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做到這六點,便能增進人生的幸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星雲法師

  幸福,是我們每個人所希望、所追求的目標,但是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是很幸福快樂的人呢?

  由於每個人根性的不同,因此所追求的幸福也不盡相同。有的人認為擁有了錢財,人生就很幸福。但是金錢使用不當,往往是罪惡的來源。而今日社會上更有許多不知普濟助人,只知守住金錢的富有的窮人,他們雖然富甲一方,但是因為不會使用金錢,金錢只會徒然增加他們的煩惱而已!

  有的人認為有了愛情,人生就無憾了,所謂“只羨鴛鴦不羨仙”。愛情固然令人陶醉神往,但不可否認的,愛情也是讓人斷腸碎心的東西。還有的人認為權力在握,吆三喝四,是人生最得意的事,但是權力容易腐蝕人性,使我們的人格墮落。另外有人以為能夠如彭祖一般的長壽不老,就是幸福,殊不知長壽也有它的悲哀!縱然我們能夠活到百歲以上,但老態龍鐘,步履蹒跚,手腳失去了往日的靈活,感官也逐漸退化,生活沒有趣味。更傷感的是,假如我們的孩子、孫子死了,還要忍受“白發送黑發”的淒苦,長壽又有什麼幸福可言呢?

  既然金錢、愛情、權力、長壽都不是究竟的幸福,那麼人生的幸福是什麼呢?如何才能增進我們的幸福呢?我把它歸納成六點:

  一、不比較、不計較

  如何增進人生的幸福?要有不比較、不計較的認識。沒有錢,不與人計較,我有道德就好了,所謂“人窮志不窮”。人生不爭一時的光耀,而是爭永恆的燦爛!沒有愛情,也不計較,對方不愛我們,沒有關系,有一首歌說:“天上的星星千萬顆,地上的人兒比星多。”我們可以去愛一切的眾生,愛國家社會,愛更廣大的人類!一個有力量的人,並不寄望別人能給予他什麼,而只想奉獻服務於大眾。一個有力量的人,他的價值觀是建立在對自己的肯定之上,沒有自信心的人,才從外在的環境找尋自己的價值,當外境不如心意時,起了比較、計較的心,痛苦也隨之而至。幸福的人,不從計較、比較上去貪求別人給予,而是肯定知足的奉獻人群!

  二、不怨天、不尤人

  人生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要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愛己之心愛人,不怨天、不尤人,必能為大眾所愛戴,社會所接納。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好比一座工廠,能夠制造幸福和快樂的優良產品,也可能制造煩惱和痛苦的粗劣貨物。我們希望出產精美的產品,就要提高技術、改良品質、增進工作效率;我們想要獲得幸福快樂,就要努力地去耕耘,服務社會,貢獻人群。我們想欣賞風景,如果腳力、毅力不夠,無法攀登四千公尺的玉山頂上,當然無法浏覽層巒迭翠、靉靆雲湧的美景。因此世間上的痛苦和快樂,不操在別人的手裡,而撐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是自己的幸福的決定者。我們若以愛心來看世間,那麼這個世間到處充滿了愛;我們若以怨怼、憤懑的眼光來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個怒火焚燒的地獄,因此古人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我們要把自己這顆心照顧好,不怨不尤,自求多福。

  三、不侵犯、不推诿

  不侵犯是不去傷害別人的生命、財產乃至聲譽;不推诿是不逃避自己的責任、不掩飾自己的過失。前者是尊重他人,後者是尊重自己。假如我們天天想去侵犯別人,必見棄於人,不能得到幸福;如果遇到事情,不盡責任而加以推诿,必不獲信於人,也不能得到幸福。因此對人不侵犯,責己不推诿,才是追求幸福的途徑。

  四、不貪求、不瞋怒

  人由於有私心,對於世間上的一切,總是貪得無餍,認為錢財我越多越好,名位我愈高愈得意,物質享受愈豐富愈舒適。有的人貪求過多,為了滿足無限的欲望,甚至铤而走險,不惜以非法的手段去攫取,而誤蹈法網。雖然人要完全去除私心私慾是很困難的事,但是追求快樂,取之有道,要以合理的方法去追求,才不會自己滅亡。

  五、不自卑、不懊喪

  真正的快樂是內發而不是外铄的,一個人能從內心激發快樂的泉源,縱然住的不是華廈高屋,吃的不是瓊漿玉液,穿的不是錦衣狐裘,但是處處感到知足無缺,快樂無比。這種發諸於內心,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六、不邪見、不妄心

  所謂不妄心,就是要把我們的心守護好,不要被六塵的盜賊,攻入雷池一步。我們的心識,容易受到外境的誘惑,眼睛喜歡看美麗的東西,耳朵喜歡聽美妙的音聲,口喜歡吃美味的食物,身體迷惑於舒適的感受,並且容易見異思遷,無法控制。

  普通的人興起妄心惡念,甚至做出壞事,還不知警懼,等到嘗到應受的苦果時,才後悔害怕,已經來不及了。而有智能的菩薩聖賢,事情尚未做的時候,就能洞察前因後果,防患於未然,不敢魯莽亂做,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想嘗到幸福的果實,就要播種幸福的種子,以勤勞精進的耒耜,除去貪瞋癡的雜草,灌溉以布施忍辱的法水,施加結緣禅定的肥料,自然能夠品嘗到般若的美果。

 

上一篇:寂靜法師:婚姻的緣份是注定的嗎?為什麼婚姻總會有問題矛盾?
下一篇: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麼是業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