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懂得一些佛法的道理,但是遇到事情的時候,特別是跟家人鬧矛盾的時候,很容易急躁、發脾氣,怎麼來緩解這個狀態呢?
我們平常會急躁、發脾氣、起嗔恨,主要是因為我們內心中有嗔恨習氣的種子,再加上現在這個時代有很多違緣,比如當我們成家了、生孩子了、上班工作了、壓力大了、負擔重了,各種各樣的矛盾隨之而來,成為嗔恨產生的因素,然後,我們的嗔恨可能會不停地增長、發展。
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如果我們發脾氣、起嗔恨的話,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危害?
從科學、醫學、佛教的角度,嗔恨有很多的過患。
首先,很多科學研究表明,嗔恨對我們的危害非常大,後果非常地嚴重。比如說,科學研究發現,一個母親給孩子喂奶的時候,如果發脾氣、起嗔恨,奶水都是有毒的,把這個奶水注射到老鼠身上,老鼠會死掉。所以,內心的嗔恨產生之後,我們身上的奶汁、血液、水分,全部都會變成有毒的。
從醫學的角度說,醫生經常對肝髒不好的病人說:你不要發脾氣,發脾氣特別傷身體。尤其是藏醫中,發脾氣會引發風疾,就是體內氣息錯亂所引起的血管和神經系統的各種疾病,包括癔病、神經官能症等六十三種。
從佛教的角度,很多佛教經論中說,發脾氣、起嗔恨的罪業是最大的。
比如寂天菩薩在《入行論》的安忍品裡這樣講嗔恨的過患:“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意思是說,我們無始以來、生生世世,積累了很多行善的功德,但是如果一剎那起嗔恨,這些功德就徹底毀滅了。
《入行論》安忍品裡還說:“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意思是說,所有罪業之中,沒有比嗔恨更可怕的罪業,所有行善之中,沒有比忍辱更大的善業。
佛陀也說過:“在這世上,恨絕不能止恨,唯有慈愛方能止恨,這是永恆的真理。”
這些是我從科學、醫學、佛教的角度,來研究嗔恨過患的皮毛之見。我們還可以從生活中的經驗感受,來認識嗔恨的過患。
比如說,嗔恨多、脾氣不好的人,家裡矛盾比較多、不和睦。在社會上,同事之間、朋友之間,脾氣大、嗔恨心強的人不好相處。
嗔恨對自己也有危害,一個嗔恨多的人,晚上睡覺不容易睡著,吃飯都吃得不香。嗔恨對我們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對我們的親人、對他人,在各個方面都有這樣嚴重的過患,我們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思維這些過患。
當我們知道一件事有很大過患的時候,會慢慢遠離它,不再做這個事情。
比如說,我們的一個朋友,將來會變成我們的好朋友,還是普通的路人,還是變成敵人,取決於他身上的優點多還是缺點多。如果我們發現他身上有很多優點,我們之間的友情會持續很久。如果我們發現他身上有很多缺點,甚至發現他有時候欺騙我們,或者傷害我們,我們可能早就離他遠遠的,甚至把他當成敵人。
同樣的,任何一個東西,如果我們發現它有缺點,我們慢慢會放棄它、遠離它。
比如說,我們吃一個東西的時候,如果這個東西很新鮮、很美味,我們今天覺得好吃,明天還想買來吃,還要推薦給朋友吃。如果吃的時候發現這個東西已經變質了,對身體不好,我們不用說明天吃,今天就已經不想吃了。為什麼?因為我們看到了這個東西的缺點。
所以,如果我們知道,發脾氣給我們帶來多麼大的危害,我們就會認識到,發脾氣是不好的。
從因果的角度來看,嗔恨的後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佛陀在世的時候,一位比丘懷著嗔恨心死去,結果遭受了嗔恨的現前報——轉生為一條毒蛇。這樣想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謹慎。
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發脾氣有什麼過患、對我們有什麼傷害,我們會覺得發脾氣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也就不會想要改正。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發現脾氣的危害是多麼大。
我建議脾氣大的人,可以看一下《入行論》的安忍品。因為我小時候脾氣也很大,後來讀了安忍品之後,真的改變了很多,現在不像小時候那樣脾氣大了。
《入行論》安忍品的加持力很大,而且講的角度很好,主要講修忍辱是多麼地重要,發脾氣有多麼大的危害。
我們千萬要注意的是,如果今天我們發兩次脾氣,明天必須要發兩次脾氣,甚至要三次。因為今天發脾氣,已經種下了明天發更大脾氣的種子。
任何一個煩惱,比如貪、嗔、癡、傲慢、嫉妒,只要我們放縱它一點點,它給我們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可怕、不好收拾的。
比如說,我們今天發脾氣,明天不發脾氣就已經不舒服了。如果我們明天也發脾氣,這個月經常發脾氣,這個月我們的脾氣比上個月已經更強大了。如果今年經常發脾氣,一定會制造明年發更大脾氣的因素,所以明年的脾氣就更不好解決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發展。
怎麼辦呢?比如說,我們今天很想發脾氣,不發脾氣有點難受,而且還很想罵人,才感覺舒服了。這時候要我們做到不發脾氣,也許有點困難。
這時候我們可以發脾氣嗎?我們可以在心裡發脾氣,但是至少不要讓脾氣落實到行動上。
平常我們發脾氣的時候,可能會罵人、臉色不好看、重重摔東西;今天我們發脾氣的時候,雖然心裡發脾氣,但是我們的手不要動,嘴也不要說話,這樣我們就已經有很大進步了。
就像《入行論》中說的,發脾氣的時候,什麼也不要想,不要做事,不要說話,就像木頭一樣保持安靜。
脾氣的一個好處是:脾氣是無常的,只要發脾氣的那一刻忍一下,過後就沒有了。發脾氣的那一刻如果忍不住,發了脾氣,可能下一次脾氣就更大了。
現在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忍一下,也許需要幾秒鐘,也許需要十分鐘。如果今天忍住了,明天就更容易忍住;這個月忍住了,下個月就更容易忍住;今年忍住了,明年就更容易忍住。這就是良性循環。
有時候實在忍不住,要發脾氣,怎麼辦?一般來說,發脾氣可以通過學習佛法、修行來對治。但是如果我們實在忍不住,馬上要發脾氣,我們可以立刻到自己的臥室裡,睡十分鐘、半個小時。
睡的時候,讓這個脾氣在被子裡發掉,等一下起來的時候,剛才想發的脾氣,就不會那麼強大了。
還有一個方法是:虔誠地祈禱觀世音菩薩,持誦六字真言,得到了觀世音菩薩的加持,我們的脾氣會漸漸地平息下來。
想發脾氣的時候,千萬不要在惹自己發脾氣的人面前呆得太久。為什麼?很多因素都具備了,脾氣才會產生;缺少其中一個因素,比如沒有看到惹我們發脾氣的人,脾氣就不會生起來。
我們常說,眼不見心不煩。惹我們發脾氣的人在我們眼前出現的時候,我們不要呆太久,也不要分析太久,不然,哪怕他用眼睛看著我們,我們都會發脾氣。
初學者對治煩惱的方法是遠離對境。看到一個我們討厭的人出現,我們可能會發脾氣,這時候我們盡量離開,去其他地方,或者做其他事情,脾氣就沒有機會發作了。
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盡量避免一些引發脾氣的思維習慣。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思維習慣容易發脾氣,有什麼樣的思維習慣不容易發脾氣?佛陀在《法句經》中說:“‘他辱罵我、打我、擊敗我、掠奪我。’若人懷有是心,怨恨不得止息。‘他辱罵我、打我、擊敗我、掠奪我。’若人不懷是心,怨恨自然止息。”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想:“他罵我了,他傷害我了,他讓我輸了,他從我這裡奪走了什麼東西”,經常這樣思維的人,很容易發脾氣。如果一個人不思維這樣的事:“他罵我了,他傷害我了,他讓我輸了,他從我這裡奪走了什麼東西”,這樣的人不容易發脾氣。
具體來說,首先,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某某時候有個人罵我了,罵我什麼了,罵我的人是誰,為什麼他對我這麼辱罵?”越想就越生氣。
第二,一個人總是想:“某某人傷害我了,傷害了我的身體,傷害了我的家人,傷害我的人是誰,傷害得多麼嚴重”,總是這樣思維,脾氣就更容易引發了。
第三,一個人總是想:“誰讓我輸了,在什麼事情上輸了,比如打麻將、賭博,讓我輸了多少錢,輸的時候這些人是誰,以什麼樣的形式輸了”,這樣思維,心裡就不開心,脾氣就慢慢發展了。
第四,一個人總是想:“某某人從我身上奪走了什麼東西,比如珍貴的錢財,什麼時候奪走的,以什麼方式奪走的,奪走的人是誰”,反復這樣思維,脾氣就會生起來。
習慣於這四種思維的人,脾氣不容易平息。相反的,沒有這樣的思維習慣的人,脾氣就容易解決。
《入行論》的安忍品中說,九種思維會導致發脾氣。
就是“仇人傷害了我,過去傷害了我的什麼,現在正在傷害我的什麼,將來他還打算傷害我的什麼”這三種思維;還有“仇人曾經傷害過我的親人,現在他正在傷害我的親人,傷害到什麼樣的程度,將來他打算傷害我的親人,有什麼樣的計劃”這三種思維;以及“其他人對我的仇人曾經給了什麼幫助,正在給什麼幫助,將來對他會給什麼支持和幫助”這三種思維。
這九種思維都盡量避免,脾氣就不容易生起。
然後,我們可以多觀想、思維發脾氣的過患,多思維忍辱的功德。
我們是佛弟子,成為佛弟子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想真正地做到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能夠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的人就是佛菩薩。所以我們很想成為一個菩薩,更想成為一尊佛。
但是,佛和菩薩是因為斷掉了很多脾氣之類的煩惱,才變成菩薩,菩薩的功德圓滿,才成佛。
比如,沒有人會說:你看這個人就像菩薩一樣,因為脾氣那麼大。很多人會說:這個人的心那麼善良、無私、包容,脾氣那麼好,就像菩薩一樣。
所以對佛弟子來說,脾氣一定要改。即使其他的形式上改不掉,也沒有關系。
比如說,我們做功課的數量不多,在殊勝日沒有吃素,沒有每天在佛前供水、供花,我們家裡沒有布置佛堂,或者我們共修的時候忘記帶佛珠,這些都沒有太大關系。但是,對佛弟子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發脾氣。尤其是對於大乘佛弟子來說,生起菩提心的最直接、最大的障礙是發脾氣、起嗔恨。
我們改脾氣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到,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如影隨形的脾氣,對我們有多麼巨大的危害,知道之後我們才願意改變自己、對治脾氣。如果一個人沒有認識到自己身上的毛病,他永遠不會想要改這個毛病。
我們凡夫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別人身上一點點的缺點,比如說別人脾氣不好、比較吝啬、或者自私心很強,我們不需要特別觀察,自然而然就發現了;但是對於自己的自私、脾氣、不能包容別人等等這些缺點,我們再怎麼努力都無法發現。
即使佛經中說,脾氣有很多的過患,還有對我們好的人,比如說善知識、父母、親人、朋友指出我們的缺點,我們也不一定輕易地接受。
如果有一個人告訴我們:“你脾氣很大!”我們本來脾氣就大,別人這麼說的時候,我們的脾氣就更大了。這說明我們不承認自己的缺點,這是我們凡夫身上一個非常大的錯誤。
所以,如果我們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脾氣是不好的,我們永遠不可能改變脾氣。
為什麼我們不肯承認自己的脾氣是缺點?因為發脾氣的人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我們自己的一切,哪怕是各種各樣不好的習慣,包括發脾氣、罵人、說別人的是非等等,因為這些都是自己的,所以我們不認為這些是錯誤的、不好的,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哪怕是我們身上有100%的脾氣,別人身上有20%的脾氣,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優秀,不承認自己脾氣大,不把脾氣當成是缺點,想發脾氣可以隨便發。
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一直這樣保護脾氣,讓它發展,讓它一世比一世根深蒂固,所以我們現在成為了這個末法時代的惡劣眾生。
如果我們認識到發脾氣的危害和惡報,知道發脾氣對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有害,對他人不利,對今生今世不好,對來生來世也不好,誰還敢發脾氣呢?正因為我們不知道,才會發脾氣。
比如說,我們知道一種毒藥非常可怕,吃了就會死掉,誰會吃這個毒藥?不用說放到嘴裡,就連拿過之後都會馬上去洗手。
我們對毒藥是這麼地嚴格謹慎。脾氣的危害,在佛陀的經典上說,比毒藥還可怕。但是我們對脾氣,有沒有對毒藥這樣地謹慎小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