們為了防止"魔眾"的入侵,修密法時就在修法場地修築起一個圓形或者方形的土壇,在土壇上修法,邀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親臨作證,並在土壇上繪出他們的圖像,由此構成了後世壇城的基本框架,演變出多種形式和類別的曼陀羅。壇城作為象征宇宙世界結構的本源,是變化多樣的本尊神及眷屬眾神聚居處的模型縮影。

  (二)法輪

  法輪是藏傳佛教中最常見的法器之一。佛教中把法輪喻指為佛法如轉輪聖王的"輪寶"一樣轉動不息。供奉法輪意在祈禱佛法住世,法輪常轉。常見的法輪分成八輻輪和千輻輪兩種。它既作為八寶之一來供奉,同時由於法輪象征了佛法的權威及莊嚴,在藏傳佛教中還作為吐蕃法王松贊干布和五世達賴的手持標志出現。西藏博物館收藏的兩件法輪造型相似,只是鎏金鑲寶圖案有所差異。

  (三)五方佛冠

  五方佛冠為高僧、活佛在修行密宗時所戴,它象征著五智如來的寶冠。形狀如五蓮瓣,每瓣上鑲有寶劍、蓮花、金剛杵、寶輪、火焰等裝飾圖案,下綴長纓。五佛即不動佛、寶生佛、無量光佛、不空成就佛和毗盧佛。"五佛五智"的義理出自金剛乘教義,是密宗的主要義理之一,認為只有擁有法界體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就所智等五智,方能達到"菩提"(正覺),但這種智慧必須由大德上師的直接傳授才能得到。

  (四)嘎巴拉碗

  嘎巴拉碗為修密宗無上瑜伽密舉行生起次第時用的法器。嘎巴拉是梵文的藏譯,意思是顱骨。嘎巴拉碗用人的頭蓋骨做成,大多是依照高僧大德生前遺囑,從其遺體上取下後制成的。它是西藏佛教中常用的法器之一。

  (四)法螺

  法螺是法會時吹奏的樂器之一。佛經上講釋迦牟尼說法時聲音洪亮,有如大海螺的聲音響徹四方,所以用它宋代表法音。聽到法螺的聲音,眾生可以消除罪障,進入極樂世界。此外,在灌頂儀式上,也作為登上正覺的證明。法螺潔白細膩, 自然生長的螺紋主要是自左向右旋轉,而法螺常用極為罕見的右旋海螺做成。

  (五)瑪尼輪

  瑪尼輪是佛教徒祈禱時用的法器。它的形狀像小桶,中間有可以轉動的軸,內部裝有紙印的經文。祈禱的時候一面轉動瑪尼輪,一面口詠六字真言,以表示對佛的贊頌。這種瑪尼輪要按順時針轉動,每轉動一圈,就表示念詠了一遍經咒。與此功用相同的還有瑪尼筒,在寺廟的屋檐下、佛殿的轉角等地方設置了一排排瑪尼筒,在西藏地區的屋頂上還可以看到許多利用風力轉動的瑪尼筒。密宗義理以超現實的手法,通過形形色色的玄妙而隱晦的宗教儀軌,寄托了超脫人世、脫離苦海的佛教出世觀。歷史上的無數僧俗、工匠、藝師出於那份獲得善業功德的虔誠,制作了難以計數的法器,這些法器具有獨特鮮明的藝術觀賞性和審美意趣,堪稱藏傳佛教藝術的一朵奇葩,在絢麗多彩的藏民族藝術百花園中熠熠生輝。

 

上一篇:只有化解了五毒,才能獲得大自在
下一篇:什麼是十惡不赦?十惡果報分別是哪十惡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