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力戒邪YIN所獲得的的巨大利益和好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以戒YIN為因,果報是什麼呢?果報首先是得功名如意,眷屬如意,能得貴子(好後代)。能健康長壽(夫妻之間能節欲,均得健康長壽)。

  戒YIN能令人身心安樂,最後得善終。中國人所推崇的五福:富貴、康寧、好德、長壽、善終,都可以得到。

  YIN念消除了,各種YIN亂行為也就不再產生,其他的惡習也將隨之慢慢地改掉,最終回歸到做人的正路上。“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

  (印光大師語),任何事情都從善的一邊做,自然心地清淨,思緒清朗,身體會越來越好,漸漸的身上長養一團浩然正氣,福德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起來,必將是家庭和睦親善、事業一帆風順。

  有如此不需要花氣力、花金錢卻可以得到巨大利益,而且是天人稱頌的事,有智慧的人一定會積極努力地把它做成功的!

  戒YIN對自己的身體百利無一害。戒YIN能夠保持健康、延長壽命,積蓄能量。明代保陽子曾說:“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即能使心火不上炎,而可以下交於腎。水火能獲調劑,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滅。這就叫善調身心,不用藥而可使疾病霍然痊愈。”對虛弱的身體來說禁欲其實是很好的補藥,但這個補藥性緩,起效比較慢,總要戒三五個月後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好處。一般人真正的戒色三年,也就是說完全禁欲三年,身體健康都會有極大的好轉,體質至少不會差於常人,像一般的腎虛症狀,神經衰弱,免疫力不足的問題都可以得到改善和解決戒YIN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前提。戒YIN能增長智慧,提高記憶力,保持旺盛的精力。曾國藩有句名言:事業看精神。一個人的成就與他的精力密切相關。而邪YIN是最傷精的,這個邪YIN之人不易成功的原因之一。我們對照身邊的人不難發現,大凡有成就的都是注重節欲養生與品德高尚的人。一個邪YIN的人,身體差,精力差,定力差,你還指望他有什麼大成就呢?

  戒YIN是我們內心平和喜悅的關鍵。邪YIN是負面的,骯髒的。在邪YIN中我們始終無法獲得真正的的解脫和自有。克制YIN欲,不但有利於消除無明,趨向解脫,也能使人堅定、樂觀,有信心、有毅力。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一個人通過修心修德後,達到至善的圓滿境界,他的心該是何等的溫暖和美好。會比太陽還要光焰萬倍。在色欲中永遠要的,而永遠得不到的,今天終於能美夢成真。

  更多戒YIN功德:

  黃孝直:少年時能於此色欲一關,把得牢,截得斷。他年元神不虧,氣塞兩間。立朝之日。精神得以運其經濟,作掀天事業。真人品真學問,皆由於此。即使不成大器。亦必克盡其天年。不致死於非命。此少年所當猛省也。

  《太上感應篇》: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家庭寶筏》:人生天地間,聖賢豪傑,在乎自為。然須有十分精神,方做得十分事業。苟不先於年富力強之時,除去欲心,節省欲事,以保守精神,築好根基,則雖有絕大志願,想做絕大事業,往往形空質朽,神昏力倦,必至半途而廢,一無所成矣。

  《欲海回狂》:念親,仁也;尊師,義也;守節,禮也;不惑,智也。一不YIN而四善備矣。

  《般泥洹經》:不邪YIN者,有五增福:一者、多人稱譽。二者、不畏縣官。三者、身得安隱。四者、死生天上。五者、從立清淨泥洹道。

  《海龍王經》:人不犯邪YIN,得四明智所歎之德,何等四?攝護諸根,離諸調戲,一切世間,悉共稱歎。已離邪YIN,無敢輕眄其妻室者,以是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得大人相,馬陰之藏。

  《十住毗婆沙論》:離邪YIN二種果報:一者、妻婦貞良。二者、不為外人所壞。

  《七佛滅罪經》:受持YIN戒,有五善神侍衛,一名貞潔,二名無欲,三名淨潔,四名無染,五名蕩滌。

  《佛般泥洹經》:佛告柰女:不邪YIN者,有五增福。一多人稱譽;二不畏縣官;三身得安隱;四死生天上;五從立清淨,得泥洹道。

  《戒德香經》:不YIN佚者,不犯他妻,所在化生蓮華之中。

  《楞嚴經》: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YIN,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YIN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若不斷YIN,必落魔道。必使YIN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上一篇:邪YIN的後果和果報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睡眠吉祥臥的好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