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是心之聲,是我們心體現出的行為,所以言語有問題,事實上是心地偏頗了。有一句話講,“一言折盡半生福”,一句話把半生的福報都折掉了。有的人講話真的很刻薄,講得讓人氣到說不出話,甚至講得讓人想自殺。有人喜歡批評人、挖苦人,喜歡講一些傷害別人的話,一天就折了很多福報。假如懂得修口德,每天安慰人、鼓勵人,都講利益人的話,甚至人家尋短見,你一句話能勸他回頭,那都積很厚的陰德。比方“見人善,即思齊”、“道人善,即是善”,對真正有道德學問的人,我們不嫉妒,贊歎他,讓更多的社會大眾跟他學習,這叫隨喜功德,每個人受益都跟你的贊歎有關系,所以口德很重要。對家庭、團體來說,注意口德大家才能真正和睦相處。
很多家庭就因為言語不慎,出外講自家的丑事,可能就造成家人之間終生的隔閡,所以不言家丑對一個家庭來講太重要了。比方夫妻,假如太太把先生的不好到處講,最後又傳到先生的耳裡,先生一定火冒三丈,不能原諒太太,那就麻煩。假如先生的不好不講,只講先生的好,最後傳到他的耳裡,那先生會想:“我才這麼少的好,我的妻子都贊歎、都欣賞;我這麼多不好,她都包容。她這樣對待我,真是太令我敬佩了,我不能讓她失望,好的我要更好,不好的我要改掉。”你贊歎他的好,包容他的不好,就把他的良心給喚醒了。不贊歎他的好,還講他的不好,最後隔閡就愈來愈深。所以言語要理智,要考慮後果,不能給自己設下很多一生都很難改善的障礙。
不只夫妻如此,婆媳之間也是如此。婆婆假如到處講媳婦不好,媳婦聽到了很生氣,也去講婆婆的不好,那這一家不就讓人看笑話?所以有個地方的俗話講,“婆婆背著鼓,到處說媳婦”,鼓挺響的,咚咚響;“媳婦敲著鑼,到處說婆婆”,那鑼更響。如是因,如是果,沒完沒了。不言家丑,這是治家的千古名言,決定不能違犯。
婆婆要包容媳婦的不好,尤其現在很多媳婦是獨生子女,跟這個媳婦有緣,還得教導她,“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婆婆得教,丈夫得教,耐心教,不能批評,到處說她不好。包容她的不足,稱贊她的好,婆婆這麼一稱贊,最後傳到媳婦耳裡,“婆婆真有度量,我這麼多缺點她都包容,我這麼一點好她都贊歎”,很受鼓舞,更努力地把這媳婦做好。那媳婦不講婆婆不好,反而都是稱贊婆婆可貴的地方,婆婆聽了也很感動,就更愛護媳婦了。這樣互相贊歎,婆婆多了個女兒,媳婦多了個媽,都是從不言家丑開始做起。
選自《朱子治家格言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