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淨土雖然易往,但是穢土難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土法門是易行道,但古德說,淨土易往而無人。無人去並非阿彌陀佛不慈悲、設置了種種條件限制我們往生,而是我們自己淨土雖然易往,但是穢土難離。

  首先是我們有自己的家親眷屬,我們割捨不下他們,這種親情的紐帶聯系,牽絆了我們往生淨土的決心。但是割捨不下也必然要散的,世間相聚是偶然,是無常,散伙是必然,相聚那一天,就意味著散。生生世世我們不知有多少父母兄妹兒女,今天即便當面相見,你也絕不肯相認。如若惦念,不如救度他們,而想救度他們,首先要自己得救,往生西方淨土。如果自己不肯信願淨土,則溺水之人救人,不做如是想。

  其次因為我們這個世界,衣食並非自然生成,需勞作經營,這就導致我們會對辛辛苦苦積攢下的資生用具產生留戀。但是,佛陀教導我們,財富為五家共有,水、火、盜賊、官府、敗家子,雖五家,卻無一家是自己的。但是眾生往往是對這樣的身外之物割捨不下,不知對家人而言,各人各有各人福,他有福德,自然衣食無憂,他若缺乏德行,萬貫家財也是非他所有,留也留不住。而對自己而言,往上淨土,一切資生用具隨念而化,但在慈母身邊,何來衣食之憂?

  這是眾生貪戀世間,對臨命終時這個五濁惡世主要存在的兩種掛牽,導致雖念佛而不能往生。世情濃,則道意淡,這是此消彼長的規則。為什麼佛陀說以苦為師?苦才能引發自己的厭離心,佛陀時代的聲聞弟子年老,佛陀建議去住精捨,但是弟子說如果我去住那樣舒適的地方,則道心必然消減,證道遙遙無期,佛陀贊歎,如弟子行持若此,則佛法不衰。我們被人侮辱,衣食堪憂,孤苦伶仃,才會決意一心淨土。如果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有車有房,全家其樂融融,則被幻境所迷惑,貪戀世間種種,溫水煮青蛙,雖慈母盼歸,然浪子往生無期,這是往生淨土之難。

  淨土往生之易,淨土的修行是一個特別法門,是易行道。淨土橫超三界的勝益是任何一個法門無法比擬的。如蟲拱竹節,其他法門要從竹子的根部一節一節往上爬,直到破梢而出。唯淨土出離是橫穿竹節,不論罪業多重,但有淨土信願,必令眾生當生出離火坑,少卻了一節節突破的千難萬險。殊勝之別,悉然顯現。此謂淨土往生之易一。

  其二,不論眾生罪業多重,但有信願,悉能往生。亟待拯救的眾生多數是屬於罪業深重的,那些一聞千悟,根深道隆的根性,畢竟是少數。一定要救度金字塔的底層,這才是佛陀普度眾生的理念。而平等普度,唯淨土法門實現的最最徹底。我們雖然都是三途種性,但慈母航母巨輪,決定能承載再大的業石。

  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唯精進得入。世間學一門技能,尚且要刻苦鑽研,何況在這一生出離苦海輪回,更不可懈怠放逸。雖慈母阿彌陀佛慈悲,不設難關限制眾生往生,但是我們絕不可把阿彌陀佛的慈悲,當做自己浪費生命,放逸懈怠的機巧。阿彌陀佛越慈悲,我們更應該報難報之佛恩,精進念佛,懇切求生淨土,將來倒駕慈航,專弘淨土,救度更多的苦海眾生!

 

上一篇:淨空法師:人在四十歲,會是很大的轉變
下一篇:星雲大師:真誠的願望《皈依三寶祈願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