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佛教史上,湧現了數量眾多的詩僧,他們一方面專注於修行,另一方面,他們在禅修之余,還經常提筆吟詩作畫,借以表達內心中的感受。他們的詩歌,思想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送別詩是僧詩中重要的詩歌類型,這些詩歌主要表述詩僧對友人的依依惜別的深情和對友人的無限關愛,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良好的祝願。
在古代詩僧的送別詩中,有一類是在詩歌中表達對友人依依惜別之情和友人之間冰清玉潔的友誼。古代的僧人並不是如世俗之人所認為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與世隔絕之人。他們既注重自身的行持,同時也重視與人的交往,對於純真的友誼,他們尤為重視,因此,這些詩僧很自然地會在詩歌中表達他們的情感。唐五代時期著名的詩僧貫休就有一首《送僧詩》:
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沖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詩人所送之僧究竟是何人至今已無從查考。至於這位僧人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詩人與這位僧人的純真友誼。在詩中,詩人首先以哀景來襯托哀情。送別友人之時,本來黯然神傷,而在這淒涼的送別時刻,偏偏又是春雨潇潇天氣,而且還不得不聽著杜鵑鳥啼血般的哀鳴,這真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就是在這樣悲涼的氣氛中,詩人還是冒雨送友人到水邊。
中國古人常常有折柳送別的傳統。詩人在送別友人時,看到河岸的垂柳,想到了從前折柳相送以表別情的傳統,但是詩人又馬上想到相對於面前這位有著松柏之心的友人而言,折柳送別已屬多余。因為他們的心心相通,冰清玉潔的友誼必定也都如這松柏一樣長久,讓他們倍感珍惜。
還有一類僧人送別詩,是在詩中表達詩僧對送別者的叮囑和關切,流露出詩人對友人的無限關愛之情。既然詩僧與友人之間是亦師亦友的關系,雙方都會時時刻刻替對方著想,並盡己所能的關心對方。即便有時友人之間是忘年之交,這種關愛之情也依然不會改變。唐代新羅國僧人金喬覺的《送童子下山》就是這樣一首詩:
空門寂寂汝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
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金地聚金沙。
添瓶澗底休撈月,烹茗瓯中罷弄花。
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詩僧金喬覺,自幼出家,24歲來中國,在九華結茅而居,世稱其為地藏王菩薩化身。這首詩寫的是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時,他身邊的小侍者因耐不住山居生活的寂寞,要下山回家。在小侍者下山之時,金喬覺便寫下了這首詩送給他,以示師父對愛徒的關愛。
詩中金喬覺從侍者下山的緣由談起,認為佛門生活清貧簡單,淡泊寡欲,這對於一個童心未泯的孩童來說,當然不如俗世生活有樂趣。師父很理解愛徒的這種心理,便爽快地同意讓愛徒下山回家。
盡管金喬覺放愛徒下山,但心中還是倍覺惋惜,故而詩人在後面詩句中又寫道:“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金地聚金沙”。他認為侍者喜歡在俗家玩把竹桿當馬騎的游戲,卻不喜歡在佛地慢慢修行為自己積功累德。但在這樣的惋惜之余,詩人還是不忘記叮囑弟子俗世中的五欲煩惱熾盛,恰如用瓶子深入澗底去撈月,雖然瓶中所映現的月亮光潔可愛,那畢竟是虛妄不實的。詩人又以茶杯中插花為喻,說明侍者在俗世童年生活雖然快樂,但快樂卻會轉瞬即逝,將來還是會有許多的煩惱愁苦等在前面的,不若在山修行。字裡行間充滿了詩人對弟子的愛憐之情。最為感人的是最後兩句:“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詩句表達了師徒分別時的悲情,徒弟離去時對師父依依不捨,流淚不止,而師父雖然也是不捨,但還是強作坦然,勸弟子放心離去,他還有煙霞相伴,亦會自己照顧好自己。
第三種類型的送別詩,是在詩中表達對友人的良好祝願及與友人分別時,表達相互安慰,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以及“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等。與古詩中直抒情懷的表達方式不同的是,詩僧的送別詩多是展開豐富的想象,以景抒情,表達對友人的良好祝願。如宋代雲門宗中興之祖雪窦重顯禅師的《送僧之金陵》詩:
勝游生末跡,杳自狎時群。
卷衲消寒木,楊帆寄斷雲。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邊聞。
別後石城月,依依遠共分。
這首送別詩用語別致,意境清新,描寫了重顯禅師送別友人時對友人美好的祝願。首聯寫的是一位年事已高的僧友,一生不曾遠游,也少與外人來往;颔聯寫這位僧友來訪不久,便在冬去春來樹枝發芽之際,與詩人作別揚帆而去。而在這位友人臨行前,詩人在晨曦初露花外幽泉之中,汲一瓶淨水以供途中之用。詩人甚至能想象出友人隨身攜帶著佛珠引磬在遠行途中,鐘磬和著唱頌之聲從浪濤之中傳來。尾聯是全詩的靈魂,,描寫的是詩人想象和祝願。水中早已沒有了友人的身影,詩人便猜測友人也許已經到了金陵石城(即今南京)了。但願石城的月亮,能同時映照兩地,使兩人在千裡之外共同分享月光的明亮美好,也期望月亮能帶去詩人對友人的良好祝願——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僧人的送別詩,既表達了僧人對友情的珍惜,又表達了對友人的真誠祝願。表現出古代僧人珍視友誼的態度和坦蕩真誠的情懷。在人情趨淡的今天,再來重溫古代僧人的送別詩,也能夠喚醒現代人久埋於心底的真情,激起他們對於真摯情誼的渴望和重視。
來源:《湖心亭看雪客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