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老舉《普賢行願品》來勉勵我們,《普賢行願品》上說:「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與此同旨」,跟這一段經文六句完全相同,《行願品》講得詳細。是人,這是臨命終的人,沒有一個人能逃掉這一關,只是早遲而已。你既生到這個世界上來,有生必有死,這個世界上沒有見到一個人,有生到現在還沒死,一個也找不到。百歲就是高壽了,很稀有,四、五十歲過世的多,六、七十歲的那就更平常,八十以上的就稀有了。
老師,早年在一起常常勸人,講到《秋聲賦》,歐陽修這篇文章,老師非常感慨告訴我們,一個人一生有一生的四季。從出生到二十歲,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歲,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歲,人生的冬天。所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人生的秋天,就要想一想來生往哪裡去?秋天是四十歲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快要接近了。在這個時候走的人很多,我們能夠觀察得到。死了,所以常常印光大師教我們,念佛人常常把「死」字掛在額頭上,天天看到,時時看到,讓它來提醒你。這是非常現實的警告,他老人家自己用這個方法警惕自己,印祖八十歲往生。李老師給我們講《秋聲賦》,八十以後就沒有了,多活些年是你賺得的,多活幾年,八十歲很少有,不多。
現在這個世界,最近幾年統計,壽命長了,八、九十的人增多,統計的數字增長了。這是好現象,什麼好現象?醫藥發達,治療效果卓著,這是醫術。在佛法,不講求這個,講求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個世間現前壽命長的人,這些老人,我相信與心地的善良有關系。為什麼?心地能夠回歸善良,看到這個世界的惡化太過分了,看不過去,自己不願意隨波逐流。起心動念善念多,言語好話多廢話少,對於一切生活需求,有就夠了,不再想跟人競爭。這樣的思想、行為幫助你長壽。
還是要像《行願品》普賢菩薩一樣,常常認真提醒,我們最後那一剎那,斷氣了,呼吸停止,跟這個世界永遠告別了。一切諸根悉皆散壞,有眼不能見,有耳不能聽,鼻不能呼吸,口不能說話,身體不能動彈,這叫悉皆散壞。家親眷屬統統捨離,一切威勢,你活的時候,你做大官,你有大財富,有這些威勢,這時候一口氣不來,全沒了,都不是你的,與你毫無關系了。如果你是國王,你的宰相、你的大臣、你的皇宮內外,你的交通工具,象馬車乘,你所收藏的珍寶,如是一切無復相隨,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去。「常雲: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你今天淪落到這種地步了,業身是什麼?業身是造的業,如果造的是罪業,要墮地獄。
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注(第四回)第395集2016/11/1