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大乘修行人應斷除一切顛倒的行為。何謂顛倒的行為?即內心與外表不符。外表貌似清淨慈悲,其實內心恰恰相反。
當今的社會,尤其許多學佛人,在表面上、在他人面前偽裝得十分清淨慈悲,具足威儀、道貌岸然,其實心懷特殊的目的。什麼目的?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贊揚:“這個人清淨,這個出家人很清淨;這個人很慈悲,這個師父很慈悲……”甚至貪圖信眾的供養而特意偽裝修行人。這種人看似修行人,看似合格的出家人,其實不然。
戒律清淨特指內心清淨,煩惱障、所知障日縮月減,邪知邪見蕩然無存,心相續高潔清雅而不染纖塵,這才是戒律清淨的標准。否則,表面上偽裝的再怎麼清淨,也沒有實際意義。可以說很多人都處於表裡不一的狀態,只有以佛法、以智慧去衡量才能發現,才會覺察得到。
我們在學習菩薩戒時講過,為了謀取利益而贊歎自己誹謗他人,屬於觸犯根本戒。這對於一名大乘行者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藏地有個這樣的公案:曾經有兩位頗負盛名的上師,追隨者遍地,名滿天下,但是他們彼此間妒功忌能以致龃龉不合,其實各有各的所化眾生,各有各的弘法事業,何必嫉妒、誹謗呢?
有一天,其中一位上師跟自己的侍者說:“今天你給我煮奶茶,我有個好消息告訴你。”侍者詢問何等好消息?這位上師幸災樂禍地說:“我聽說那個上師有女人了,以後他必定技不如我了。”這事被一位知情的上師知道後,以此為例教戒眾弟子道:一個人因女人而破戒了,另外一個人幸災樂禍,哪個人的罪過更大?罪業更重呢?幸災樂禍的罪過遠比破戒的罪過重得多!
雖然,邪念深藏於腹中而不為人知,但這些意念之罪業是非常嚴重的!一名胸懷菩提心者,不可以幸災樂禍,更不能偽裝修行人。
若發心不為自己,只為度化他人,為了接引眾生並令之生發信心,那麼可以酌情偽裝。雖然內心並非如此清淨慈悲,但是要裝得清淨慈悲。這二者有何區別?前者為一己私利,後者則發心為利他。如果自己真正成就斐然,自然不必偽裝,而之前為了利益他人,允許裝一裝。不會有過患。
此外另有一種顛倒:有些人學佛修行其目的在於祈求事業飛黃騰達,祈求財運亨通,祈求驅除病魔,祈求身體健康且家庭平安,其實這也是一種顛倒。
昔日佛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之後,共轉了三次法輪,其傳講教言包括自我解脫的方法和為眾生而成佛的方法。但是很多後學者並沒有把這些方法運用在自我解脫,為眾生成佛,普度眾生之上,卻用來搞世間的福報,諸如為一己私利之健康、平安、財富、仕途等等,這也是一種顛倒。
之前也反復強調過多次,當你真正追求自我解脫,行持菩提妙道時,世間的福報自然而然垂手可得,特意苦求反而遙不可及,解脫就意味著斷除了煩惱痛苦,成佛則示現著圓滿了福德功德,繼而世間的福報與暫時的利益自然湧現,因此,止於世間福報而學佛修行純屬顛倒作為。
----摘自《修心七要》講記(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