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就來探討,老和尚常提醒我們的,在學佛的路上,在菩薩道上,尤其是講經弘法的,最容易遭受的是什麼?別人的嫉妒。所以這個地方經文裡面有講說,『忌人之功』,我們看六百五十四頁的最後一行,講經也是一種功德,不是說一定是要「政教律令」。所以就有人會嫉妒你的功勞,嫉妒你的功德,「忌人之功」。「幸其敗壞而紊亂之」,最好他到後來,「幸」就是什麼?希望,希望這個人最後會敗壞、會失敗,「而紊亂之」。『不知敗彼之功』,你不知道你這樣去嫉妒他、破壞他。『實是敗國之事』,「敗國之事」是敗壞一個國家喔。
但是你去障礙一位聖賢,障礙一位講經弘法,弘揚正法的一位弘宗演教的出家人,或者講經的人才,那不是一國,那是障礙眾生的法身慧命,障蔽眾生的人天眼目。這個因果可不是開玩笑的,我們很容易起嫉妒心,真的要考慮到那個後果跟果報。就有人真的障礙,包括《無量壽經》會集本,障礙老法師。老法師一再在講經裡面講,他都能夠原諒,他也都能夠接受,他不起任何的埋怨。所以你敗壞別人的功勞,那只是可能敗壞國家的大事,但是如果破壞、敗壞佛法的話,障礙別人法身慧命的話,這個就不是這裡講的『罪豈小乎』。
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非常地精采。如果喜歡嫉妒別人的話,我勸你好好去看這部經。老和尚開演過,老和尚講過這部經。《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完全在講現在人的毛病。甚至你學佛了,你自稱為菩薩,因為《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就是有六十位菩薩,他們後來去見佛陀。他們幸好遇到很慈悲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帶他們去見釋迦牟尼佛。因為他們產生退轉的現象,產生很多煩惱,當然也造作很多惡業,當然包括嫉妒了。在這部經裡面他有給他歸類。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講,老和尚說,這些罪業深重,愚癡的菩薩,他有意無意之間造了很多的惡業。造作惡業的時間雖然不長,你可能是嫉妒講一句話而已,短短的一句話而已,造作惡業的時間可能不長,但是果報實在是太恐怖了。經典裡面講,類似這一些開導,處處可以見到。那為什麼學佛的人,依舊不知道警惕,還毀犯,還犯這個毛病呢?老和尚說,佛在這一部經,就是《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有很詳細的開示跟說明,我們要仔細去研讀、去觀察,造作罪業似乎好像不是很嚴重,但是為什麼果報會這麼嚴重呢?
那一些菩薩聽到佛陀開示以後,他們以前造作那些惡業的時候,都不覺得是什麼。可是聽到佛陀開示以後,他們的反應是什麼呢?經上講說,「舉身毛豎。」老和尚說,用現在的話說是什麼?寒毛直豎,整個汗毛都豎起來了。老和尚說,我們今天有沒有這種情形呢?沒有感覺到,現在的人都麻木不仁了。沒有感覺叫做麻木不仁,這個罪業我們還照干不誤。你相不相信?尤其現在微信很發達,電子郵件很發達,全世界都一樣,都會發生的。因為現在是末法時期,斗诤堅固。所以老和尚說,由此可知這六十位菩薩,他們的罪障雖然說重。老和尚說,比起我們現在的人,他們輕得多了。他們聽了佛陀這樣的開示,都有這樣寒毛直豎的感觸,我們聽了沒有感觸,他們有救。老和尚說,我們沒有救。
所以我看到《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我就是興起了一股好樂之心,很喜歡,看了很喜歡。老和尚說,我們造作這些罪業,結罪,在戒律上講叫結罪。佛說得很清楚,你毀謗一個聖賢,海賢老和尚特別交代,在往生前有特別交代,不要毀謗聖賢。老和尚說,佛陀開示,毀謗聖賢不是對一個人結罪,因為造作罪業的人,由於嫉妒瞋恚,所以才惡意的毀謗,造謠生事,破壞道場,破壞大眾的信心,就是這句話,破壞大眾的信心。佛門常說了,這老法師開示的,佛門常說,殺人生命這個罪輕,你殺人,殺一個人,殺一百個人,乃至於殺一萬人、一千萬人。那個罪業,老和尚說,你還是會去地獄受報,但是基本上是你個人,那都不重。當然害命是不行的,殺人也不行。
但是老和尚用這個來比喻,殺人生命跟毀人慧命、殺人慧命,兩個來做比較。他說,你如果殺人的話,這個罪是你個人的,這個罪業都不重。但是你斷一個人的法身慧命,那個罪就重了。為什麼?這一個人如果遇到機會,他在今生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佛。老和尚說,一個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他作佛、作菩薩,你要曉得他在虛空法界裡面,他要度多少個眾生,不只千萬。就像六祖大師一樣,你如果是毀謗六祖大師的話,那還得了,他度多少人啊,從唐朝到現在。所以老和尚說,他不只度千萬,他度億萬,還有幽冥眾生,九法界眾生。所以你障礙一個人的法身慧命,比你殺一個人,你仔細的去思惟,你就會體會到這個嚴重性。
古人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那個法師縱然有過失,我跟你講,你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裡面,有特別,佛陀特別交代,那位法師縱使破戒,連那個鬼子母,地獄裡面那個鬼道的鬼子母,都不忍心傷害那個破戒的出家人。你知道嗎?你去看《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何況你現在看到一個毀戒的出家人,你還毀謗他。老法師說,法師縱然有過失,他是凡夫,不是聖人,你不能說他沒有回頭的機會。瑩珂法師破戒都往生極樂世界,他還是念佛念三天,把阿彌陀佛請來了,再念三天往生了,你能說他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嗎?
所以老法師說,他破戒有過失,他是凡夫不是聖人,何況法師的過失,是真的過失?還是他有意示現的?你根本沒有正法眼、沒有智慧眼,你看不出來。我們也不曉得,我們凡夫更看不出來。所以過去中國的天台祖師,天台宗的祖師。我那一天去拜訪我們這裡白雲寺的,修苦行的宗興律師,我才知道他是天台宗第四十六代傳法的法師。他的師父是常定法師。常定法師的師父是四十四代的樂果老和尚,早期到台灣來的一位老法師。那樂果老法師他得法於誰?谛閒老法師,是天台宗第四十三代。我看傳法的宗興法師,那個傳法的證書,智者大師是第四代。天台宗的初祖是誰呢?初祖是龍樹菩薩,八宗的祖師龍樹菩薩。
老法師說,過去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說得很好,他老人家說過一句話,做法師的人,講經說法的人,能說不能行。欸,聽清楚喔,能說不能行,他還做不到喔,但是他說得出來正法喔,「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國之師也」,好好去體會這句話,這是智者大師說。我們稱他,當時的人稱智者大師是小釋迦。他讀《法華經》的時候入定了,到「藥王品」的時候,他說,出定的時候講說,佛陀的靈山一會俨然未散,他回到過去了。老法師說,有高深的禅定功夫,可以回到過去,可以看到未來。
所以智者大師說,做法師的人,講經說法的人,「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他能說,說了怎麼樣呢?他自己做不到,他煩惱還沒斷,他還沒破根本無明。但是這位法師他教大家斷貪瞋癡,他貪瞋癡反而還沒有斷。老法師說,這個人我們要不要尊敬他?智者大師說,要尊敬他,智者大師稱他叫「國之師也」。他是國師呢?我們一國之人的老師呢?因為他教的是正法,教得沒有錯,不是邪法。所教的我們當中,如果有人能夠肯學決定得利益,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的成就往往超過老師之上。只要他說的不是邪法,這個是「國之師也」。
能說又能行呢?像六祖大師就能說又能行了,「國之寶也」,國寶。國寶少啊,國師多啊,所以都要尊重。不能夠看到他有一點瑕疵,就把他所說的法整個否定掉,這是現在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不能說他有一點瑕疵,你就把他所有的法全部否定掉,他說的統統不算,你也不想聽,這個是斷眾生的法身慧命,所以才遭受這樣殘酷的果報。你如果障礙眾生的,斷眾生的法身慧命,果報有多重呢?經上說,先墮地獄,從阿鼻地獄、等活地獄到燒熱地獄,以我們人間的時間來算,是一千八百萬年。比唐朝還久啊,唐朝到現在也不過一千五百多年而已。而實際上他在地獄裡面受苦所感受的那才叫做無量劫,這就是我們諺語常說的度日如年。所以他在地獄裡面感受的時間,這個時間不曉得要長多少倍。就像癌症病人一樣,他躺在癌症病房做化療,那一天你可能感覺很短,對癌症病人來說,度日如年。
老法師說,時間,時這個法不是定法,每一個人感受不一樣。有人感覺一年好像沒幾天,很快就過去了。有一些人在苦難當中,這一年好長好長。佛告訴我們,時不是一個定法,全憑個人的業,這業報。這一些菩薩善根還算深厚,就是來聽佛陀開示的這六十位菩薩,曾經造過罪業的這些菩薩,他們善根還算是深厚。聽了佛陀開示以後,了解這個因果的報應,「舉身毛豎」,寒毛直豎。「深生憂悔」,他們就產生很憂愁後悔了,這就是生慚愧之心了。「便自抆淚,前白佛言」,他們就告訴世尊了。「世尊,我今發露悔其過咎」,他們就是向佛陀忏悔,把過去他們所造的罪業,毫無隱瞞的都說出來,這個叫「露」,發露忏悔的「露」就是講,全部講出來。
所以在正覺精捨傳戒的時候,如果你要再去做復戒,你曾經有受戒破壞過,你曾經毀犯過這個戒條。那正覺精捨的要求說,你必須要求一位法師,為你來做發露忏悔的一個告白。男眾就找比丘,女眾就找比丘尼,你必須把你所犯的錯,全部講出來,他幫你做證明。這是在正覺精捨,它有這樣的一個要求。所以忏悔最要緊的是什麼?從今之後,再不做同樣的錯誤的事情,真正徹底改過自新,這種忏悔才有用處。老法師說,決定不是做錯事情,在佛面前禱告忏悔,明天照做,做了再忏悔,他說,那一點都沒有用。老和尚說,這罪反而更重,天天騙佛菩薩,在佛菩薩面前打妄語。所以最重要就是後不再造,老和尚稱這個叫做真干。
那麼這些菩薩乘人,就是來見佛陀這些六十位菩薩乘人,他們都是弘法利生的。他們有出家菩薩,也有在家菩薩。所以老法師說,不論在家或出家的菩薩,弘揚正法都叫「菩薩乘人」,我們也稱叫大乘菩薩。他們犯的毛病就是「輕慢嫉恚及余業障」,「輕」就是瞧不起別人。老和尚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特別有提到,比如說你受戒,你受戒受得很好,持戒持得很好。但是你起了一個慢心說,你看你都破戒,瞧不起別人。老和尚說,這樣也不行,這有輕慢的味道,要悲憫心。所以「輕」是瞧不起、輕視他,「慢」就是怠慢他,「嫉」是嫉妒,「恚」是瞋恚。嫉跟恚,它就是難兄難弟,嫉裡面有恚,恚裡面也有嫉。輕慢是表現在外面,內心是嫉妒跟瞋恚,那外表示是輕慢。
所以有犯這些毛病,特別在這部經裡面有告訴我們,「今於佛前如罪忏悔」,就在佛前發露忏悔。這是講到,這一段裡面講到嫉妒的問題,雖然它講的是國家的政教律令,天下的得失安危。那我們特別在佛門裡面,也很容易犯這個毛病。那障礙的是法身慧命,障礙的是眾生,而且毀壞的是障人天眼目的,毀謗聖賢這個工作,那就很嚴重了。我們希望引以為戒,那我們學這一段就有價值了。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二O五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