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東天目山四眾弟子給齊素萍居士祝壽,更願天下老人皆吉祥安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山海經》名龍首山,亦名浮玉山,位於吳越古城臨安市五十裡處,主峰海拔1500米。《大藏經》謂:宇內三十四洞天,名太微元蓋之天;《太平寰宇記》雲:水緣山曲折,東西巨源若兩目,故曰天目。東天目山山頂有一泉池,與西天目山山頂泉池遙相呼應,冬夏不枯,如仰望藍天的一對巨目,由此得名天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的山體結構,形成天目山,山雄、水秀、石奇,古樹參天,雲罩霧遮,溪瀑縱橫的壯觀景象,真所謂天目三千丈,東南第一峰。

  山上勝境古跡頗多靈瑞,猶如仙境,有八景最為著名:仙峰遠眺、雲海奇觀、經台秋風、平溪夜月、蓮花禅坐、玉劍仙橋、懸崖瀑布、古殿棲雲等。

  東天目山玉屏峰、環翠峰,其形如椅,左右垂肩,蒼松翠竹羅列森然,昭明寺深藏其中。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因寶志公大士飛錫來此,開辟了這片佛教聖地,始為初祖。後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蕭統入山修行,分《金剛經》三十二品,聚諸僧眾。集結茅棚為叢林,南朝梁武帝大通年間賜“昭明禅寺”匾額,遂成業席,宗風遠播,盛極一時。歷代僧桀倍出,孕育了志公、高峰、中峰、彗忠、玉琳六代國師,得道者不勝數。

  昭明禅寺

  昭明寺,開梁代之鼎盛,歷史悠久,幾興幾費皆因大火。1958年,山上林場因烘培藥材,招致大火,昭明寺殿堂廟宇毀於一旦,僧眾被迫離開,從此一片瓦礫廢墟。荒草叢生。

  1996年至今,十余年如一日,常有一個矯鍵身影,邁著堅毅的步伐,奔波在鄉間小徑,攀徙在蜿蜒山間,穿梭於青松翠竹中,她就是恢復重建昭明寺道場的齊素萍居士。齊居士有感於興極一時的古道場,敗落至此,不禁落淚感歎佛法日衰,遂發願一定要恢復東天目山,建立盡虛空遍法界第一的淨土宗道場,讓有志於修學佛法的同參道友們,有一處安身立命之所。

  背山

  齊居士憑著對佛陀教育事業的至誠信心,立下堅定誓願:“死也要死在東天目山,不恢復道場,決不下山!”

  十年寒暑,齊居士靠著堅毅的毅力,遵循著導師淨空老法師的教誨,靠著眾人肩挑體荷。千年古剎漸漸恢復了昔日的莊嚴,經聲佛號回響在山林之中,成為響譽世界的淨土道場。

  齊素萍居士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由五裡亭踏古道石階,蜿蜒而上,經七裡亭,抵倚天門,放眼遠眺群山,諸峰頂沖出雲端,若浮若隱,仿佛已置身仙界。遠處瀑布如白虹直垂山間,名東崖瀑布。崖上溪流匯聚成池,名黑龍灘。夕年垂公橋,停靠於兩崖間,瀑流橫披,如白虹臥波,直垂山間,水流順勢而下,蜿蜒曲折,直至山腳,連綿百丈。

  由橋而上於雲霧之間,古木參天,翠竹夾道,佛號頓灌於耳,豁然而見,梁代古剎四字,蒼勁有力鑲刻於山牆中。

  拜進山門,於2004年恢復的天王殿內雕梁畫棟,柱聯:“求福求慧求生淨土;為人為法為證菩提”,一語道破,齊居士恢復寺院的用心。此門是寺院的第一道門,謂三門,因自古寺院多建山中,又稱山門。一入殿門,彌勒菩薩笑顏相迎,慈悲歡喜,告訴我們要生平等心,呈喜悅相,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人生苦短數十寒暑,要能看破放下,終得大自在。

  兩側伽藍聖眾菩薩: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關聖帝君,皆為佛門護法。擐甲持杵洞察事非邪正於當念,揚眉瞬間委悉善惡因果於湫毫。

  東天目山秉承導師淨空上人教誨,一句佛號,一本無量壽經,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是淨土宗的專修道場。

  遠望“西方一號”樓似舫船

  西方一號念佛堂為“昭明寺”主體建築之一,建於2001年,整體為兩層樓閣的舫船建築,喻苦海慈航渡眾生,此船也被四眾弟子喻稱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接引船。只見船頭錦幡高懸,上繡金色大字“西方一號”。念佛堂啟建因緣很特別,齊居士一日在夢中,忽見汪洋大海,許多人掙扎其中,痛苦非常,求救聲不絕於耳,齊居士見此慘狀,大聲念佛,求佛菩薩慈悲救拔苦難眾生。剎那間,一艘大船飄然而至,齊居士大喊道:大家趕快上船。眾人奮力攀上大船,度過茫茫苦海,抵達彼岸。夢醒後,齊居士發心,一定要建艘慈航,幫助念佛同修精進修行,速度業海,早歸極樂故鄉。

  西方一號念佛樓牆體

  鑲嵌著淨空法師的題詞“莊嚴國土”

  一樓為念佛堂:供奉四米高的西方三聖立像.中間是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左邊是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是梵文音譯,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以兩個無量含概一切無量,智慧、德能、相好等等通通無量,是供四眾早晚課誦和平時共修的地方。

 

上一篇:放下不放棄,隨緣不隨便​
下一篇:星雲大師:誠實是做人處事的根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