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怎麼念佛?
蓮池大師開示:以淨土念佛法門為歸,以“持名”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為往生淨土之要”。“大藏經,所诠者不過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因為戒乃防非為義,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為義,若一心念佛,心不異緣,即定也。慧乃明照為義,若觀佛聲音,字字分明,亦觀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念佛一路,即是入理妙門,圓契五宗,弘該諸教,精微莫測,廣大無窮。因此,不論男女老少、貴賤賢愚,都要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若人貧窮,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它受供養,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若人處忙,忙裡偷閒,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若人參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普勸諸人,火急念佛,九晶往生,花開見佛。
不同人不同要求
極閒人要盡心盡力念佛,每日念幾千聲,乃至幾萬聲;半忙閒人要忙時治事,閒時念佛,每日念幾百聲,乃至幾千聲:極忙人要忙裡偷閒念佛,每日晨早十念,乃至日間或念幾百聲。
淨土念佛的方法
念佛有四種:持名念、觀像念、觀想念、實相念。四種念佛方法中,以持名念佛(即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最為簡便,同時功德也最廣大。持名念佛又有三種:一是高聲念:二是默念;三是金剛念,即綿綿密密,聲在唇齒之間。
無論采用什麼方法念佛,共同的要求是專心一志。念從心,心思憶而不忘,故名曰念。真正的念佛是念從心起,心裡不斷思佛憶佛,永不遺忘,這才叫念。如果“口誦佛名,心游千裡”,這是“讀佛”而非“念佛”。佛教一般都教導人們不要“執著”,但祩宏大師認為不能一概而論,障道之著不可有,進道之著不可無,念佛就必須達到執著的程度,這是進道之著。
念佛人,至於開目閉目而觀在前,攝心散心而念恆一,不舉自舉,不疑自疑, 皆著也。念佛的人要做到至心作觀,無論開目閉目都見到相好莊嚴;無論攝心散心,念佛從不間斷,不舉念而自念,不懷疑而自疑,這就達到執著的程度了。這樣, 就能不覺不知,忽入三昧。
有些人念佛不專一:彼今之念佛者,名為專修,實則不然,他們為了增壽命,便誦藥師經:為了解罪愆,就拜梁皇忏;為了救濟危難,則持消災咒:為了求智慧,便念觀音文,而把“向所念佛,束之高閣”。這實際上是對念佛“二三其心,莫肯信服”,這樣的人要往生淨土就難了。
念佛與讀經是相輔相成的
有些修淨土法門的人,只貴把一句佛號直念下去,而對佛教經典不屑一顧。 “佛經不可不讀。” “予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懇懇勸人看教。何以故,念佛之說,何以來乎?非金口所宣,明載簡冊,今日眾生,何由而知十萬億剎之外有阿彌陀也。”所以,一切有能力讀經的淨土信徒都要同時研讀經教,只有這樣,才能把修淨土放在更自覺的基礎上。
不主張信徒燒身燃臂求生淨土
唐代僧人智欽、專習禅業,又禮念萬五千佛名,乃至百遍。後於柳州阿育王塔前燃一臂求生淨土。大乘佛經中雖然常常有燒身燃臂禮佛之記載,但求西方者,當學欽公之習禅禮佛,不必效其燃臂。若能用燃臂之精虔勇猛,以治其惡習,則所燃亦多矣。
念佛的目的
念佛法門,人知為亡殁之歸宿,而不知生存之利益……據實而論,求生淨土本為成佛度生,既非圖身後之樂,復何計身前之利與否哉!”念佛不僅對來世有大利益,對現世也有大利益。從更深層上說,念佛是為了“成佛度生”,既不是圖來世之樂,也不是為了身前的利益。
蓮池大師簡介:
雲棲袾宏(1535(乙未年)-1615(乙卯年)),明代高僧,中國淨土宗第八代祖師。俗姓沉,名袾宏,字佛慧,別號蓮池,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融合禅淨二宗,定十約,僧徒奉為科律。清雍正中賜號淨妙真修禅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