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慈、威、定、慧」這是菩薩教化眾生在手段上講的四大綱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要問問,我們現在很苦、我們有難,觀音菩薩看到我們沒有?我告訴你看到了。幫助了沒有?我告訴你,也幫助了。「可是我沒覺得」,你沒覺得是你不接受,幫助你,你不肯接受,那有什麼辦法?你肯接受你就得受用,你不肯接受不能怪佛菩薩沒照顧你。菩薩所示現的或者是慈悲、或者是威猛、或者是定、或者是慧,沒有一定的法則,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歸元無二路都是『救護眾生』,幫助你破迷開悟,這是個總目標,手段千千萬萬種。可惜眾生,眾生也有手、也有眼,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哪個不是千手千眼?而是你自己迷失不知道,變成六道凡夫的業用。業用是什麼?造業,眼、手都去造業去了。佛菩薩跟凡夫不一樣,佛菩薩不迷,所以他成就了妙用,無論是自行化他,都得大自在。首、眼、手臂都具有這四種差別,就是「慈、威、定、慧」,這也是從綱領上來說的。救護眾生,慈是護他的善根,威是救他的惡性。

劉居士問我一個問題,他說小孩不聽話,不好好的念書,把這小孩罵了一頓、打了幾下,回頭想心裡很難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怎麼可以罵佛、打佛?我對這小孩將來還能不能管他?這都是聽經死在句下,沒有懂得意思。他雖然是佛,佛是從哪裡講的?從他本性上說的,他是佛;如果從相上講,他是凡夫。從性上講是平等的,生佛平等;從相上講不平等,你是他父母,他是你兒女,怎麼能平等?相上不平等,性上平等。到你見了性才平等,沒有見性就要講平等,那天下就大亂。你們想想,如果沒有見性講平等,這個世界成什麼世界?一個國家只有一個總統,憑什麼你做,我也可以做,大家都做了,這國家不亂了嗎?你一個家裡戶長只有一個,你家裡五、六個人個個都要爭,那成什麼家?世間法就破壞了。所以佛一再說,「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你見了性才平等,見性是什麼?成佛才平等。你有佛性是不錯,你本來是佛是不錯,本來是佛你現在可不是佛,你現在迷惑顛倒。要不要教他?要教。可不可以責備他?可以。你們看《四十華嚴》甘露火王,你去念那一章,我們講過,那簡直是個魔王,看到人有過失就打就罵、就把他殺掉。觀世音菩薩也有這一套,威裡面救其惡性,你做錯了事情,懲罰你,把你送到地獄裡受罪。但是諸位要曉得,這是慈悲心,不放在那個環境裡,你的惡性消不掉。所以一真法界裡有沒有地獄?有地獄、有餓鬼、有畜生。一真法界裡頭為什麼還有這些?要消除那些眾生的惡性。

「慈」,是你有善根獎勵你、獎勸你;「威」,你有惡性,得懲罰你;以「定」護眾生的昏散,昏沉、散慢;以「慧」救眾生的迷惑顛倒,這是菩薩教化眾生在手段上講的四大綱領。所以老師教學生恩威並濟,恩就是此地講的慈,威就是這個地方講的威。一昧的慈,不得了,變成什麼?溺愛,這個學生一輩子被糟蹋掉。做父母的也是恩威並濟,就跟唱戲一樣,兩個人總得要表現兩個不同的角色。父親要是表現威嚴,母親就要表現慈愛;母親很威嚴,那父親就要表現慈愛。兩個人都威的話,小孩見到就害怕,對家庭起反感,教不出來;兩個人都慈悲的話,小孩子溺愛也教不出來。學校的老師也是如此,所以做訓導主任的一定要威,他不威,學生就管不住,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怎麼能夠斷除?菩薩教化眾生,與世出世間的教學沒有兩樣,這個世間教學有慈有威,菩薩的教學除了慈威之外,他有定有慧,這種教學才圓滿。

『得大自在』,意思就是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切都能夠很如意,不要操心、不必作意,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示現『或慈或威,或定或慧』,都不是有心,是自然的感應。眾生以善根來應,菩薩就現的「慈」;眾生以惡心來應,菩薩感現的是「威」;眾生心地散亂,見到菩薩是「定」;眾生是迷惑顛倒,見到菩薩是智慧,自自然然感應道交。形,這是現形既然如此,下面說的咒也可以以此類推,當然也具足這四種教學的綱領。實在這是教學的手段,手段當中的綱領,所以現身、說咒都不可思議。也許有人要問,這段經文裡所說的大意,與前面三十二應有什麼差別?前面經文我們念過的,三十二應,諸位要曉得,他是或隨所求,或者是應同類而與說法;這個地方所講的是不拘類求,比前面境界更要廣大。這三十二應是你對觀音菩薩有求,他來應;這個地方,沒有求他也來應,這才顯示出真正的大慈大悲。有求來應還不算大慈大悲,不求他也應,這叫真正大慈大悲。同類的,我們學佛的人我沒有求他,我們有苦難,佛菩薩照顧我;不學佛的人、毀謗佛教的人,他有困難,菩薩還是感應道交,這叫真正慈悲,所以說不拘種類,也不一定要他求不求。觀音菩薩如是,哪一尊佛菩薩又不如是?沒有兩樣。

摘自 楞嚴經  (第一二一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121

 

上一篇:淨空法師:振興普世教育促進世界和平 我們為何來到教科文組織
下一篇:色欲招病,斷欲是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