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身邊的朋友說這個也看破了、那個也看破了,似乎什麼都放下了,什麼都不做了。
對看破,我有自己的看法:你真正地看破,就敢直接面對這件事情,看破了之後不是說不面對,更不是說不去做了。如果說你看破了,為什麼還不敢去面對呢?還不敢去做它呢?還沒有去超越它呢?還處於一種回避的狀態、一種方法呢?說明還沒有真正地看破。
看破了以後它占據不了你的心靈,左右不了你的心靈。它在你之下,你在它之上。為什麼不敢面對?我們不敢面對、不敢承認、不敢承擔,正說明我們沒有看破,還沒有超越。
其實看破,是一種超越,是一種境界,體現出來的更是一種直下承擔和面對。如果你要看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是不是看破了,是不是超越了,就看他敢不敢面對,敢不敢接受。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以後,本來不想下山弘法,但是基於天人的請求,他靜思:無非就是眾生頑固,難以度化。然而眾生固然頑固,佛菩薩卻是千變萬化的,手段手法也千奇百怪,目的就是為了度眾生。
一個成就的人,面對頑固的眾生、紛繁復雜的社會,其實也是千變萬化的。你只有在變化當中,才能夠和這個社會、和眾生融為一體。你不變,就覺得眾生頑固、社會不平等等。
你隨著大環境在變,但是要始終知道,你需要什麼,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做,這才能真正體現出你看破了、放下了,超越了。不是說不聞不問,什麼都不做,拍拍屁股跑了。否則,誰還學佛呢?誰還接受佛法呢?
只要是一個人,在世間上,都要有不同程度地看破和放下,當你對一件事物,改變了觀點、改變了心態,就敢直接去面對它了。不能總是用自我的觀念去看待一件事情,你必須站在一個高度,從多方位去看這件事情,才敢去面對,也自然就超越了對這件事情的爭論性。
有時候往往是因為我們沒有站在一個高度,沒有站在多個角度,總是認為這件事情是該存在還是不該存在,是該放下還是不該放下。
所以人也要學會變化,才能夠成長,才能夠把事情做完滿。因為一切一切的因素,人是第一因素。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不能把自己變死了,去面對死的事情。
(禅修 心理學 佛學 靈修 國學 哲學 川航 傳統文化 孔子 中美貿易 經典永流傳 詩詞大會)
東華禅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禅》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禅》融通人生四大關系:我與家庭的關系,我與社會的關系,我與國家的關系,我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