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實際上有兩個部分:一個要從物質層面放下,再一個要從心靈層面放下。
我們談的大部分都是物質層面的,但是真正“放下”還是要從心裡放下。我對“放下”的理解是,不要受“我”這個外在物質的約束——佛教叫空性,空性並不是說沒有,而是叫“無我”,就是說不要執著於一個永恆不變的“我”。
從我們生下來之後,在長大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欲望,我們實際上是活在強烈的欲望或者說是希望裡。一個人生到這個世界上,即使他自身條件非常不好,也有自己美好的願望。比如,沒有讀書的時候就希望能夠像哥哥姐姐那樣去讀書,讀書後上大學,想能夠讀博士那更好,接下來就希望擁有一個美滿的婚姻⋯⋯人就是在這種期待當中過日子。這種期待,佛教裡叫“願力”。實際上,有的願望根本不會實現,也有部分因為人的想法而變成現實。
這些美好的想法促使我們因此而付出很多。在這種付出中,我們感覺很快樂。而有時候我們付出所得到的結果,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去放下自己曾經的希望,面對現實。所以,放下就是要學會在自己為了希望付出的過程中,如果努力了得到自然好,如果得不到也要懂得適可而止,平衡自己的心態。
我們老家的同學,好多人小時候讀書讀得比我好,後來有的當了農民,有的當了工人,有的當了企業家。當年班裡幾十個人,每個人都有美好的願望,都希望長大後能有個好工作、好的事業,而最後每個人的願力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果。如果努力了,上大學畢業後被安排的工作不一樣,或者即使沒有考上大學成為農民了,也應該對自己的付出不後悔,都要正確對待,對現在所擁有的感到滿足,這就是放下。
放下,是要從心裡面去放下。放下,如果得法,就是我們最好的安心劑。
想要安心、寬心、放心,去求助於外在只是徒勞,一時的安慰還是無法解決內心的糾結。心出了問題,那還得從心入手。把心放下了,一切都會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