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一、心和氣平,可卜孫榮兼子貴;才偏性執,不遭大禍必奇窮。(才偏性執:有點歪才、鬼才,性情偏激執拗、狂傲得很,又固執不聽勸的人。)
二、古人說“仁人心地寬舒,事事有寬舒氣象,故福集而慶長;鄙夫胸懷苟鄙,事事以苛刻為能,故祿薄而澤短”。
富貴之根是不忘本,知恩圖報是積福德,刻薄寡恩是消福祿。
人的性為天,主福;心為地,主祿;身為人,主壽。
做人不厚道,翻臉無情,喜新厭舊,傷自己的福報。
三、輕口出違言,壽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難成。
“違言”佛家稱為“口業”,違者與心性相違也。
“違言”有幾類:一是違心之言,心口不一致,說一套做一套;
二是違情之言,講話不合情理、傷感情、傷和氣,令人寒心。
三是違理之言,強詞奪理,無理攪三分,像煮熟的鴨子肉爛嘴不爛;
四是違實之言,捏造事實,指鹿為馬,無中生有。
違言的果報最輕的是傷自己的福德,貧窮下賤;其次,折損自己的壽命,短命早夭;最重的是殃及子孫,得無嗣的果報。
多言好勝必傷身。
沒有口德的人,性中無和氣,有損生機。
人之生靠的是和氣,和氣是生機,天地一日不可無和氣,人不可以一日無喜神。
天地和才能生萬物,家和才能萬事興,夫妻和才能生貴子,心平氣和才能有身體健康。
性中無和氣,人就缺乏生機,不但折壽,還會傷自己的性德,折損自己的福報,走向貧窮下賤。
“忘恩思小怨”是忘恩負義的一種形式,這種人總以為別人的幫助是應該的,別人對他的好處記不住,有一點不滿意的地方卻念念不忘。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