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命的源頭不是在地球。佛家把地球稱為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叫堪忍,意思是在地球上你必須忍受種種的苦。
當初我們從源頭自告奮勇地來到地球,是帶著神聖的使命來的,也可以說是發心來淨化娑婆世界、引領眾生回歸的。同時,它又會產生一種提升我們內在品質的力量。學佛就是把自己奉獻出來服務眾生,而奉獻需要發心,當你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眾生時,你就超越了。
人在紅塵中,種種繁雜的事務太多,往往會把自己的主業忘掉。什麼是主業?回歸源頭才是我們的主業。我們應該經常思考:我是誰?我是從哪裡來的?最後我要到哪裡去?
我看在座真正做事業的沒幾個,都是在做事情。什麼是事業?你所做的是建立在利益國家、民族、眾生上的才叫事業。如果你所做的不能利益千秋萬代的眾生,僅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和需求,為了謀求自家過上好日子,那就是事情。
前者基於民族大同的需求,是無我利他的益公;後者是基於個人狹隘的需求,是小我自利的益私。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做事業,每個人的因緣都不同。如果你沒有機緣做事業,也不要抱怨,不要渴望一定要做事業,因為每個人無量劫以前所發的善心不同。
你把你的事情做好了,給別人創造一個做事業的機會,就已經在做功德了。做功德有各種形式,給別人錢財是功德,給別人機會和力所能及的幫助也是功德。
大根器的人,不需要引導,他自己就能悟到、意識到,主動去做;中根器的人,需要引導,但不需要管理;下根器的人,就需要督導、鞭策了。
其實就管理而言,管已經是下下策了,上策是引導。為什麼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三界導師呢?因為他就是引導三界眾生的。佛教從來都是引導眾生向善,要有責任心,要有忘我奉獻的精神。我們學佛,就是學習釋迦牟尼佛無私忘我的精神,學習他擔當起普度眾生的責任心。
在佛教裡,只有羅漢才有放下走開這一說。為什麼?羅漢沒有責任心,沒有奉獻精神,沒有忘我的精神,他的力量也小。力量小是因為心胸器量小,所以他就放下了。而菩薩是從來沒有放下的,永遠都是挑著走。菩薩若是放下了,大家就辛苦了。所以羅漢的境界與菩薩的境界是沒法比的。
如果你真的懂佛的理念,無論你做人還是做事都會非常成功,因為釋迦牟尼佛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他是一個太子,想改變當時印度戰亂的局面,希望國家和諧太平,從根本上徹底斷絕戰爭,所以就出家修行。後來他悟道了,就通過傳播佛法來感化眾生、教化眾生、度化眾生,當時印度周邊的國家也迅速采用了佛的理念來治國安邦。
中國也是印度的鄰國,印度的成就者一看中國是一個有大乘氣象的地方,中國人善根深厚,是大根器,很契合佛教的大乘精神。什麼是大乘精神?通俗地講,就是能利益無量眾生的精神,所以當時印度的成就者們就來到中國傳播佛法。
從東漢開始,佛法就傳到了中國。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幾個黃金時代,每一個黃金時代都把佛教當作國教。佛教興盛,出來傳教的傳教士也特別多,但是一多就亂了,魚龍混雜,導致有些信徒對佛教以及其他宗教產生了偏見,失去了信心。
其實宗教的教徒首先是人,佛教徒是學佛的人,基督徒是學神的人,伊斯蘭教徒是學主的人,他們畢竟不是佛,不是神,不是主,他們還沒有達到佛的境界、神的境界、主的境界,身上還有很多凡夫的無明。所以你不能因為對佛教徒失望而對佛失望,信其他宗教的也是如此。
東華禅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禅》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禅》融通人生四大關系:我與家庭的關系,我與社會的關系,我與國家的關系,我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