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個好心態,財富就會主動來找你。這個心態怎麼來的?是要通過道德和文化的培養。人對財富的不滿足也沒有什麼錯,前提是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分配這種用不滿足的心得來的財富。有些人的不滿足表現為不願意去做下一次播種,比如農民,有的人豐收後不願意再去種地,然後吃老本,兩年吃完了,就變成窮人了;有的人豐收後願意繼續播種,種得多,種得好,他就會年年吃不完。所以,勤勞本身就是另外一種不滿足,是非常高尚的不滿足。像我們這些宗教人士就是高尚的不滿足,到處去傳教,每天都在忙,不論誰來聽,我都要給人講,不停地寫書,不停地錄音,不停地講課,然後去做慈善,永遠沒有滿足,一直努力在做。佛教裡高尚的不滿足是積極的。“不高尚”的不滿足,就是貪婪。得到以後,有的人自己捨不得吃,有的自己捨得吃而不願意施捨給別人,可人的生命才多久,一輩子能吃完你那不滿足所得來的東西嗎?大部分還是要留給後人的,所以你再怎麼不滿足,最後還是要留下。它不是你的,只是你的心態導致你有這樣的想法而已。
還有資本的積累。很多人簡單地把資本的累積當成是創造某一種事業的必要基礎。實際上依照佛教的觀點,這個積累就是累積福報。它是方方面面的。一個人從生下來開始,甚至從娘胎開始,所受的教育、付出的辛勞、遇到的挫折困難,乃至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是在累積財富。特別是遇到困難挫折,實際上都是在為將來成功累積資本,就像我講經講課,是花了十幾年的苦修,深思熟慮,實踐修證,才有辦法告訴別人。假設沒有這麼多的好經驗,我談的話就是空談。實踐出真知,說的只是理論,行不行得通要干了才知道,累積經驗很重要。
我們定下了一個目標,可能就會想這個路子怎麼去走,財神爺給我們修好管道了,那接下來我們就有了財富,以後你怎麼管理,老百姓常說的一個詞叫精打細算。精打細算要看怎麼算。比如一個人需要做心髒手術,費用兩萬塊,我們付得起這筆錢,那是我們能算計的嗎?算不了,你怎麼精打細算,人家開這個價?牽涉生死關頭,沒辦法去精打細算。即便價格根本不合理,你明知道他在敲詐,你怎麼算?有時候很無奈。我親身經歷過這麼一件事:一個老人得了癌症,七十六歲了,明知道他活不了多久,癌細胞已經擴散,現在他要做手術,生命可能會延長一段時間,但不會很久;如果不做這個手術,就眼睜睜看著,他會更痛苦,被折磨死。當時說為老人做手術要花費接近九萬塊,如果這個時候我精打細算,平均一個老人一個月花五百塊,那我可以養好多老人,那樣我可能就沒有辦法給他做手術了。但是,那時候沒有人這樣去算,哪怕他能多活一段時間,我們手上有這筆錢,就應該去做。最後還是付了這筆錢給他做手術,手術完了後兩個月他就死了。有人會說這個手術不該做,反正兩個月後他也死了,不如把錢省下來去做別的事。而當你面臨這個事情,實際上沒有辦法取捨。生命永遠比錢更重要。
又如蓋廟,可以精打細算:一塊石頭你買下來,讓別人搬過來,是一百五十元,如果自己去搬,可能就是七十元,於是一想,算了,自己去搬了。還有用磚,去買個磚大概六七元一塊,自己做成本就三元,一半的價錢,所以寺廟的用磚全部是我們自己來做。整個造價讓工人去做大概是兩百萬,自己做可能只需一百萬,剩下的錢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精打細算。又比如,喇嘛的生活稍微簡單一點,生活費裡減一部分,省出的錢可以讓好幾個學生去讀書。精打細算本身是一種美德,但不能太理性,也不能太感性,不同的情況下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
(轉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