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經語淺釋·編撰·整理 慚愧 化 永
總 序
朋友們,慚愧化永乘三寶加持、觀音、妙吉祥諸大菩薩加持,今將《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中《菩薩常當遠離的64種粗惡過失語》淺釋編撰整理成日志,現發第一輯,有緣修習語言的朋友,願我們攜手互相學習、學習、學習口出蓮花……
佛說一切眾生皆“由快樂故、樂觸現前(我們要使人家快樂,第一現在人前的就是‘語言’!語言是與人溝通的第一先鋒,菩薩四攝裡就有‘愛語攝’,這個‘愛’不是男女之愛,它是一種博大的慈愛。在語言上給人以快樂的感受,別人對我們消除了仇意、消除了敵意,怎麼樣?便‘樂觸現前’,後面,您要引人皈依、學佛、學法、行善等等等等就隨之入理。)。
得樂觸故,一切眾生煩惱燒然,皆悉止息,鹹得清涼身心調暢(本來眾生煩惱熾盛,皆因我們好話一句,三冬裡他(她)也覺得暖;皆因我們一句慈悲的愛語,三伏天他(她)都覺得涼快。故言‘鹹得清涼身心調暢’)。
彼諸眾生得調暢,故善作佛事(你看看,是不是這樣呢?佛啊,硬是把我們從骨子裡都看透啦!)。
海意,如是等法名為菩薩智為先導身業具足(佛給海意菩薩說,懂得這種菩薩所行的語言法則,叫什麼?即名‘菩薩智為先導身業具足’,才叫充滿智慧的菩薩,一切菩薩福報從身業而出)。
復次海意。何名菩薩智為先導語業具足(朋友們,這裡當知:不是人家海意菩薩不知這法哦,是佛借菩薩之身與我等凡愚宣說)?
謂若菩薩凡出語言,而常遠離語中一切粗惡過失(菩薩一開口唯只利益眾生,要眾生歡喜,就要遠離在與人交往的、語言中的一切粗惡話)。
海意,何名語中粗惡過失(那些話是粗惡話呢?)?所謂菩薩常當遠離六十四種語之過失(佛給我們總結了64種過失語)。何等六十四?】——
一者菩薩無粗澀語
‘粗’本與‘細’相對,然,這裡表不文明;‘澀’呢?這裡講不圓潤。‘粗澀語’就是不文明的直直語,譬如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老子說嘛……諸如此類。菩薩行世在眾生前不說這樣的話,同樣一個意思,菩薩會說:您看這樣好麼……諸如此類系列文明軟語!經中世尊常為菩薩說話作表率,譬如:善哉,阿難;有菩薩請法,世尊常在稱謂前加‘善哉’!當然,我們於世間眾生前不可能去加‘善哉’二字,把它變異過來,我們對別人說:您好,我看這樣行嗎——故,學菩薩行,念佛人於眾生前不說粗澀語。
二者無濁亂語
‘濁亂’者,簡而言之就是‘顛倒’。歷史上有個故事叫‘指鹿為馬’,說那時大臣趙高在謀朝篡位之前想測試有多少大臣順從於他,就給皇上秦二世獻上一匹鹿,他對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皇上不信,趙高就借機問大臣,不敢抗意的大臣都說是馬,結果正直正見的大臣說是鹿,說鹿者幾乎都被趙高所害——是故,是非不分、顛倒黑白的話就名‘濁亂語’。佛說菩薩行世不說這種濁亂語,當說實在語、實際語,世間無常就是無常,告訴眾生亦是無常。眾生實在醒悟不過來,菩薩就首當給我們閉塞惡道門,先叫生人天受諸妙樂!他日善根熟時再隨佛受教,聞法修行而入菩提聖宮——故,學菩薩行,我們念佛人於眾生前絕不說‘濁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